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中美重塑经贸关系的重要一步——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解读
01-16 17:24:08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1月16日消息,这是全球关注的时刻——

当地时间1月15日13时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标志着中美双方朝着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迈出重要一步。

近两年时间历经13轮高级别磋商、20多次牵头人电话磋商,这份中美经济贸易协议来之不易。协议以中文和英文写成,两种文本同等作准。协议包括序言,第一章知识产权,第二章技术转让,第三章食品和农产品贸易,第四章金融服务,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汇率问题和透明度,第六章扩大贸易,第七章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第八章最终条款。

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正式签署有何意义?协议文本有哪些重要看点?双方各自关切文本中如何回应?未来中美经贸合作走向怎样?新华社记者第一时间采访权威人士对协议文本进行全面解读。

互利共赢——这是一份基于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协议

合作,是中美双方最好的选择。翻开协议中文版,几乎每章条款中都出现的“双方应”等字眼告诉我们,这是一份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力求平衡的协议。

“协议很多章节既体现了美方的利益诉求,更反映了中方的利益诉求,是一份符合中美双方利益的平衡的协议。”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上诉机构原主席张月姣对记者说,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背景下,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为中美两国和世界经济注入“稳定剂”,成为两国重塑经贸关系的一个起点。

协议签署前,不乏有担忧认为中国作出了很大让步。

从协议内容看,主要覆盖深化贸易双向合作、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三大方面,同时双方将建立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安排,及时有效解决经贸分歧。在关税退坡问题上,美方承诺取消部分对华产品加征关税。可以说,这是一份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也有利于全世界的协议,彰显了中美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本质。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说,协议充分照顾双方的合理关切,总体上是平等互利的。从中方承诺看,无论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加农产品、能源产品等进口,还是扩大金融开放,很多条款都是中方已经出台的改革开放举措,符合中国改革开放的既定方向。

“协议签署恰逢其时,有助于为中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民族复兴伟业提供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高凌云说,协议也推动美方实现对华加征关税由升到降的转折,包括暂停原定去年12月15日要加征的关税,并将去年9月1日生效的对华已加征关税税率从15%降至7.5%,这也是本届美国政府首次降低一国已加征的关税,有助于推动中美经贸关系逐步回归正轨。

协议签署后,美方是否会如此前传言的单方面派员来华监督落地执行?张月姣说,协议在争端解决方面一大亮点就是通篇没有“监督”一词,取而代之以“安排”一词,美方不会派员来华监督执行,双方承诺建立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安排。“这实际上在世贸组织之外双方又搭建了一个解决分歧和摩擦的平台,通过从司局级到部级自下而上的沟通对话机制管控分歧,遇事好商量,更好保障双方贸易权益。”

根据协议,中美双方应恢复宏观经济会议,以讨论综合性经济问题。这让外界对中美双方以对话磋商方式更有效管控分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向前发展有了更多期待。

优势互补——中方扩大自美进口有空间、有原则

深化贸易双向合作是协议一大看点。双方承诺扩大在制成品、农产品、能源产品、服务等领域的贸易规模。

“中美两国经济互补性强,从两国超大规模经济和市场看,中美贸易潜力巨大。”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东艳说。

深化贸易合作,有利于两国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双方经济互补的特点、实现互利共赢、深化全球经贸合作,能有力提振全球市场信心、维护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

“双方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回应中美‘脱钩’言论,有利于夯实中美关系基础,也为全球经济稳定发展增强了确定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

中国拥有近14亿人口,拥有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市场潜力大,扩大进口空间也大,进口美国优质商品和服务,有利于满足我国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2019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口规模超过2万亿美元,服务进口规模在5000亿美元左右,超大的市场规模令世界瞩目。

扩大自美进口,也有章可循。根据协议,美国应确保采取适当举措,以便有足够的美国商品和服务供中国采购和进口,中方将基于市场价格和商业考虑开展采购活动。

张燕生强调,企业是采购活动的主体,中美两国政府最重要的责任是为企业的正常、合法经贸往来创造条件。中方多次表示,愿意鼓励本国企业遵循世贸组织规则,根据市场化原则,与美方企业商谈进口协议,并确保不会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商品和服务造成歧视。

专家们着重表示,扩大进口自然带来一定市场竞争和结构性产品以及利益调整,但中国有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积淀和入世近20年的经验积累,广大市场主体有着足够的竞争承受力,也有助于通过竞争有效实现转型升级。

一方想多买,一方也得多卖。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王鸿刚强调,扩大贸易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扩大各类产品和服务生产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价格竞争力,满足中国相关监管要求。如中方自美进口受到美方有关行动和其他情况的影响,中国有权提出与美国进行磋商,这有利于推动采购承诺实现。

双向受益——农产品贸易不会影响我国家粮食安全

中美农业合作是双边关系的重要支柱。协议中的食品和农产品贸易一章,覆盖乳品、禽肉、牛肉、猪肉、加工肉类、水产品、大米、水果、饲料和宠物食品等双边农业合作重点领域。

专家表示,协议的实施将大幅增加中方自美进口农产品,这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美方关切,但不会对国内农业产生冲击,更不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能确保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与此同时,自美进口农产品还应符合我国进口监管标准等要求。

中国是全球最大农产品进口国,进口额占全球农产品贸易额的1/10。其中,中国85%左右的大豆消费要靠进口,每年进口大豆约为9000万吨。

“中国人口比美国多10亿人、耕地少10亿亩,两国有广阔的农业合作空间,扩大进口有利于填补国内供需缺口。”张燕生说。

高凌云分析,一方面国内需求越来越大,我国完全有市场容量进口农产品;另一方面通过进口农产品能丰富老百姓的选择、降低消费成本。

一份平等互利的协议,不只是单纯一方的买买买。此次协议一大看点是为扩大中国农产品对美出口打开大门,这是重要的实质性成果。

在经贸磋商过程中,美方公布了允许中国熟制禽肉输美的最终规则,中国成为继加拿大、墨西哥、智利等国之后有资格向美国出口自产原料熟制禽肉的国家。美方还承认中国鲶鱼监管体系与美国等效,并允许来自中国的香梨、柑橘、鲜枣等向美国出口。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农产品出口近800亿美元,其中对美出口77亿美元,约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10。随着此次对美农产品出口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果,并解决了一些僵持10多年的出口障碍,我国农民和产业界也将实实在在受益。

根据协议,中国将从美国进口部分小麦、玉米、大米,但数量严格控制在关税配额范围内。据悉,中国的小麦、玉米和大米三大主粮自给率从未跌破98%,这意味着扩大从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市场进口谷物,只是为了品种调剂,不会突破配额限制。

“我们会坚守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不会突破。”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强调。

助力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体现双方意愿、符合中国发展内在需要

保护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一直是中美经贸谈判关注的重点。此次协议在知识产权章节涵盖了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地理标志以及药品、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内容,并在专门章节对技术转让作出具体规定。

协议的看点很多,如在药品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规定了药品专利申请接受补充数据,专利纠纷早期解决的有效机制等,有助于更好保障药品研发;打击网络侵权方面,规定了电子商务平台的通知下架责任,让消费者权益得到更好保护;协议还规范了恶意投诉行为,打击恶意商标注册行为,并加强商业秘密保护等。

“知识产权有关内容体现了中美双方为两国企业和民众提供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的共同意愿。”张月姣说,近年来,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断提高,出台诸多扎实有效措施。“细看协议,会发现很多条款与中方已经出台的政策法规方向一致。”

根据协议,在技术转让章节,双方同意不得利用行政管理和行政许可要求强制技术转让等,这有利于创造尊重知识价值、鼓励创新的环境,推动政府从研发管理转向创新服务。

“入世之初我国就作出过承诺,迄今任何法律都没有强制技术转让规定,今年1月1日施行的外商投资法也明确禁止强制技术转让,彰显了我国重信守诺的国际形象。”高凌云说。

值得关注的是,无论在知识产权还是技术转让章节,相关要求、义务等对于中美双方都是对等的、平衡的,需要双方共同遵守。

高凌云表示,中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旨在为包括美资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提供更加优良的商业环境,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同样,美方也要对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提供同等水平的保护,更好维护在美中资企业的合法权益。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程大为表示,这符合中国自身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也是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相信协议落地后,中方会按照既定节奏,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与发展活力,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

稳定市场——金融服务开放自主有序,汇率政策绝非某种广场协议的翻版

中美在金融领域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大。根据协议,中美双方承诺在银行、证券、保险、电子支付、金融资产管理等领域提供公平有效非歧视市场准入待遇。中方承诺开放措施一视同仁,依法合规受理各类金融机构的申请;美方则积极推动解决中资机构在美国开展业务遇到的实际障碍。

“中方关于金融服务的承诺,与近年来中国自主、有序推动的金融业开放是一致的,不少条款已对外宣布过,诸多措施在推进实施中。”程大为说。

近几年来,中国金融业开放步伐持续向前、沉稳扎实。目前,多数措施已经落实到位,不少外资金融机构已经进入中国实际开展业务。

张燕生强调,中国金融业开放并非是一放了之、放任自流,中国的金融业开放与监管始终是并行的,确保不发生风险。

中美均是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国家,两国就汇率问题达成的共识对全球市场有序运行至关重要。

不少业内人士发现,协议中关于汇率政策的十多条条款,都是从“双方”承诺开始,显示出很强的对等性。双方承诺尊重对方货币政策自主权,平等对待汇率问题,由市场决定汇率制度,避免竞争性贬值,并增强汇率政策透明度。

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主任丁志杰说,关于中美汇率方面协议,一直有担忧声音认为是某种广场协议的翻版,此次签署的协议证明这绝不是一方压着另一方,而是一份相互尊重、相互商量的协议,体现多边共识,可以说是大国之间协调汇率政策的范本。

此次协议还对汇率操纵作出了“大规模、持续、单向干预”等明确定义。程大为表示,按照这一定义范畴,此前美国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显然与协议精神不符。协议签署前美国取消此前对中国“汇率操纵国”的错误认定,为协议签署扫除障碍。

协议好不好,市场说了算。专家认为,双方自2019年12月13日宣布就第一阶段协议文本达成一致后,一个月来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作出了积极反应,美国股市更是连创新高。相信这一互利共赢的协议正式签署后,将有利于管控分歧解决问题,有助于市场预期和信心的恢复,推动两国和全球金融市场走得更稳。(记者张旭东、韩洁、安蓓、董峻、陈炜伟、吴雨)

原标题:中美重塑经贸关系的重要一步——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解读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