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柯达这组涉疆照片,背后是西方反华的新路数
07-19 09:44:06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消息,7月15日,摄影行业巨头公司柯达曾在其官方Instagram账号发布了一组新疆的风景画,但在配文中却称“中国对当地民众进行大规模监禁”,并称这些作品见证了新疆滑向“奥威尔式反乌托邦”的境地。

在美国为首的反华势力的挑唆下,西方出现这种炒作新疆议题的情况并不罕见,但从我们目前对这组照片和相关背景信息看,这组照片被广泛议论的背后,也有许多值得中国政府和网友们关注的“新东西”。

图片

图源:柯达官方Instagram账号

作为摄影行业昔日的巨头,柯达在Instagram上经常会转发各国摄影师的摄影作品,并让摄影师搭配文字给关注者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上面提到的这组在新疆拍摄的作品,就出自法国摄影师帕特里克·瓦克。

图片

帕特里克·瓦克个人主页

和BBC等外媒的“阴间滤镜”不同,帕特里克镜头下的新疆,既有西北大地的山河壮阔,也有当地居民的安乐祥和。

图片

图片

帕特里克·瓦克作品截图

恰恰是这些照片本身都是很正常的风土人情,由柯达转发、由帕特里克撰写的那段文字才显得非常诡异。毕竟单看这些照片本身,谁也没法将眼前的美景和风物,跟“中国迫害新疆民众”联系起来。在这些照片的评论区,大多数网友的留言都在称赞“照片好看”、“新疆风景真美”。

这让人不由得想问,帕特里克所谓的“见证新疆滑向奥威尔式反乌托邦”,又是从何得出的结论?出现“严重问题”的,到底是我们的新疆,还是这位摄影社自己?

资料显示,作为摄影师,帕特里克在业界的知名度不低,曾常驻上海等城市,在中国生活过相当长的时间。从他此前的公开发言看,这个人谈不上是什么“顽固反华分子”,也很少参与政治活动。

至于他为什么非要把自己的作品往“新疆”等议题去靠拢呢?笔者的推测是:为了挣钱。

最近,帕特里克的摄影作品集《尘埃》(DUST)正式上架,刚刚被柯达官方账号转发的照片皆出自这本影集。

图片

作为一个在业界小有名气、但在普通网民中知名度不高的摄影师,帕特里克的作品在Instagram上点赞量一般只有几百。但搭配上那段炒作新疆问题的文字、经过柯达的转发后,他拍摄的照片一下子有了数万的点赞。他顺着西方媒体的主流语境,把新疆说成“被压迫之地”,也给他的作品带上了“探险”的神秘色彩,极大地满足了西方网民对中国那种带有偏见的好奇心。

与其说柯达和帕特里克是在处心积虑地针对中国,倒不如说他们就像中世纪那些往来东西方的欧洲水手,几杯烈酒下肚,就忍不住给自己在东方的见闻脑补各种夸张离奇的情节,既标榜自己的“勇气”,也方便自抬身价。

不过,大概是柯达在中国市场的业务不够活跃,在普通网民中缺乏知名度,这组照片发布了3天,在国内网络上还没掀起什么波澜。截至发稿前,也只有一位网友吐槽在评论区反驳柯达和摄影师后不久,自己的留言就被删掉了。

图片

不过,这次的事件给笔者带来了一个启示:以前炒作新疆等问题的,要么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政客,要么是听从西方国家指挥棒的企业和机构。针对这些组织的挑事,我们在官方交流和立法层面都已经着手准备了应对措施。

但在这个领域中,还有许多像帕特里克这种“中间偏灰”的人,他们虽然不是“顽固派”,但又眼馋着想蹭反华议题带来的名利。由于他们的政治色彩更淡、在所属领域更为专业,也使得这些“中间派”帮忙夹带的“私货”,也更容易为一般人所接受。此外,如果我们官方出手还击这些人,还容易落下“以大欺小”、“政府针对平民”的口实。这也使得西方政界特别乐于把这类“中间派”推到前线,给我们制造难题。面对这个群体,我们要如何去应对、如何在舆论上做好反击,甚至是如何引导、转化他们,都是我们接下来可能经常会遇到的场景。

对于柯达而言,我们希望他们能意识到,除了帕特里克这些外国创作者,我们国内此前也有一大批摄影师和视频博主,用柯达的产品创作了许多反映新疆生活的作品,这些作品比帕特里克更了解新疆。如果你们真的关心新疆议题,何不把他们的作品向全世界的网民们推广下呢?

原标题:柯达这组涉疆照片,背后是西方反华的新路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