首页 > 大历史 > 正文
考古出土的伏羲女娲画像为什么手持“规矩”,而不是八卦和补天石?
07-19 09:14:19 来源:谈古论史

所谓“伏羲鳞身,女娲蛇躯”,究其根本,华夏对于龙的崇拜可能正源于龙星纪时,而伏羲女娲这一汉代画像石中频频出现的对偶神,其中的原始天文含义也一直隐而未发,实际上两者手中持物正可揭示。

伏羲与女娲这两位人文始祖,在汉代造像中不仅出现频率极高,而且有些程式化的特点,一般而言会有这么几个突出特点:

1.两者在画面中位置对称,一男一女,或交尾或联袂。

2.两者形态特征及身体姿态类似(人首龙身),以面部和冠饰区分男女。

3.两者手中持物两相对照,若伏羲手捧太阳,女娲则手捧月亮,或伏羲执规,女娲必执矩。

为什么说伏羲女娲和原始天文学有关呢?

在汉代洛阳卜千秋墓葬中,伏羲女娲就已经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以及日中金乌、月中蟾蜍,共同出现在绘制于墓顶的天穹壁画上,而在汉代人的观念中,墓顶天穹正是一个微缩的宇宙。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疆吐鲁番出土了很多唐代的帛画,其中伏羲女娲的天文学旨趣则更加明显:

在画面四周清晰的绘制了日月和二十八星宿的星象。因此,很多人直接会据此认定伏羲女娲为太阳神和月亮神,但实际上如果了解汉人宇宙观,就会发现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在汉代二元五行理论体系下,一切皆有对应:

阴阳、日月、春秋、东西、男女、生杀、火水、德刑、 规矩。

也就是说,伏羲与女娲这一对偶神,就是“一阴一阳谓之道”的集中提现:

所以,他们一东一西,一男一女,一春一秋,一规一矩!这里集中要说的是后两者,也就是伏羲女娲,春秋和规矩的象征。

《淮南子·时则训》中有云:“春为规,秋为矩”是也!因此春秋和规矩是可以联系起来的。

而伏羲司春,也是史有明文。

《帝王世纪》云:“燧人氏没,庖牺氏代之继天而王,首德于木,为百王先。帝出于震,未有所因,故位在东方,主春”。

有人说了,伏羲主春有明文可证,但是女娲司秋没有文献记载,实际上女娲的记载,仅见于《山海经》之《大荒西经》,其文曰:“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粟广之野,横道而处”。

大荒经中是以四方对应四时,西方就对应着秋季。因此,在《大荒经》的时空图式中,女娲毫无疑问是属于秋季的。

因此,伏羲、女娲皆作龙形,其原型当为龙星,也就是说伏羲是春天的龙星,女娲是秋天的龙星。正所谓“二月二,龙抬头”,龙星升出东方地平线,为春天到来的象征,“七月流火,八月授衣”,龙星坠向西方的地平线,为秋天到来的标志。

所以古人用升龙表示春天、降龙表示秋天。在先秦龙旗上的“升龙与降龙”正是此意。二龙相交,则表示一年之春秋轮回。

汉画像石中,伏羲为东方之龙,实为春龙或升龙,而女娲为西方之龙,实为秋龙或降龙;伏羲女娲交尾,正是“交龙”,因此,伏羲女娲图像,与先秦旗章上的升龙、降龙和交龙图案实则一脉相承,都是龙星纪时的形象体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