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本市场 > 正文
一场可转债震荡引起的“蝴蝶效应”,2万亿元“固收+”市场如何应对
02-21 13:29:5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海证券报消息,上周,一场突如其来的可转债市场深幅调整,考验着2万亿元“固收+”市场。

2月14日,此前一周还在冲击高点的可转债市场,当日突现单边下挫,抛盘不止,各券种出现无差别重挫。当日,中证转债指数下跌3%,创出两年来最大单日跌幅。15日,可转债市场继续呈现无差别式下跌,近九成个券跌势不减。

可转债市场的热度骤降,让“固收+”市场措手不及。一些“固收+”产品净值随之出现下挫,并面临一定的赎回压力。

在股债双双走弱的压力下,“固收+”产品正迎来关键时刻。“固收+”策略失灵了吗?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业内开始了新的思考。

“固收+”遭遇春寒

过去的一年,“固收+”产品异军突起,成为市场中一个火热的品种。

“固收+”产品是以优质债券为底仓,获得持续稳健收益,同时通过配置股票、可转债、新股申购等多策略来增强收益的一种产品。

“该策略的核心是为了应对纯固收产品预期回报不足,而采取了各类强化策略。策略重点来自于‘+’的部分。其中又以转债仓位可轻可重、风格差异大,成为‘固收+’产品风格、水平分化的重点。”中金公司固收首席分析师陈健恒向记者表示。

过去一年来,可转债是“固收+”产品寻求更高增值收益的首选品种。

Wind数据显示,去年下半年以来,债券基金配置可转债规模节节走高。去年上半年末,债券基金配置可转债规模达1800亿元,三季度已突破2186亿元,四季度更是高达2600亿元。目前,“固收+”基金产品规模已经突破2万亿元。

在重配的背景下,可转债市场上周的大幅调整也让不少“固收+”产品受拖累。

14日,南方昌元和希元两只可转债基金跌幅超过5%,位居“固收+”产品跌幅前列。此外,以中国债券总指数为业绩基准的天弘添利LOF跌幅也超过5%。

不仅如此,银行理财中“固收+”产品也遭遇一定回撤。不过,银行系“固收+”产品大多以80%纯债为基本盘,较为重视回撤控制,整体跌幅不大。

目前,银行“固收+”产品在规模上并未有明确统计数据。记者了解到,银行“固收+”产品包括银行理财主动投资的产品,也有通过FOF形式配置相关债券基金的产品。银行“固收+”产品正在快速扩容。

当前,业内较为熟悉的银行“固收+”产品是光大阳光金18M增利1号,其规模高达15亿元。

“对于银行理财这种大体量的资金而言,由于过去一年债券收益率持续走低,能够长期实现年化4%以上绝对收益的资产已十分稀缺。发展‘固收+’产品是银行理财的一个理性选择。”总部位于上海的一家国有大行研究人士向记者表示。

赎回风险几何

在突如其来的调整下,“固收+”产品净值出现明显回撤,是否会引发赎回压力?从一些“固收+”基金来看,似乎有这种迹象。不过,随着市场的反弹又归于平静。

“去年以来,对转债市场的配置策略是通过自下而上去选高性价比、拥挤度低的行业和个券来应对。”天弘添利基金经理杜广表示,这种组合的配置,使得基金在今年初以来一直都表现出比较强的抗跌性。

然而,本轮可转债市场出现了大幅、无差别的下跌,前期跌幅小、属于底仓性质的个券反而遭到更大的抛售。

“很多人可能因为悲观情绪加入了14日下午的抛售行列。”杜广如此分析了14日转债市场大跌对基金的影响。记者也从一家可转债基金处证实,当日确实存在一定赎回现象。不过,很快恢复了常态。

经历大跌后,杜广表示,中证转债指数跌幅超过2.5%的时候,一般都对应着指数阶段性底部附近。虽然可转债市场整体依然高估,但不少优质个券已经跌到了具有较高性价比的位置。从操作上看,他会利用此次调整对组合进行更好的调整。

相比之下,银行理财“固收+”品种相对更加稳健。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银行“固收+”更加侧重绝对收益,本轮表现整体稳健,赎回现象并不明显,甚至相关产品还有不错的申购形势。

寻觅更加稳健的模式

遭遇开年股债双双震荡调整后,“固收+”产品未来的方向在哪?长期投资和多元资产的理念,正在被资管机构所推崇。

“我们设计的‘固收+’策略是持有期限较长的产品,这样投资者不用为了短期波动而过度去关注产品申赎。对于管理人而言,可以通过择时和多资产配置为投资者贡献利润。未来这类产品需求会十分旺盛。”北京一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

汇华理财近期推出的三年期汇裕系列产品,便是以可转债为核心的“固收+”策略,其36个月的封闭期,可以让管理人更好把握优质中长期资产的配置机会。

同泰基金基金经理王小根表示,拉长时间来看,“固收+”是值得长期持有和投资的,这类产品风险收益比较高。如果拉长至三年,“固收+”产品的收益超越纯固收产品概率相当高。

陈健恒认为,“固收+”策略本质上属于资产配置策略,在不同时点应该选择更加优势的资产,今年初的“固收+”并非是最优选择,相对可行的是“+固收”。“虽然我们认为衍生品使用或将被更严格限制,同时当前国内衍生品种类有限,量化赛道稍有拥挤,合约成本对策略最终收益有一定扰动,但随着合格投资者占比抬升,以及其金融知识储备提高,利用各类期权从而实现‘固收+’产品特性仍有市场空间。”陈健恒表示。

“择时”也被认为是一个可以不断优化的策略,尽管这比选择标的更加难以控制。

一位“固收+”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追求低回撤和高收益其实是有矛盾的,需要对资产进行配置优化。此次下跌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见的,但市场总有意外发生,应该更加优化择时操作。

不过,目前尴尬的是,一些“固收+”产品管理人可选择范围有限,即便大幅调仓,也很难脱离路径依赖去寻找有性价比的大方向。整体来看,全市场正在等待未来一个相对确定方向。

原标题:一场可转债震荡引起的“蝴蝶效应”,2万亿元“固收+”市场如何应对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