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消息,7月27日,重庆出台《进一步助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政策措施》,从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等方面拿出45条干货举措。这些硬核举措的陆续落地,将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如何有效促进经济持续复苏,备受各界关注。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就能保住就业,为经济发展积蓄力量。重庆经济发展保持逐步复苏的态势,但全球疫情还在蔓延,很多市场主体发展仍面临复杂严峻局面。保护好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才能为争取全年经济发展好成绩创造更多可能。
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有硬核举措。这半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市场主体雪中送炭。重庆在前期出台的“支持中小企业20条”“支持企业40条”等政策基础上,这次又推出助企纾困政策的“升级版”,帮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加快恢复生产。保市场主体,就要抓好惠企政策兑现,确保政策的“真金白银”切实落到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身上,帮助其降压减负。
把市场主体保护好,需要有精细服务的意识,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经历疫情冲击,各类市场主体既面临订单减少、资金周转困难、用工成本增加等普遍性难题,也有着具体而微的诉求。特别是直接服务群众生活的个体工商户,抵御风险能力较弱,遇到的实际困难也最多。服务够不够贴心,效果大不一样。拿重庆的汽车产业来说,由于产业链较长,一个断点就会导致整条产业链不畅通,单凭企业自身很难对接供需。政府部门先理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清单,采取一对一、“订单式”排忧解难,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这充分证明,为企业量身打造更多针对性强的政策,制定更接地气的“实操手册”,帮扶才会更有效。
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是关键。近年来,重庆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特别是受疫情等影响,企业困难凸显。进一步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破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切实解决各类“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问题,才能让各类市场主体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为市场主体创造更优良的发展环境,离不开亲而又清、清而更亲的政商关系。对政府来说,既要守住底线、把好分寸,又要敢于担当、主动服务。
前不久,重庆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信息发布,全市GDP同比增长0.8%。数据呈现出的积极变化,标志着经济增长发动机重新开足马力。这背后,是一系列政策效应正在显现和释放,也是市场主体迎难而上、奋力突围的贡献。在政策的有力帮扶下,市场主体增强信心、勇于创新,必将不断育新机、开新局,为重庆经济增长增添底气和动能。
重庆日报评论员 赵青
原标题:以硬核举措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