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体育老师用牙刷练成微雕大师 经典作品几百万不卖
05-02 11:19:38 来源:渝讯汇

刻字谁都见过,但你见过在头发上刻字的么?重庆璧山就有这样一位微雕大师潘启慧,能在每平方厘米的面积内刻2万字;在4根银色头发上,他曾刻了一首长达630字的唐诗《琵琶行》。有人曾出价几百万买其经典作品,潘启慧都舍不得卖,他说我喜欢微雕,喜欢研究它,并不想靠它来发大财。他究竟是怎样一位匠人?又是怎样做到在毫厘之间绘出大千世界?让我们走近这位技艺卓绝的大师。

大师之路:体育老师自制刻刀在牙刷柄上练功

潘启慧1949年出生在重庆的一个普通家庭,自幼喜欢书法和绘画,经常在家中的墙上练手。高中毕业后潘启慧成了一名体育老师,有一次,单位组织内部展览,其中有位同事的微刻作品让潘启慧很是着迷,于是决定学习微刻。

潘启慧喜欢琢磨,每天晚上吃过晚饭,就用自制的工具开始在切成段、磨成片的牙刷手柄上练雕刻,一直练到深夜。白天,他的刻刀和牙刷也不离身,一有空就拿出来练。后来,石头、有机玻璃、陶器、金属上,到处都留有他刀刻的痕迹,日以继夜的勤思苦练加上从小练就的书法绘画功底,原本计划用10年时间学微刻,潘启慧只用了5年。1987年,潘启慧第一次将自己的作品在厂内展出,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和鼓励。

为了让微刻书法能体现出其本来的笔锋,潘启慧的雕刻工具都是自制的。“我琢磨自制了四菱形刻刀。”潘启慧称,这种4面有刀口的刻刀,对各种雕刻材料都很适用,只需根据不同材质调整刀口粗细即可。

潘启慧坚信,“微雕没有捷径,只有多练。”1987年时,每平方厘米的面积内能刻200个字,如今他能刻2万字。不仅刻得小,潘启慧的作品拥有特有的艺术气质。他的微刻书法作品,无论揩、行、篆、隶、草各体都具有中国传统书法的笔墨神韵。凡目睹过他微雕作品的人,无不叹为观止。

一位书法家看过潘启慧作品后题字赞道:“启示无限,慧心入微”,正好扣住大师的名字。

大师之绝:4根头发刻630字唐诗 脉搏跳动会影响创作

潘启慧作品获奖无数,但他有一件最珍爱的作品,是在总长10厘米的袖珍琵琶的弦上,微刻白居易《琵琶行》全诗630字,弦由四根白发做成,刻在上面的字,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在头发上刻字要完全静心,连脉动的跳动都会有影响,脉搏一跳,头发就歪了。用刀的力度也很讲究,轻了刻不上去,重了头发就断了。”潘启慧称,刻完以后上弦都花了四个多小时,要让字体正面朝上,没有那么容易。

在1点5厘米的白头发上微刻毛主席词《沁园春,雪》。(分段拍摄)

除了微刻字,潘启慧的微刻画更是精妙绝伦,无论山水、花鸟、人物的线条刻画都清晰流畅,色彩层次丰富。潘启慧介绍,古时微刻画是单色,而他的微刻画注重着色的层次和深浅。

他在长5.29厘米、宽0.24厘米的象牙上仿刻《清明上河图》全图,这份作品不仅获得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还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声誉全球的潘启慧并没有因此满足,闲不住的他最近又开始挑战玉髓创作。

不同于常规的微雕,玉髓的创造更需要艺术家的创造力。因为玉髓本身质地坚硬,且带有独特的斑点,所以,在上面创作时需要根据固有的斑点形状进行艺术想象。

“你看这块玉髓,这些鸟是我刻上去的,其他的花纹是天然的,我把这件作品取名晨曲。”只见微光透过半透明的玉髓,似缕缕晨光,雾色朦胧的山与林木间,群鸟飞舞,美不胜收。潘启慧指着玉髓作品称,这每一件都是孤品。

潘启慧的玉髓微刻作品。

大师之爱:20多年不干重活 妻子成为其坚强后盾

自从恋上微刻,潘启慧有20多年不干重活。练微刻后他发现,干了重活手会失去原来的分寸感,影响雕刻的效果。于是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家务,都被妻子承包了,“我以前爱做菜,我做的红烧肉很好吃,现在要做的时候妻子都说我来我来”,说到妻子,潘启慧充满感激:“没有她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

为了锻炼身体,潘启慧自创了“太极地书”,每天要练一个多小时。或许正是热爱锻炼,从外表上,你根本看不出潘启慧已年近七旬。潘启慧说,他希望把微雕技艺发扬光大,他希望每年自己能出一件微雕精品,“等我手拿不稳刻刀了,就退休”。

潘启慧从未放弃学习,最近开始了学琴,还自提了一诗:古稀之年学古琴,传承中华古文明。莫笑老夫染指晚,一曲流水净凡情。

如今潘启慧在全国各地有14名徒弟,他收徒不仅看重对方的书法绘画基本功,更看重人品,一定要踏实、诚恳,就像他用来自勉的一句话那样:精雕朽木,细泡粗茶,重锤响鼓,淡定人生。或许,这就是一个大师的态度。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