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黑的夜空中,几千只萤火虫在硕大的圆笼中自由飞舞,就像宇宙中一个个小小的灯球。”5月24日晚,沈阳大学自然博物馆举办的博物馆科学夜活动,放飞了几千只萤火虫制造“漫天荧光”。
此举引来网友和环保志愿者的广泛质疑:放飞活动是否有必要?“放飞几千只,在运输中可能死亡上万只。”对于网友的质疑,沈阳大学自然博物馆表示,放飞的萤火虫均来自萤火虫养殖基地,不是在自然界中捕捉而来的。
上游新闻(报料微信号:shangyounews)记者注意到,去年,沈阳大学自然博物馆也曾因放飞数千只萤火虫引起广泛争议。
▲来自沈阳市几十所学校和幼儿园的少年儿童及其家长300余人参加了该活动。图片/沈阳大学自然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
科普活动放飞数千只萤火虫
上游新闻记者从沈阳大学自然博物馆获悉,5月24日晚,由沈阳市科学技术局和沈阳大学自然博物馆共同举办的“我和昆虫有个约会”2019博物馆科学夜活动,在沈阳大学自然博物馆举行。
来自沈阳市几十所学校和幼儿园的少年儿童及其家长300余人参加了该活动。活动中有老师带孩子们做标本、认知蝴蝶,欣赏了国内外4000余件珍稀动物标本,还有来自沈阳大学的教授为孩子们作了科普讲座。
原本是为帮助更多的孩子零距离接触、了解昆虫知识而举办的科技周科普活动,却引来争议。据了解,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主办方安排了一场萤火虫放飞。沈阳大学自然博物馆在相关文章这样描述现场:“漆黑的夜空中,几千只萤火虫在硕大的圆笼中自由飞舞,就像宇宙中一个个小小的灯球。”文章还发布了一张儿童趴在地上观察落地萤火虫的照片。
▲萤火虫放飞现场。图片/沈阳大学自然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
博物馆回应:即使不放飞三四天后也会死
该事件迅速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甚至开始质疑该活动的本意。一名网友在上述文章后留言:“又在放飞萤火虫了?放飞几千只,在运输中可能死亡上万只。”还有网友发布微博称“还自然博物馆,心寒”,“你们没有生物老师么?”“一个如此正能量的科普活动,为何要干违背生态文明的事情?”
面对质疑,沈阳大学博物馆在评论中回复称,“放飞的萤火虫均来自萤火虫养殖基地,而不是在自然界中捕捉而来。”
5月26日,沈阳大学自然博物馆工作人员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再次确认:此次放飞活动中的萤火虫都是人工养殖的,并非野外捕捉。另外,这些萤火虫即使不放飞,它的寿命也很短,自然死亡也就是三四天的时间。
至于网友质疑在运输中会导致萤火虫死亡的问题,该工作人员表示,并没有造成大量的死亡。“我们欢迎各界的关注,但是我们就是搞这个专业的,网友多心了。”
该工作人员称,这批萤火虫,有些是沈阳大学兄弟单位养殖的,有的是从外地购买的。具体价格并不清楚,但是成本不是很高。
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沈阳大学博物馆已不是第一次举办放飞萤火虫活动。2018年5月25日就曾举办过,放飞了一千多只萤火虫,当时也有网友提出质疑。
▲活动现场。图片/沈阳大学自然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
萤火虫放飞即“放死”
据了解,网友质疑该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萤火虫放飞即死亡。
在央视焦点访谈的一期节目《守护住那微弱的光亮》中,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李学燕表示,萤火虫发光主要是交配求偶,这个期间成虫一般就是7天到半个月,之后它便会死掉。商业放飞荧火虫,实际上是把它最关键的繁衍后代的时间错过了,它就没有下一代了。而且,萤火虫离开原有生活条件,根本无法在异地存活。所以业内有种说法,放飞即放死。
上游新闻记者联系到一名环保志愿者。他告诉记者,经过调查,市面上的萤火虫多数来自于野外捕捉,在捕捉环节就可能会导致萤火虫死亡。另外,萤火虫在遭到捕捉后存活时间很短,并不能承受长时间的运输,所以萤火虫运输死亡率极高。换句话说,在高损耗的情况下,放飞几千只萤火虫的代价,可能是数万只萤火虫的死亡。
据环保组织“中国绿发会濒危物种基金萤火虫生态线”的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国各地举办萤火虫放飞的活动有121场。
▲活动现场。图片/沈阳大学自然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
幸运的是,近年来这一情况有所好转,已有多地的萤火虫放飞活动被叫停。2017年5月,海口市放飞萤火虫商业活动的消息引发了一场紧急救援;2018年4月11日西双版纳集体放飞十万萤火虫的泼水节庆祝活动被紧急叫停;2018年6月,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萤火虫放飞活动,也当地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奉贤区旅游局等部门叫停。
上游新闻记者 张莹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