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消息,发展均衡程度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不仅东部与中西部、东北存在明显的发展差距,即使是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省域内部的差距也比较明显。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了除直辖市外经济最发达的4个省份——广东、江苏、浙江和福建的所有地市2019年人均GDP,发现广东的均衡度最低,有2/3地市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浙江和福建相对均衡,其中福建所有地市人均GDP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过浙闽苏内部均存在一定南北差距。
最穷最富都在广东
广东省统计局日前发布的《2019年广东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分析》(下称“报告”)指出,珠三角核心区继续发挥全省发展的核心和主引擎作用。2019年,珠三角核心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899.05亿元,占全省比重(80.7%)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2019年,珠三角核心区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74.78亿元,占全省比重88.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同期,东翼、西翼、北部生态发展区12市地区生产总值合计20772.02 亿元,占广东全省的比重不足两成,仅为珠三角核心区的23.9%;珠三角核心区与东翼、西翼、北部生态发展区经济总量差距比上年扩大5190.81亿元。
珠三角占比提高的背后,是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之间经济增速的差异。根据报告,2019年,珠三角核心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4%,快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同期北部生态发展区增速为5.5%,东翼、西翼分别增长5.0%和4.9%,均明显低于珠三角核心区。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粤东西北与珠三角发展的差距,与近几年转型升级的速度有关。2008年以后,珠三角转移到粤东西北的产业以传统产业为主,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之下,面临着不小挑战。如今市场分化明显,层次较高、有核心技术的产业发展态势要好很多,珠三角的转型升级比较好,高端产业、新兴产业十分突出,因此经济增速也会比较高。
报告指出,近年来,尽管东西两翼重点打造生物医药、绿色石化等产业集群,北部生态发展区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高端产业实现较快发展,但与珠三角核心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2019年,东西两翼和北部生态发展区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38.1%,比珠三角核心区低21.1个百分点。
从人均GDP来看,报告显示,2019年,珠三角核心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36335元,根据世界银行制定的国家与地区收入水平划分标准,达到高收入国家或地区的水平;但东翼、西翼和北部生态发展区分别为39957元、46764元和36697元,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0892元)。
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发现,2019年,广东21个地市中只有7个地市的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全部都在珠三角地区;2/3的地市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来自粤东西北地区以及珠三角的江门和肇庆。其中,人均GDP最低的梅州仅为27096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8%,河源和揭阳也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深圳2019年人均GDP已达20.3万元,是省内最高,比最低的梅州高6.5倍,这一“高低差距”在东南四省中也是最高的,其他3省中该数值均小于2倍。
可以说,“全国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是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
展望未来,粤东西北的发展,需要中心城市的带动。今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珠三角核心区优化发展,形成带动全省发展的主动力源。打造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重要发展极,支持汕头、湛江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彭澎说,强调通过省域副中心城市带动粤东粤西发展,体现的正是以点带面的思路。在粤东地区重点扶持汕头,在粤西地区重点扶持湛江,集中力量突破,效果会更为显著。产业转型、吸引人才,没有平台不行,要通过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吸引人才、资金、技术、品牌等要素进来,带动周边发展。如果没有形成中心城市,资源就会比较分散,粤东粤西的要素就会继续往珠三角走。
江苏南北差距缩小,闽浙更均衡
GDP总量紧追广东的第二经济大省江苏,其省内的差距要小很多。广东省统计局的报告指出,2019年,广东区域发展差异系数为0.6766,高于江苏(0.3415)。
从主要指标占全省比重来看,江苏三大经济区域中,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分别为56.7%、20.4%和22.9%。近年来,江苏区域差距进一步缩小,苏中、苏北地区的经济增速明显快于苏南地区。
从江苏13个地市的人均GDP来看,共有8个城市人均GDP超过了10万元,其中苏南的发展水平最高,无锡、苏州、南京和常州均超过15万元;苏中的扬州、南通、泰州均超过11万元;苏北5市均低于10万元,不过徐州、盐城和淮安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只有连云港和宿迁低于全国水平,但也均超过了6万元大关;最高的无锡比最低的宿迁高1.86倍。
随着盐城至南通高铁等线路的开通,苏中、苏北与上海、苏南等发达地区的对接将更紧密,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将进一步增强,差距也有望进一步缩小。
相比粤苏,浙江和福建这两个东南沿海省份山地多、平原少,区域发展相对比较均衡。当然这两省也存在一定的内部区域差距,主要是南北差距。
在第四经济大省浙江,共有6个地市人均GDP高于10万元,全部位于杭州湾沿岸,其中杭州、宁波和舟山位居前三;浙南、浙西南的丽水、衢州、温州人均GDP位列全省后三位,其中民营经济大市温州的人均GDP仅为71225元,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山区丽水的人均GDP为66936元,是浙江唯一一个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城市;最高的杭州比最低的丽水高出1.3倍。
从2010年来浙江各市GDP总量的变化来看,浙江南北发展差距也较明显。近十年,浙江GDP增长较快的地市是杭州、湖州、嘉兴和宁波,全部位居杭州湾沿岸;增幅后三位城市中,除了绍兴,台州和衢州都位于浙南、浙西南,此外温州的增速也不快。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在经济新常态下,人才、科技等资源对城市发展的作用越发凸显,通过传统要素驱动经济增长的城市,现在的发展就不如依靠现代要素、创新驱动发展的城市。杭州湾沿岸地处长三角核心区,距离龙头城市上海更近,更容易延揽到科技研发人才。
福建则是全国直辖市以外的省份中,唯一一个所有地市人均GDP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数据显示,福建9个地市中,有5个地市人均GDP超过10万元大关,包括了山区市龙岩和三明;剩下的4个地市中,人均GDP最低的南平也达到了74036元;福建人均GDP第一的厦门,也仅比南平高出92%,区域的均衡性十分突出。
丁长发分析,改革开放前,漳州、三明、南平的发展基础较好。其次,福建的几个山区市人均山林面积很大,人们从林业、农业可以获得不少收益。另外,福建已经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基础设施较完善,这也有利于区域的均衡发展。
虽然福建的发展较均衡,但当前福建的区域经济发展也存在不小的短板,一方面,福建的南北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闽北的南平和闽东北的宁德人均GDP位列后两位;另一方面,福建的城市规模普遍较小,中心城市平台不突出,对高新产业的发展支撑较弱。
丁长发说,福建缺乏一个大的中心城市带动,至今仍没有一个特大城市,这对于高端人才、资金、总部经济等要素的集聚较为不利,也影响了当地新兴产业、高新产业的发展。
原标题:东南4省均衡度比较:广东2/3地市人均GDP低于全国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