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桥边的柳树种回来了。”今天(5月13日),在杭州西湖断桥边晨练的市民发现,沿湖七棵柳树已经补种完成。
此前,杭州相关部门对西湖边景观进行提升改造,移走7棵柳树换成了月季花,引发了争议。有市民网友表示不能接受,并非月季不美,但没了柳树的西湖,还是人们心中那个“一株杨柳一株桃”的西湖吗?
“西湖柳换月季”的争议,表明了民众对“钱塘风月西湖柳”独特景致的真情实感。柳浪闻莺是西湖十景之一,柳树之于西湖,早就不是一种寻常的树木,已升腾为人们心中的景观文化符号,西湖的一草一木都牵动着人心。贸然迁移之举,即便有多少冠冕堂皇的理由,也是草率和无知的。
“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面对社会质疑声音,杭州市有关部门及时回应,表示尽一切努力,把大家心心念念的柳树补种回来。有关人士表示,将在尊重专家、市民等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挑选高度不高、造型优美的柳树进行补种。力保新种的柳树能融入现有生长环境,与西湖景观相协调,尽量恢复景观原貌。
遗憾已成,但杭州有关部门能正视问题,及时补救,而不是找各种似是而非的理由百般“狡辩”——仅这一条,我们就要为杭州点个赞。新种的柳树可能短时间无法回到“杨柳依依”的景观效果,要给柳树一定的生长时间。杭州主动回应快速纠错是对民意的尊重,也是今后对待历史景观文化应当持有的态度。
“柳”谐音“留”,古代用折柳送别表达依依不舍。可见,柳树象征着中国文化中的珍惜与眷恋,这也是我们对待城市历史景观风貌应有的一根弦。此事再次警示城市管理者要有敬畏之心。对待西湖柳树这样的具有特殊内涵的树木,既要听取科学建议,该不该移植、移植之后补植什么、如何养护等都要有谨慎的科学判断和专业的操作,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整体的社会观感、民众心态和历史认知。
杭州之美,美在西湖;西湖之美,美在桃红柳绿。要把保护好西湖和西溪湿地作为杭州城市发展和治理的鲜明导向,用心用情呵护好西湖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守护中国文化遗产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