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夜读丨广东河南甘肃再现多例本地病例,对无症状感染者不容忽视丨张文宏:全球疫情结束时间还不能预测
03-29 21:29:05 来源:上游新闻综合

【不聚集,戴口罩】

广东河南甘肃再现多例本地病例,对无症状感染者不容忽视

第一财经消息,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已得到了全面控制,各地也已全面复工复产。不过近日,各地偶发的一些病例,尤其是无症状感染者感染的病例,提示目前疫情防控仍不可松懈,公众摘口罩仍需谨慎。

甘肃卫健委28日晚间通报显示,3月27日20时至3月28日20时,甘肃新增疑似病例1例,该病例于1月14日由兰州去湖北咸宁老家,3月22日自驾车从咸宁返回兰州,目前在省级定点医院医学隔离观察,正在做核酸检测,进一步确诊。

广东佛山早在24日就通报了1例湖北输入病例。1月15日,该患者与朋友自驾车从佛山回湖北咸宁老家;1月16日~3月16日,患者在咸宁居住;3月17日自驾到广东,先回惠州再到佛山,19日在佛山住所的村口测量体温正常,次日发现发热后送医就诊并隔离,23日确诊。

值得注意的是,佛山这1病例与甘肃的疑似病例都来自湖北咸宁输入。而咸宁自2月下旬起已无新增确诊病例。咸宁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此前通报称,截至3月17日24时,全市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已全部清零。

既然如此,广东佛山和甘肃出现的这两例湖北输入性病例是从哪里感染的?从目前情况分析,极有可能是被无症状感染者感染的。由于无症状感染者不易被发现,因此无论是传播者和被传播者都极难警觉。因此,这两个病例密切接触者尤其是在咸宁期间的密切接触者,需要做更详细的排查。

与之相似的,还有河南28日新增的1例本地确诊病例。3月28日0时~24时,河南省新增新冠肺炎本地确诊病例1例,患者为漯河市王某某。经流调发现,王某某3月21日曾与其郏县同学张某某(郏县人民医院医生)一同就餐3次。张某某于3月13日晚与刘某某、周某某(二人也为郏县人民医院医生)等人在饭店同桌就餐。

3月25日,郏县人民医院对参与疫情防控的一线医务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在核酸筛查中发现张某某、周某某为无症状感染者,刘某某核酸检测为单阳性、无症状。

在广东惠州,3月26日,通过社区排查发现惠城区龙丰街道1名湖北输入的无症状感染者。

对于无症状感染者的感染率,3月28日,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所陈奕等人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的预发表网络版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为6.30%,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为4.11%。研究者认为: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相对于确诊病例,对于隐藏的无症状感染者,如何进行防范、如何降低感染率,成为当前的重点,也是难点。当然,这也提示我们,在目前全面复工复产之际,疫情防控仍丝毫不可松懈。更为重要的是,防控传染病,不单单是专业医生、疾控人员和政府的事,也是每一个公民的事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副主任李亮表示,对病人来讲,戴口罩非常重要,减少外出和外部传播。同样对于老百姓来讲,戴口罩同样很重要,因为对周围人、病人、有无症状的病人情况都不清楚。所以这种情况下,戴口罩是一个最保险的方法,这种代价相对比较低一些,而且效果确实不错,“所以我个人觉得戴口罩是时间宜长不宜短。而且现在境外输入病例还是相对比较多的,对公众解除口罩,仍需谨慎一些。”

【全球抗疫 四海同心】

张文宏:全球疫情在未来仍有不确定性,结束时间目前还不能预测

新民晚报消息,今天下午,医道、华山感染、医界、腾讯医典联合举办“全球抗疫 四海同心”新冠肺炎多学科论坛,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担任主持,华山医院终身教授翁心华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卢山香港大学病毒学家金冬雁教授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陆蒙吉教授就全球新冠疫情会如何发展、各国抗疫策略有何不同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

美国:加强各州联合 集中医疗能力救治轻症患者

针对美国近日确诊病例激增,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卢山教授分析表示:“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检测过于敏感。另外,美国没有进一步通过流行病调查数据详细分析感染病例的背景和来源。从目前情况来看,美国正处于第二波和第三波感染的早期,好在未出现群聚现象,但确诊病例仍会进一步增加。”

卢山教授认为,中国有两条非常重要的经验是值得美国学习和借鉴的:封城和建方舱医院。美国当务之急有两点:第一是各个州之间必须加强联合,如果所有州能同步封锁严控14天,按照中国的抗疫经验,新冠肺炎80%就会被控制住,但如果各个州之间不同步,公众之间有来往,战线恐怕就要拖长。第二,创造医疗条件救治大部分被感染的轻症病人,将80%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或者集中收治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最终社会的转机是病例数和医疗体系之间的平衡。如果患者数压垮了医疗体系,就失控了,所以必须要集中力量收治轻症患者。

德国:控制病毒传播的同时 保证社会和经济尽可能运作

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陆蒙吉教授认为,德国如今采取的抗“疫”策略是既要控制病毒的传播,又要尽可能的保证社会和经济正常运作,找到平衡点非常重要。陆蒙吉表示德国在十几年前就制定了“全球流行疫情防控计划”的预案,当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主要分三步走:一是拦截,二是保护,三是节省。从3月22日开始,德国就封锁了边境,禁止两人以上聚集行走,叫停了所有非生产性的娱乐活动,但是继续上班,遵从“企业不停工、社会不停摆”的防疫原则。

对于德国群众尚未大规模戴口罩的现状,陆蒙吉表示由于德国的公共空间非常大,保持1.5米到2米的安全距离很容易做到的,在这种情况下戴口罩的作用没有在中国大,同时如果人人都要戴口罩就会造成一定浪费,这是和中国情况有所不同之处。目前,德国新冠肺炎的确诊人数虽已超过5万,但总体病死率仅为0.6%。目前较低的病死率推测是由于第一批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包含8千多人去奥地利和意大利等国滑雪的年轻人为主,德国之后的病死率不一定会比其他国家更低。

中国:经历了遭遇、阻击和歼灭战,需要严防输入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则把中国的抗疫过程比喻为遭遇战、阻击战和歼灭战。葛均波认为,新冠肺炎刚开始在中国蔓延的时候,当时的情况是有点混乱的,就像是一场遭遇战。后来演变成了阻击战,政府建立了方舱医院,应收就收应治就治,最后就是歼灭战,把大部分的新冠病毒都隔断了,国内本地新增的病例多低都清零了。可是随着欧洲和美国新冠疫情的爆发,葛均波表示原本计划的歼灭战又变成了持久战,由于境外输入案例的存在,接下来一段时间中国的疫情防控很可能处在一个焦灼的持久状态。

香港大学病毒学家金冬雁和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也在大会上分享了关于新冠肺炎的最新研究。金冬雁表示:“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是有一定的季节性的,但是新冠病毒是否具备季节性,目前局势尚不明朗。现在疫情大爆发的国家大多寒冷并且干燥,像马来西亚、新加坡这些温度高而且潮湿的地方暂时还未出现社区性的大爆发。这其中究竟有没有规律?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数据去分析。”

李兰娟则表示目前正在寻求更多的方法救治重症患者,如今主要采取人工肝疗法,把患者血液引到体外后在体外进行加工——血浆置换、血浆吸附、血液滤过等,清除各种有害物,补充蛋白质和凝血因子,暂时替代肝脏功能,并抑制细胞因子风暴,阻止重症患者向危重症发展。

张文宏总结:什么时候结束?难以预测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总结时说,除了中国对疫情控制得比较好以外,世界各地整体疫情还没有得到很有效的控制,欧洲已经成为疫情爆发的中心,美国也进入疫情蔓延的过程中。目前,很难有把握来预测国际疫情到底什么时候会结束。

他指出,国内抗疫战虽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目前并没有放松警惕,只是把防控的重点转向了严防境外输入。针对“疫情什么时候会结束”的问题,他表示,新冠肺炎在未来仍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疫情的结束时间目前还不能预测,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民。

【熬鸡汤】

你有多久没联系过“好友”了

我们终将要学会接受无常,接受不知所以。

周末无事,想起阿媛在朋友圈分享过一份电影清单,点开她的头像,她的朋友圈里只剩下一条横线。

不是仅三天可见,而是……我看不到她的动态了。我试探着给她发了一个表情,还好,没有被她删掉。

但是,我被她屏蔽了。

那天晚上,我想了很久,也翻了很多我们以前的聊天记录,始终想不明白她屏蔽我的理由。

我和阿媛是一年前在一次海边徒步的户外活动中认识的。那天我穿了一双挤脚的新鞋,刚出发一会儿脚踝就被磨破了皮。

看见我在费力地粘已经掉下来好几次的创可贴,这个女孩儿二话不说摘下了自己用来遮阳的丝巾,帮我包住了脚踝。

因为两个人恰好都在广州,后来我们又约着吃过两次饭,也一起去爬了白云山。

她辞掉工作回了老家后,我们很久没联系。

朋友问我,有多久没看到她的动态了。我才意识到,我一直想知道被她屏蔽的原因,似乎并不重要了。

很长时间里,我们都没有主动联系过对方,也没有想起过对方。是不是也意味着,我们都不是对方至关重要的人呢?

我们的好友列表里,似乎有太多的人,只是“加个好友”的关系。

不是加了好友就是好友,不是在朋友圈的就是朋友。

也许你们曾经一见如故过,志趣相投过,甚至心心相惜过。但很多关系,都是有保质期的。很多人,也只有陪你一程的缘分。

知交零落,实是人生常态。

那些没来得及说的再见,其实没那么可惜。

很多人在你的朋友圈里消失,也不会提前打声招呼。一份感情的中断、结束,也并不一定需要一根导火线。

我们终将要学会接受无常,接受不知所以。

我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34岁的女高管,年前被公司裁员了。失业的那段时间,她一个人去做了手术。

两个半月之后,她找到了新的工作,身边的亲戚朋友才知道这件事。

被裁后的两个多月,她一直消失在大家的视野里。生活还是照旧,只是变得很安静。好友群的聊天没有参与,朋友圈的动态没有她的身影。

朋友问她:在最难熬的时候,为什么不把这件事情告诉他们?

她回答:我想等好起来的时候,再跟你们说。

我瞬间就被这个回答戳中了。

真正的难过,很多时候都是无声无息的,不会第一时间找人倾诉,也不会嚎啕大哭。

恰是那些没说出口的难过,其实藏着更多的心酸。 

收拾好自己的心情之后,再云淡风轻地跟别人谈起这个事儿。

是他们不够伤心,不够难过吗?

不是的。

嘴上说着生活不就是起起落落的人,心里的难过,大概只有自己懂吧。

很多时候选择沉默,只是觉得说出来,事情并不会因此变得好起来。

那些低谷和难过,也不一定就有人能理解,能感同身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不想给身边的人徒增烦恼,不想把自己的负面情绪传染给别人。于是那些心事,也就习惯了放在心里,让自己慢慢消化。

因为我们都知道,成年人的世界里,有很多悲伤。人生不如意的时候,大多要靠自己默默扛过去。

看到过一个话题,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发朋友圈了。

有个答案让人觉得心酸: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都在努力扮演一个戒掉了情绪的成年人。

难过的时候,不想让家人看到,怕他们担心;抱怨的时候,不能给领导看到,怕他们质疑;负面情绪来袭的时候,怕别人觉得你矫情,不堪一击......

偶尔心血来潮想发个动态,又担心不适合对所有人可见。

于是,我们习惯当那个旁观者,当一个默默刷动态的人,而不是发表动态的人。

但很多时候,发个朋友圈,其实只是想简单地记录生活,表达当时的心情感受。有时候还会因此和哪个老朋友突然有了互动,朋友圈也是我们和外界链接的一种方式。 

有人喜欢安静,有人喜欢热闹。有人倾向于独自领会,有人偏爱分享。

发不发朋友圈,都是一种自由。

就如杨绛先生所说: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每个人都在努力经营着自己的生活。

过日子,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幸福不幸福,开心不开心,又不是给别人看的。

如果可以活得随性一点,为什么不呢?

不管喜欢与否,只要自己开心,就好。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