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的你,正在经历着什么?
是独自打拼在外,没车没房没对象,还要应付爸妈不断催你回老家的狂轰乱炸?
是结了婚才发现,找了个“睡在上铺的兄弟”,没有甜情蜜意,生活都是鸡零狗碎?
亦或是结了婚生了娃,但挣钱速度赶不上娃碎钞速度,还要不断提防丈夫偷腥?
在这个“30+女性”话题井喷的夏天,《乘风破浪的姐姐》热度还没燃尽,热播剧《三十而已》已经接续。剧情聚焦在三个不同性格、不同身份背景的女孩身上,情感、事业、家庭、育儿、婚姻、父母养老,每个人都在挣扎着经营自己的人生。
很多人在看到女主们苦哈哈的日常后,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未来产生了些许焦虑和压力:
剧中男人一水儿的“渣”,让人追剧追到恐婚;女主为了孩子进好幼儿园,舍钱舍命舍尊严,又让人看了不敢生娃;她们拼尽全力依然一地鸡毛、麻烦不断的30岁,让还在奔三路上的女人,不敢向前……
有人说,没有意外,这又是一部贩卖女性焦虑的剧。其实,焦虑既定存在,解药却不是人人都有。
30岁女人的三面镜子
王漫妮简直是所有漂在北上广深大城市女性的写照。
她独立、不将就,30岁不认命,偏想挣脱小城市出身,在上海站稳脚跟。
工作上,她是大牌店的柜姐,待人处事一丝不苟,双商在线能力又强,最可贵的是一直坚守自己不赚昧心钱的初心。
生活上,她是精致穷的代表,不放弃仪式感,租住在市中心的一栋房子,一个月花着小7000块的租金,只为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阳台,能在静坐看楼下车水马龙的一刻,融入这个城市。
不过,或许正是因为她的工作性质,在奢侈品和有钱人中周旋过多,让她在择偶方面有了更多不能妥协的标准。
家里催她相亲,她瞧不上虚伪的暴发户。她要求男人要长得帅、幽默风趣还要有钱,一句“我都坚持了这么久,就是要找一个我喜欢的”,大概是很多从一路单身走过来的女性的心声。
自己喜欢的够不着,能够得着的又瞧不上,马上迈入30岁大关,她依然在翘首企盼白马王子的出现。
顾佳则是一个看起来被上帝眷顾的宠儿:家里有自创业的公司,有可爱懂事的儿子,还有帅气体贴的老公……
她自己更是一个开挂的全职太太。文能烘焙、瑜伽、插花,武能帮老公敲定难搞的订单和客户。
此外,她凭借灵活的头脑,一步步打入上流太太圈争取资源,还不动声色地手撕了“绿茶”,胖揍了欺负儿子的阔太。
一切运筹帷幄,不疾不徐,假如把她放在宫斗剧中,一定是可以活到剧终的赢家。
钟晓芹则是一个典型的大都市“土著”代表。
她原生家庭幸福,从小到大都被父母当公主养;工作普通,但自给自足也自得其乐;老公陈屿拿着事业单位的铁饭碗,算不上大富大贵,但生活稳健富足。
30岁之前的日子,她过得顺风顺水,无忧无虑。
性格大大咧咧的她对生活没有规划,不想升职也不想生娃,只想躺尸家中刷剧,让生活推着随波逐流。
三个性格迥异的女生,面对不同的生活环境,活出了不一样的自我。这些剧中人物,活像一面镜子,照出的不是某个阶段的我们,就是我们身边的某个人。
如影随形的焦虑感
随着《三十而已》剧情的推进,所有表面的脆弱,开始被不堪一击的现实击碎,各种焦虑线扑面而来,每个角色都让人看到心疼。
婚姻焦虑线中,最早闪崩的是钟晓芹。
婚前的浪漫求婚,可能是陈屿这个钢铁直男所能输出的浪漫巅峰。婚后生活中,他立马现出原形:爱好养鱼就全心投入忽略一切,洗衣服只管洗自己的,工作上的事不屑于跟老婆讲,遇到问题就是三“不”原则——不表达、不倾听、不沟通。
这些缺点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大不了,却能像“钝刀杀人”一样,渐渐耗尽婚姻中仅存的那点希望。
顾佳无所不能,哄丈夫开心,帮丈夫解围,还要在丈夫打架被拘后捞人,受了委屈从不轻易显露,可最终等来的竟是一场背叛。
王漫妮千挑万选,多次谨慎求证后才敢交付真心的钻石王老五,最终被证实只是借着不婚主义脚踏多条船的“海王”。
剧中男主人设几乎是全军覆没的,女性爱情婚姻全部劫难重重,这样密集的负面爱情观展现,让许多人不禁感慨:哎,看个剧直接恐男、恐婚、恐恋了……
·连意外让王漫妮开出百万大单的女人,也在婚姻中经历了“可同苦不能共甘”的老公的背叛。
育儿焦虑这条线则把剧中身为人母的顾佳“咬”得死死的。
为了孩子能上最好的幼儿园,她果断背着巨额贷款,换了高级公寓的大房子;儿子幼儿园面试,不仅考核小朋友,还要求父母英文交流;入学出了问题,她就放下尊严去讨好不可一世的王太太;在融入家长群时,既要过烘焙手艺这关,又要挺得住群里的“血雨腥风”……
学区房、学习班,拼爹、拼资源,剧中体现的育儿焦虑几乎能让所有家长一秒入戏。顾佳能给儿子创造的条件已足够优越,却仍在这条“送子成龙”的路上撞得头破血流,这让普通如你我的观众,更觉养娃是条不归路,陷入“生娃恐惧”中。
剧中另外一条明显的焦虑线,存在于处处可见的“阶层鄙视链”。
顾佳住君悦府,钟晓芹在管君悦府的物业上班,王漫妮在君悦府底部的奢侈品店当销售。虽说都是一栋楼,都是亲闺蜜,但阶层梯队寓意明显。
·顾佳和王漫妮两人初次进入不属于自己的阶层时,表现一模一样。
除了甘做咸鱼的钟晓芹,顾佳和王漫妮在冲破阶级壁垒上都付出了很多。
在游艇上的王漫妮,希望摆脱阶级限制,咬牙升舱,遇到了不属于同一阶层的梁正贤。不管我们再怎么强调男女平等,但女性通过婚恋实现阶层跃迁的可能性确实大于男性,王漫妮显然也深信这一点。
顾佳更是为了冲破阶级束缚,无时无刻不在奋力攀爬。她鼓励丈夫创建烟花公司,一路披荆斩棘跃上新的阶层。在得知房价以楼层递增的时候,住在12楼的她就开始畅想:“我们和21楼的王太太也差不了几层了!”
在太太圈混的日子里,顾佳发现,这里的阶层意识更加明显,从下午茶,到包包,到丈夫,到家产是新money还是旧money,样样都有鄙视链。
没有刻意渲染,却无处不在的阶级焦虑,让电视机前的我们开始对号入座——30岁的你我正在哪个阶层讨生活?
类似的焦虑线还有很多。
职场焦虑中,钟晓芹亲身体会到,30岁已婚未育的女性是招聘和升职中的大忌。顾佳30岁想要开启新事业时,被丈夫无情讽刺,“你都30岁了,能别折腾了吗”;
对父母渐老的焦虑,可以让顾佳半夜做噩梦都能梦到独居父亲出意外;
对大城市居住的焦虑,让王漫妮最怕接到房东太太要涨价、要卖房的电话。为了搬家方便,她不得已用饮水泵代替饮水机。
婚姻、育儿、阶层、职业……种种焦虑,都直戳30岁女性最深层的痛点。
给焦虑寻一剂良药
如此密集地将30岁女性需要正视的焦虑一股脑摆在面前,加上感同身受的代入感,如果说是在贩卖焦虑,似乎也是成立的。
毕竟,以往的例子证明,通过贩卖焦虑圈流量、博眼球,总是弹无虚发。
前有咪蒙用“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整齐句式,来煽动情绪贩卖焦虑,收获顶流,后有ayawawa通过歪曲的三观、魔性的语言,收割粉丝;还有罗振宇们喜欢贩卖的“知识焦虑”;新世相们喜欢撩拨的文青焦虑;《女儿们的恋爱》《我家那女儿》等综艺被指渲染单身焦虑……
焦虑经济学,的确有其吸引力所在。
而且,不可否认,这就是一个焦虑无处不在的时代。人们生活条件越好,越没有安全感,赚钱越多,越觉得自己穷。而30+的女人们,要面临身体条件变差、婚姻危机、孩子教育、父母渐老、职场歧视等问题,如果恰好又打拼在一线城市,就更加苦不堪言。
有人说,《三十而已》剧情太夸张,但更多人发现,所有的焦虑其实都有人对号入座。唯一可能的争议就在于,剧情将现实生活中存在于方方面面的焦虑,密集投射在三个最具代表性的女性身上,这样的强度让人有些不适。
其实,对于现代人的焦虑进行剖析和展现,只要是基于事实,没有刻意曲解和夸张,也并不为过。
只是,呈现焦虑之外,观众也需要一份答案。
这一点上,《三十而已》恰好没有逃避。
片中3个女生回到大学校园寻找答案,坐在操场看台上的她们,看着20岁的学生面临的考试压力、成长焦虑,云淡风轻地脱口而出“不值一提”。钟晓芹更是举一反三,悟出了那句“到了40岁,我们可能也觉得今天的焦虑不值一提了”,这无疑给所有焦虑开出了一剂解药。
而在呈现焦虑、抚慰焦虑的同时,剧中传递出的女性力量更为珍贵,比如工作要强、经济独立、为母则刚,这些可以为观众们“打鸡血”的特质,只为激发每一个身处焦虑中的人——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30岁,还是一个完全可以拥抱改变的年龄,没有了20岁时的鲁莽和冲动,多的是一份淡定与成熟、智慧与魅力。
三十而立,立的是心志,三十而已,没什么不可以。
原标题:恐男、恐婚、恐恋、恐孕,人间真实的《三十而已》,是最高级的“贩卖焦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