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历史 > 正文
大历史|换了人间的大运河能否延续生命线?
2022-05-16 09:10:08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一千年后回望,大运河,不也是同样的命运,流水落花春去也,换了人间。

随着京杭大运河的贯通,沿线的城市也再次兴盛发展起来。

在京杭大运河的带动下,沿线的城市从山东德州、临清、聊城,到江苏北部的徐州、淮安到扬州,再到长江以南的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浙江境内的嘉兴、湖州、杭州,无数城市和重镇因为大运河而兴,这也掀开了中国历史上一场浩浩荡荡的城市运动。

 当时,山东临清因为临近会通河,成为了北方重镇;济宁每年更是有四百万艘漕运船舶经过;此外,大运河沿线的南阳镇、清江浦(淮阴)、王家营等地也从小镇崛起;到了明朝万历年间,大运河沿线又设立了八个征税的榷关:这就是崇文门、河西务、临清、九江、浒墅、扬州、北新、淮安,这些地方,都因为大运河的缘故,或是从小镇崛起成为城市,或是获得了更加持久的繁华。

 这种因运河而兴的城市格局,也影响到了直至今日的中国城市分布。

 而扬州,作为京杭大运河上的明珠和南北交通枢纽,更是璀璨夺目。

 尽管曾经历两宋之际以及明末清初等战乱,但坐拥漕运、盐运和水运之利的扬州,仍然在战乱之后继续强势崛起,从唐代安史之乱以后,北方人口不断南下,持续补充着扬州的血脉,到了清代康熙时期,扬州更是成为当时人口超过50万的世界十大城市之一。 

▲沟通五大水系的大运河,是扬州崛起的交通基础。

 元朝时,漕运的粮食等物资大多通过海运,但由于清代初期实行严格的禁海令,这就使得京杭大运河成为了整个帝国物资从南到北运输的最主要通道,因此,位处京杭大运河要冲的扬州,也再次成为了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最为发达的经济都市,当时人记载说,

 “国家岁挽漕粮四百万石,以淮、扬运道为咽喉。”

 作为京杭大运河的要冲,扬州作为两淮地区的盐业垄断集散地,以及南粮北运的漕运中心,也因此成为了“四方豪商大贾,鳞集麋至。侨寄户居者,不下数十万”的超级都市。

▲因大运河而兴的沿线城市。

 到了清代,扬州被指定为两淮地区盐业营运中心,当时,扬州地区的盐运年吞吐量达到了六亿斤,康熙年间,当时国库年收入不过2000万两白银,而扬州盐商的年利润就能达到1000多万两白银。到了乾隆年间,两淮盐商已经发展成了一个拥有亿万资产的商业资本垄断集团。

 扬州的繁盛,使得康熙六下江南,有五次经过或停驻扬州;而乾隆六下江南,更是次次巡幸扬州游玩,乾隆皇帝更是称赞扬州“广陵风物久繁华”。当时,扬州仅徽商商帮的总资本,就达到了五千万两银子之巨,而康雍乾时期,乾隆时代号称巅峰,国库最高存银不过也就7000万两,这使得乾隆皇帝不由得感慨说:

 “富哉商乎,朕不及也。”

 乾隆的感慨,针对的正是拜大运河所赐的扬州商人的富可敌国。

繁盛的大运河,在哺育唐诗宋词的同时,也哺育了中国的小说和戏曲。

 在这种运河的盛世中,曹雪芹的爷爷曹寅(1658-1712)也被康熙皇帝指派为江宁织造,这个职务虽然品级不高,仅为正五品,但其一方面负责为宫廷采购绸缎布匹,一方面则是皇帝在江南地区的密探耳目。由于承担着特殊任务,因此担任江宁织造的臣子一般都是满清皇帝近臣,在江南一带的地位也仅次于两江总督,是不折不扣的要职。

 倚赖皇家的恩赐,曹雪芹也跟随着祖父和父亲,在扬州一带度过了奢华的早期生活,这也成为了他后来写作小说《红楼梦》的家族背景,而《红楼梦》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部大运河缔造的财富史和家族史。 

▲一部《红楼梦》,也渗透着曹雪芹的扬州梦。

 不仅仅是小说,当时扬州作为与北京并立的南北两大戏曲中心,也成为南方戏曲艺人的汇集之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了给乾隆皇帝祝寿,当时安徽安庆的徽班剧团北上京城祝寿,在北京受到了热烈欢迎,此后,安徽的的四喜、三和、春台、和春等徽戏班社也纷纷从大运河北上京城,并与先期进京的汉调(楚调)戏班同台献艺。

在徽汉合流的戏曲交融下,并在吸收了昆腔和梆子、吹腔、罗罗腔等其他戏曲精华的基础上,到了1840年,京剧最终在北京、天津一带孕育成型,而京剧的诞生,本质上正是大运河南北交通的产物。

但时代的巨变正在酝酿,大运河沿线的人们和城市却一无所知。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此后,清廷被迫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作为通商口岸,作为海洋时代的产物,沿海口岸城市的诞生,也意味着大运河等内河城市衰落的开始。

在海洋时代的冲击之外,清朝的内乱也加剧了大运河的衰落。

1850年,太平天国之乱爆发,此后,太平军转战南北,先后攻占南京,又多次在扬州等大运河沿线城市,与清军展开激烈争夺,以致扬州爆发了长达11年之久的战乱,城市繁华毁于一旦,其他运河沿线城市也受到了战争的严重摧残和破坏。

 与此同时,黄河的泛滥,则再次成为了大运河的生死点。

 黄河在进入清代以后,平均每三年就发生一次决口,在康熙初年更是几乎年年决口,到了1855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改道,夺大清河由山东利津入渤海,并在东平县境腰斩会通河,致使京杭大运河航运被拦腰截断。

 运河断裂,此后一直到1864年太平军被平定前,清廷根本无法进行疏浚,运河被废,等于掐断了扬州等大运河沿线城市的血脉,受此影响,扬州、山东临清、江苏淮安等城市,也因为这场太平军之乱以及大运河的断裂,迅速陷入了商业断裂、人口锐减、百业凋零的陨落深渊。 

▲太平军之乱后,扬州城的繁华彻底沦为回忆。

 大运河断线了,但帝国的生命线却不能断。

 为了继续向北京输送江南地区的财赋支撑战争和帝国运转,为了,清廷不得不做出了废河运、行海运的决定,对此,(同治)《续纂扬州府志》详细记载道:“道梗阻,江浙全漕改由海运,其时江北各邑漕米统归上海,兑交海船运赴天津。”

 当时,由于太平军席卷了整个华中和东南地区,因此包括扬州商人在内的两淮、两湖地区和江浙、安徽、江西等地富商纷纷云集上海,致使周边大量人口和商业资本改而云集上海,随着京杭大运河漕运断裂,拥有海运便利和洋人保护的上海因此一跃而起。

 至此,在太平天国战争的催化作用下,整个中国南北的商业网络格局,由以运河为主转为以海运为主,而依托海运的上海,则成为了中国转口贸易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从此,依托大运河兴盛千年的扬州,最终被上海取而代之。 

▲漕运中心的转移,加速了上海的崛起。

 随着海洋时代的到来,大运河的衰落不可避免,而铁路的兴起,更是成为了插在大运河心脏上的一把尖刀。

 1876年,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上海至江湾段正式通车运营,尽管这条铁路仅仅存在了一年就被清廷下令赎回并拆毁,但这却吹响了中国铁路时代的号角,在洋务运动的推进下,此后晚清进入了铁路扩张时代,以卢汉铁路(京汉铁路)、京张铁路等为代表,晚清开始大规模的铁路建设运动,到了1909年,清朝境内铁路通车里程已经接近9000公里,并且每年给清廷带来了高达2000多万两白银的财政收入。 

▲洋人绘制的吴淞铁路通车后,上海市民好奇围观的场景。

 铁路通达迅速、营收丰厚,并且没有大运河需要经常疏浚的烦恼,货运量也更加庞大,在种种优势的加持下,于是,铁路在内陆也逐渐取代了大运河的交通地位,于是,在海运和铁路的双重夹击下,大运河,这条从春秋战国时代就开始部分兴起,在隋唐时期进入鼎盛成型阶段,在元明清达到高潮的中国运输命脉,最终在时代的变化冲击下,逐渐陨落,退出了中国交通转型的历史舞台。

 而回到晚唐,诗人罗邺就在哀婉隋亡唐兴之际,隐喻地写下了《汴河》一诗:

至今呜咽东流水,似向清平怨昔时。

一千年后回望,大运河,不也是同样的命运,流水落花春去也,换了人间。

不过,也许在不久后的未来,会有新的故事。

参考文献:

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戴永新:《唐诗中的大运河》,《文史新义》2011年第10期

何佩森:《京杭大运河与京剧》

杜海斌:《唐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

叶美兰:《近代扬州城市现代化缓慢原因分析》,《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7月刊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