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已成为市民出行首选(摄于2018年9月19日)。记者 罗斌 摄
重庆日报消息,近日,68岁的“老重庆”许维州,乘坐轻轨从大坪到杨家坪。
这条路是他退休前,每天上班的必经之路。许维州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每天往返这条路坐的还是“气包车”,车子的动力不好,每天下班回来,车子走到马家堡至大坪那段长上坡时,他总担心车子能否开上去。而现在,轻轨“上天入地”。这样的担心,许维州早就没有了。
更让许维州感慨的是,听说很快,在重庆,出门钱包都不用带,坐公交车还可以扫二维码,市民出行将更加方便。
公交车型逢十年“换装”一次
“老重庆”许维州的经历,正是重庆公共交通出行40年巨变的缩影。
在不少“老重庆”记忆中,拖着两条长长电线“辫子”的无轨电车,是关于重庆公交的最早回忆。
重庆恒通客车公司老职工代幼文回忆说,重庆无轨电车历史早在1956年就已翻开——上清寺至小什字1路电车在当年建成通车,在往后岁月里,2路、3路、4路、5路电车陆续出现,不断完善重庆道路交通。
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石油短缺,天然气成为公交车主要燃料,但由于缺乏压缩技术,每台车只好“头顶气包满街跑”。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市场经济逐渐繁荣,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单台“气包车”不能满足乘坐需要,公交公司就把两台“气包车”用铰盘连接起来,用连接带包裹着,成为铰链式公交车。
西部公交小龙坎分公司党支部书记熊彩霞说,使用铰接车的好处是气包可以做得更大,前后两节车厢顶部各放一个,用完这个再用那个。不好之处是,每到车辆转弯时,铰盘总会发出“嘎吱嘎吱”响声,很刺耳。
上世纪九十年代,天然气压缩技术问世,压缩天然气即CNG公交车,成为重庆公交主力车型。进入21世纪,能源革命催生出续航里程更长、加气更方便的液化天然气即LNG公交车,又推动车型换代升级。
随后,重庆新能源公交车的车型不断向“高精尖”迈进。去年以来,一批“T字头”新能源公交车上路,每天穿梭景区之间。
西部公交公司杨家坪公司党支部书记雷高感叹,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至今,重庆公交车型几乎每十年“换装”一次,提高的不仅是车速,还有乘坐舒适度和运行里程。
轨道交通编织“便捷交通网”
受地理条件限制,山高坡陡的重庆城曾让居民出行十分困难。要从根本上解决“出行难”,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成为应对之策。
2005年6月,西部地区首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也是我国首条跨座式单轨线路,运行较场口至动物园的轨道2号线正式开通运营,从此不塞车、不赖站、准点运行的轨道列车,让市民出行尽享通畅。
随后数年,轨道1、3、6号线等相继开通,截至目前,主城共开通6条轨道交通线,运营总里程264公里,日均客运量200万人次。轨道列车快速、省时、准时的优点,为乘客出行节省了大量时间,并通过与公交车接驳,编织起“便捷交通网”。
早上7点50分从渝北家中出门,乘坐轨道3号线到牛角沱站,再换乘2号线抵达大渡口平安站,在9点上班打卡前10分钟走进办公室——这是主城某传媒公司文员许珀每天上班的轨迹,虽然忙碌,但有条不紊。“有了轨道交通,生活节奏更有规律了。”许珀说。
“轨道交通带来的方便实在不少!”市民吴健说,无论是到机场火车站出游,还是去商圈购物,乘坐轨道交通都能很方便地到达,尤其每逢节假日走亲串门,乘坐快速便捷的地铁轻轨,省去了不少可能耽误在路上的时间。
如今,重庆轨道交通线网已覆盖主城九区,成为市民出行首选。
不仅如此,目前重庆95%以上轨道设备实现国产化,取得100多项专利,并作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代表沿“一带一路”走出国门,将国产单轨铺到越来越多的外国城市。
市轨道集团表示,今年轨道4号线一期、环线东北环将建成通车。到2020年,主城轨道交通将形成“一环八线”网络,通车里程415公里。而在远期,我市还将在北碚、西彭、界石、龙盛、水土、蔡家、茶园等区域规划预留轨道线路走廊,形成轨道交通“十七线一环”网络,届时轨道交通里程将达到820公里。
智慧交通让公交更聪明
进入新时代,随着大数据智能化推广应用,公共交通工具更加聪明。
市民出门乘坐公交车不用带公交卡,也不需要零钱,扫一下手机二维码就行——在重庆,这样的智慧交通将很快成为现实。市公交集团表示,今年内主城8700多台公交车将全部完成电子钱包购票升级,届时乘客可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乘车。
记者在全市公交车大数据中心看到,在两块硕大的显示屏上,一个个游走的图标显示着每辆公交车进出站和行驶等状态,所有运行信息一目了然。
“这里是指挥公交运营的‘中枢大脑’。”重庆公交运营指挥中心负责人饶明华介绍,目前,主城所有公交车都已安装智能终端装置,支持移动支付电子钱包购票只是其中的功能之一,还有GPS监控系统监督车辆是否超速、赖站、越线,以及4G视频实时监控驾驶员是否违规、疲劳驾驶,并及时传输车内视频画面。
“通过智能化建设,大大提高了公交车调度效率。”饶明华表示,以前公交排班调度主要是人工操作,执行固定排班顺序,机械重复且效率低下。现在通过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调度,可根据实时客流需求自动生成发车计划,基于高峰满载率和最大客流等条件,自动计算符合准载率的发车时刻表,有效提高调度效率和乘坐舒适度。
高速运行的轨道列车上,同样融入了智能化因子。作为跨座式轨道交通,重庆轻轨的转弯半径最大超过100度,坡度最大超过70度,列车行驶宛如“过山车”,但乘坐时并无摇晃感且平稳性很好。
“这主要得益于车身采用低噪声和低振动智能设备。”轨道集团负责人表示,轨道列车车轮为充气体橡胶轮胎,并由空气弹簧支持整个车体,不仅运行平稳,而且运行噪声很低。此外,轨道列车主要采用直流电牵引,不会产生电磁波,从而降低对周边环境影响。
重庆日报记者 夏元
原标题:从“气包车”到轨道列车 从现金支付到扫码乘车 重庆公共交通出行40年巨变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