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重庆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11-26 06:22:22 来源:重庆日报

2020-11-26-003-274652-1.jpg

重庆全景。(摄于4月8日)

重庆日报消息,重庆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重庆生态环境好不好,关系全国35%的淡水资源涵养和长江中下游3亿多人的饮水安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重庆生态环境,强调“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要深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上中下游协同,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示范”二字,既是信任,也是鞭策。“十三五”时期,重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扎实推进污染防治等“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等“八项行动计划”,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筑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提速推进。在8万多平方公里的巴渝大地上,重庆不仅绘就了群众眼中的“绿水青山”,还换来了百姓点赞的“金山银山”。

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生态品质实现大提升

广阳岛,位于重庆铜锣山、明月山之间,是长江上游第一大岛屿,全岛江水环抱,白鹭栖息,是重庆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资源。

如今的广阳岛,“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雏形初显。“田园风光”“江南风貌”“草原风韵”“湿地景色”“运动风采”及“抗战遗风”等景区不仅绿色生态,而且美得风格多样、精致迷人,成为外地游客和重庆市民又一打卡热地。

从过去的大开发,到现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治理,广阳岛的变化,折射出的是重庆发展理念的深刻变化。

“十三五”时期,重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不断夯实重庆生态基底,通过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环境品质大幅提升。

乘船游长江,游客会发现,长江干流重庆段两岸过去的“天窗”“大字报”已不见踪影,被绿色所覆盖。

“这得益于我市启动的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市林业局一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我市实施了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力争用3年时间营造林1700万亩。目前,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即将全面完成,重庆森林覆盖率达到50.1%。

针对长江及主要支流两岸还存在的造林绿化质量不高、生态屏障功能脆弱等问题。我市还沿长江打造“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包括长江干流重庆段及三峡库区淹没区175米水位线以上至第一层山脊可视范围内,总面积约730万亩,涉及22个区县,按照“三段”“四带”打造。

“力争到2022年,项目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6%,2025年提高到58%,2030年达到60%以上,在长江两岸形成‘层林叠翠、四季花漾、瓜果飘香’的美丽生态林带、绿色发展示范带。”该负责人说。

“十三五”时期,我市还合理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正式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管控面积,在全国率先完成“三线一单”成果发布。开展了全市自然保护地大检查大整治,缙云山、石柱水磨溪等完成前期综合整治提升。“碧水、蓝天、绿地、田园、宁静”五大环保行动深入实施,快速推进“两江四岸”治理提升。

这些行动使一批城乡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以加快解决,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市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显著,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总体为优,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已超过300天。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十四五’时期,重庆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以更大决心、更高标准、更实举措,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市发改委一负责人说道。

对污染项目说“不”

产业结构布局不断优化

在涪陵境内长江边上,曾有一座大型化工企业——中化涪陵化工南岸浦厂区,其生产规模居国内磷肥生产企业前十强,2018年工业总产值约23亿元。为了保护好长江两岸生态环境,2019年10月31日,这个拥有53年历史、曾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企业,最终以技改搬迁方式实施老厂区的关停。

2017年,一家从事轮胎裂解的企业有意到荣昌高新区投资建厂,拟投资50亿元建设占地500亩的轮胎裂解工厂,但由于该企业属于重污染企业,荣昌最终拒绝了这一项目。

这样的例子,在各区县还有很多。

市发改委一负责人介绍,为推动绿色发展步伐走深走实,“十三五”时期,重庆在淘汰落后产能,对污染企业说“不”的同时,推动其他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统筹抓好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两个基本面,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在西部内陆地区带头开放,努力实现与沿线城市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

今年智博会期间,重庆集中签约71个重大招商项目,总投资2712亿元,成为我市“智汇八方、博采众长”,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走绿色高质量发展路子的又一重大成果。

一些地方瞄准绿色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潼南建起全国首个电镀全产业链环保园区——巨科环保电镀工业园。园区依托国内首创的“电镀用水清洁处理—重金属污染物在线回收—电镀污水处理—电镀污泥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形成产品”首尾相连、环环相扣的循环经济环保全产业链,实现了污染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循环化。

通过几年的努力,重庆绿色转型发展实现新突破,全市产业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大关,绿色金融市场快速创新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生态旅游不断发展升级。全市高技术产业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万元GDP能耗、碳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背景下,重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释放出的巨大红利尤为显著。前三季度,重庆汽车产业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实现止跌上扬;长安新能源汽车在纯电动(BEV)乘用车市场占有率达到了4.2%,营业收入达到22亿元,产值突破20亿元。

全面推行河长制林长制

生态文明制度有了新探索

近日,南岸区迎龙镇的镇级林长接到基层林长的巡查上报信息:有人在林地周边租用居民房屋洗涤宾馆被套等,污水容易对周边林地造成污染。他立即前往现场进行了查看,在了解到这是一个“三无”作坊后,立即通知相关人员进行联合执法,将其取缔。

自2018年我市在南岸区启动林长制试点以来,短短两年多时间,试点区县已扩大至15个,林长制也从最开始的“摸着石头过河”到逐渐成熟,成为我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创新性举措。

在管好森林的同时,我市还全面推行了河长制,管好河流和水库等重要水资源,创新实施了“双总河长制”,即由市、区县、街镇三级党政“一把手”同时担任“双总河长”,建立了市、区县、街镇三级“双总河长”架构和市、区县、街镇、村社区四级河长体系。目前,全市分级分段设置河长共17551名,实现全市5300余条河流、3000余座水库“一河一长”全覆盖。重庆实行的“双总河长制”也获得了水利部、长江委肯定,并在全国进行推广。

“其实,这些仅仅是我市打牢绿色发展的制度基础,加快创新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的一个缩影。”市发改委一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时期,我市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不仅全面推行了河长制,率先开展林长制试点,还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稳步推进建立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排污权、碳排放权、生态地票交易机制,在全国率先推动森林覆盖率指标区县间横向交易。

去年,江北区就与酉阳县签订了全国首个“横向生态补偿提高森林覆盖率协议”,按照补偿机制确定的相关标准,江北区以造林1000元/亩、管护100元/亩(按15年进行计算),购买酉阳县7.5万亩森林面积指标,总额为1.875亿元,分3年支付给酉阳县。

该森林面积指标仅专项用于江北区森林覆盖率目标值计算,不与林地、林木所有权等权利挂钩,也不与造林任务、资金补助挂钩。到2021年江北区的森林覆盖率(加上购买的7.5万亩指标)若仍未达到55%,江北区还要向酉阳县增购相应的森林面积指标。江北区支付酉阳县的横向生态补偿资金将专项用于酉阳县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工作。

“通过实施横向生态补偿,保护发展生态的地方不吃亏、能受益,可切实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形成共同担责、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市林业局一负责人说。

原标题: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重庆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