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重庆掌故丨重庆这个地方差点成为东汉国都
01-05 19:10:35 来源:风正巴渝公众微信号

风正巴渝公众号消息,巫溪,地处渝东边陲,与鄂西陕南接壤,南近长江天险,北临巴山要隘,为“巴夔户牖,秦楚咽喉”,源起巫巴文化,史创盐业盛景,故名“巫咸古国、上古盐都”。

在这里,有一处被网友称作“美得太霸道、藏得太低调”的地方——红池坝,一个气候条件独特、天像景观瑰丽的胜地。

红池坝——云中花海

红池坝位于巫溪县西北部,距县城84公里,海拔1800—2500米,总面积约240平方公里。拥有迄今为止全球高海拔地区最大最美的鲜花海洋——“云中花海”,以及堪称世界奇观的“夏冰洞”,同时也是中国南方最大的高山草甸草原,被誉为“中国的新西兰”。园内森林浩瀚,草原壮阔,峻岭云迷,丛峰漫舞,山险谷幽,洞奇石怪,水景丰富,天象瑰丽,集雄奇、粗犷、原始、神秘等特点为一体。春夏秋三季绿草如茵,姹紫嫣红,芳香馥郁,云海茫茫,横无际涯;待到隆冬,漫山遍野一片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是春观山花夏避暑、秋赏彩林冬戏雪的旅游胜地。

红池坝——雪色烂漫

特别是在冬日,红池坝银装素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积雪时间长达80余天,天子城、银厂坪等景区的积雪厚度可达50—80cm,可谓“南国第一雪原”。

红池坝——冬日之恋

楚国重臣春申君的故居

春申君,本名黄歇,战国时期楚国人,是后世尊称的“战国四君子”之一,他的故居就在巫溪县红池坝。

位于巫溪县城的春申大道

黄歇从小目睹烽火不断,民众流离失所,民不聊生,于是他发奋求学,立志报国。他足智多谋、能言善辩,赤胆忠诚,深得楚顷襄王和楚考烈王的赏识和重用,先后担任楚国的左徒(古代的官名)和令尹(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等重要官职,为楚国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公元前272年,秦昭王图谋与韩国、魏国联合进攻楚国。黄歇奉命出使秦国,他凭借自己的勇敢和三寸不烂之舌,终于说服了秦昭王和楚国结盟,一起对付他国。楚国的局势因此得以稳定,同时也延缓了国家灭亡的进程。

红池冬雪

作者:王辉

东临红池朔风冽,

岭腾玉龙万顷雪。

举杯相邀春申君,

登高作赋咏英杰。

红池坝——雪色云海

红池坝——冰与雪

红池坝——冬日暖阳

有趣的天子城传说

在红池坝的中部,有一处神秘的地方,名字颇为霸气——天子城。主要包括天子城草原和银厂坪草原,面积约1850平方米,是红池坝的主要景区之一。关于这座神秘之“城”,在当地百姓中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

天子城雪景

据传,两汉之交,刘秀和王莽为争天子宝座而逐鹿巴都。在一次战役中刘秀兵败,被王莽追击到红池坝的天子城。

刘秀与兵将驻扎在天子城,他在山头打望地势谋划应敌战术时,发现天子城广阔壮观,气势雄伟,便心生建都之心,他对身边的群臣说道:此乃大汉天子之城也。群臣唯唯诺诺,一起赞赏。

印象天子

刘秀战胜王莽建立东汉并坐上开国皇帝宝座后,他即派人到天子城观风水、看天象,拟建东汉都城。所派之人奉旨登上天子山顶,更被一览众山小的气势折服,他一数周边的山峰,整整100座,立即向刘秀报告领赏。刘秀接报大喜,拟择吉日奠基建都。

一天,刘秀亲往登上天子山顶俯瞰周围山峰,他指点山峰,细细数来。忽然,刘秀急了,之前说的是100座山峰,怎么只有99座?刘秀不肯相信,他反复清点,依然只有99座山峰。刘秀认为自己被骗,又气又恨,更是打消了在天子城建都的念头。

有趣的是,天子城真有100座山峰,只是刘秀自己脚下站的那座山峰,他忘记数了。

红池坝—云台观雪

人们钟爱雪的纯净圣洁

关于红池坝天子城的这个传说虽未经考证,却作为一个有趣的民间故事在当地百姓中流传开来,而美如诗画的红池坝雪景,也随着到访游客的口口相传,声名远播,引来更多的慕名者前往赏雪。

红池坝——雪趣

人们喜爱雪,是因为它纯净圣洁,能够让人抛去杂念、净化心灵。步入红池坝的冰雪世界,眼前立刻被纯白覆盖,不禁让人忘却城市喧嚣,感受唯美和浪漫。

红池坝——冬牧

花之美,有梅之傲、兰之幽、竹之坚、菊之淡;

人之美,如雪之莹、藤之持、草之韧、葵之忠。

有人独爱雪之莹:诞于迷蒙然则洁白无暇,穿梭尘世始终晶莹如玉,待得冬日暖阳,扫世间污浊清我睘宇。

反腐斗士谭启出生地

正如巫溪名人——明代反腐斗士谭启的一生,如片片飞舞的雪花,落入凡尘仍洁雅,显露纯真内涵,飞舞纯洁潇洒,纵使粉身碎骨仍浑然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玉树临风

元末明初,江西省宜黄县一户谭姓人家因躲避战乱,逃难到四川省东部边远、闭塞的红池坝山下大宁县城南的马莲溪。公元1528年(嘉靖七年),谭家生得一子,取名谭启。后成为明朝嘉靖、隆庆和万历年间的朝廷命官,在嘉靖皇帝时期当过晋江知县,爱民如子,配合戚继光抗击过倭寇;在隆庆皇帝时期任过监察御史,直谏批评过隆庆皇帝,和同朝为官的海瑞一样以铁面无私、清正廉洁著称于世,是有名的反腐斗士。

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谭启上《乞采群言疏》,深刻阐述了“言路开则治,言路塞则乱”“上乐于求言而无所难,下敢于进言而无所惮”的道理,指出皇帝“虽喜于听言而未尝有用言之实”的不得民心之实,担心会出现“敢言之臣将卷舌不言,天下从而解体”的后果,直谏皇帝“凡有所言,皆亲赐省览”“用言者人君之事,言可用而人君不行,则非从谏之圣”。

在明朝隆庆年间风云变幻的政治生活中,改革与守旧相互争斗、反腐与贪腐针锋相对,演绎出了中国历史的经典长剧。

当地百姓一说起谭启,便会联想到大唐王朝一代名相魏征和大明王朝第一清官海瑞,他们都是直言敢谏的忠臣,成为名留青史、百姓称颂的典范。

谭启因老师(刑部左侍郎洪朝选)被诬陷,自己却无力搭救,于是愤然辞官还乡,回到大宁。谭启的随身行李除两口装满经史典籍的书箱外,只剩下皇帝赐予他的一张丝质委任书、一个木质笔筒、一方砚台。

隆庆元年六月,谭启奉命清查浙直(今浙江、安徽、江苏)积累的剩余粮食和衣料,请求暂时改成“折色”(将田地所征赋税用征银布帛等代替),将改折的银两作为边境战士的军饷。十二月,谭启被任命为浙江巡按御史。到任后,即上疏请求减少僧道度牒(出家的证书,僧道获得度牒须通过考试,并向政府缴税,故不合格的僧道往往向官府行贿,用钱购买度牒,造成腐败)。同时,谭启还弹劾了兵部侍郎迟凤翔托病规避,蓟辽总督刘焘失守边防等事。隆庆二年(1568年)四月,谭启巡视凤阳,查办了五河知县张宪翔居官侵渔的大贪污案,六月查办了扬州知府卫东楚、武进知县谢师严贪污案。接着,妥善处理了内侍许义等殴打御史李学道的案件。十二月,他又据实举报了参议、佥事以及提学道等重要官员的不法行为,处理涉案人员数十人。

作为400多年前的清官,谭启的精神仍然对现代人具有重要意义。他的故事已被编入巫溪乡土教材,进入当地校园。

原标题:重庆这个地方差点成为东汉国都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