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四为周灿。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供图
第1眼-重庆广电消息,她叫周灿,一个90后,刚刚获得“2021重庆市最美社会工作者”称号。她说:“我是一名老年社工,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陪伴老人走过生命的最后时光。每个人都有爱与被爱的需要,哪怕在生命的尽头也不例外。我们的服务就是尽力帮助老人和家属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心愿、减少遗憾,感受爱与被爱。”
目前,周灿是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临终关怀项目负责人。她已经陪伴着100多位老人,走过生命的最后时光。
临终关怀,进入中国开展二十多年时间,在质疑声中艰难前行。我们如何陪伴亲人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我们自己又该如何面对死亡?对于这些令很多人困惑而又迷茫的问题,90后女孩周灿已经找到答案。
周灿,今年28岁,在大学里学的是社会工作专业。2016年毕业后,就进入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从事社工工作。
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成立于1942年,由宋氏三姐妹发起创建,原名叫做重庆实验救济院,后改名为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现居住老人近900人,平均年龄85岁以上。
2016年,周灿刚参加工作几个月时间,福利院启动了临终关怀服务,“90后”的她成为全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聂莹:可能很多人还不太清楚什么是临终关怀服务。你能不能先跟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是一项什么样的服务?
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社工 周灿:临终关怀最早起源于英国,一个叫西西里·桑德斯的医生提出了这样一个概念,就是说对于这种生命终末期的患者,我们要关心他的病痛,他的身体,我们还要去照顾他的心灵和心理。上世纪80、90年代,临终关怀才进入中国,所以说临终关怀在我国的历史并不长。临终关怀又叫“安宁疗护”或者“舒缓治疗”,但是它的最终目的,其实都是一样的,就是希望能够帮到这些生命在终末期的病患,在最后一程能够走得有尊严,走得少一些遗憾,更加地安详。
聂莹:可能很多人很难理解,一个正值青春的姑娘,为什么会选择做临终关怀这样一份工作?
周灿:其实,最开始也不完全是我自己的一个主动选择。我当时到了福利院来工作,在我们工作分配以及安排下,我接受了这样一个工作任务。我最早想的是我到养老机构来工作,我身边都是一些可爱的老爷爷老奶奶,我陪他们聊聊天,然后逗他们开心,让他们觉得有一个年轻人陪在身边很幸福很快乐就行了。
聂莹:实际上呢?
周灿:实际上,我接受临终关怀这个工作任务后,我发现我的服务群体跟我想象中是截然相反的,他们可能都是那种生命到了终末期,跟你的言语交流都很少,对外界的感知也很弱的一部分人。他可能还会承受一些病痛,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安详。最开始做这份工作的时候,我是没有太多经验去借鉴的,我也不知道我未来会面对什么。我只能从字面上,或者从参考资料的一些理论上去认识这个工作,更多地还是要靠后期在实践中去认识它。
聂莹:作为临终关怀社工,你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周灿:我们会根据每一个人的需求和面临的情况,去组建我们的专业团队,也就是医生、护士、护工、营养师等,然后由社工牵头,为老人制定一个个性化的照护方案,有可能的话,能够陪伴老人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
聂莹:你现在已经是重庆市第一福利院临终关怀项目的负责人了,回想刚开始开展工作的时候,困难多吗?
周灿:困难其实蛮多的。当时面对的最大的困难,其实就是克服自己心里的障碍,我自己怎么去看待生与死的话题?那时候我也才24岁,比较年轻,我也没有太多地接触到老年人,更别说是这种与死亡那么接近的一个群体了。再一个困难就是,怎么去让别人来让打破对死亡的成见。由于大家对这种死亡的避讳,大家都避而不谈,我们去的时候,人家会觉得我们有病,就不太想跟我们谈这个,就觉得我们是乌鸦嘴,不愿意听我们讲下去。他们就说,你不要把这些不吉利的话带给我们。
聂莹:会不会家属觉得,临终关怀就是放弃治疗,就等于不孝顺?
周灿:有这种观念在。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下,如果你选择了放弃,或者选择了一些相对保守的方式的话,家属就会觉得,你没有尽力地去延长他的生命,就会被视为是不孝的。
聂莹:所以,你们怎么去说服这些家属,接受临终关怀的这样一个概念?
周灿:我觉得这是一个有过程的改变。可能最开始,家属他并不能接受。但是他可能在我们养老院来了过后,老人可能有什么想说的、想做的,没有完成的事,他们还可以一起去完成,一起去做,他们会觉得这是一种超出他预期的一种结果。
聂莹:我想问一点,临终关怀,它是不是意味着我虽然不采用对老人有创伤、有痛苦的治疗方式,但是不等于说一点治疗方式都不采取?
周灿:是的,我们不会刻意去延长他的生命,但也不会说是去放弃消极,然后去加速他的死亡。我们更多的,是尊重生命个体一个自然的变化规律。我们尽量去减少他的一些有创伤的治疗,但同时,我们也希望老人的心理精神方面能够得到照顾,而不只是仅仅依靠于医疗手段。因为,生命的质量不一定在于它的长度,也在于其它的一些维度。
这位爷爷曾经是一位文艺工作者,很喜爱唱歌。周灿和同事就经常去陪爷爷唱歌。
周灿曾经的服务对象中,还有过一对年过八旬的老夫妻。奶奶已处于生命的末期,常常处在神志不清的状态,而爷爷则每日愁容满面。周灿发现,爷爷奶奶的感情很深,她就帮爷爷准备了一束玫瑰花,作为那年情人节的礼物。
周灿回忆说,那天爷爷特别高兴,穿的皮鞋擦得锃亮,戴一顶帽子,穿着一件大风衣,然后颤颤巍巍地拿着玫瑰花走到了奶奶床前。那时候,奶奶的身体其实已经不是很好了,平时都是闭目养神。但那天,当爷爷轻声地唤着奶奶名字,说:“姑娘,我来给你送花了”时,奶奶就竭尽所能地睁开眼睛,眼泛泪光地看着爷爷。两人就握着手,久久没有松开。
不久后,奶奶安详地离开了。周灿根据爷爷的口述,帮他写了一本回忆录。这本回忆录也成为了爷爷的精神寄托,陪伴爷爷在充满幸福的回忆中,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
周灿说,临终关怀并不只是陪老人聊聊天那么简单,还要根据每位老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服务方案。比如,制作人生回忆录、音乐、园艺、手工、绘画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在实践中,都起到了很好地疏导情绪的作用。
聂莹:你陪伴的这些老人,他们在临终之前最大的遗憾有哪些?
周灿:比如,有的人他会觉得,遗憾在于曾经为某些东西付出了太多,而对家人的情感陪伴太少,有所亏欠;再或者说,年轻的时候太拼了,牺牲掉了健康;还有以前太忙了,很多想去的地方,想做的事都还没来得及。台湾一位名叫赵可式的教授曾说过,人生在最后的时候要做到“四道”,就是要道歉,道谢、道爱,还有就是道别。如果我们在一个人的生命最后,如果能完成好这“四道”的话,其实我想,很多遗憾应该都会被缓解了。
周灿说,很多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最大的心愿其实都非常简单。年轻时,不管有多少宏图大愿,功名牵绊,到人生最后,对幸福和快乐的追求都会变得细微而朴实。比如,有位老人临终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喝一杯果汁。还有一位老人,生前最后一段时光,不是想安上助听器,听见这个世界,而是想和爱的人再一起过一个生日……
关于如何面对死亡?
周灿:我们会带着老人一起栽培植物,让他们看一看植物的生命,它从萌芽到盛放,然后再到消亡这样一个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帮助老人认识,其实我们人的一生也是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的。落叶归根,落叶落到地上的沃土之后,又可以滋养新的生命。其实,老人也是这样的,就算他走了,但是他那些美好的品德,他的爱,他对家里的奉献已经留给了他的后代的血脉,会生生不息传承下去。
关于如何向世界告别?
周灿:其实,生命的尽头真的不在于它的长度了,它的质量比它的长度更重要。关于如何向世界告别,我觉得,其实就是尽可能让自己少一些遗憾,尽力过好自己的每一天,让自己走的时候与世界道别的时候,不是一种痛苦的状态,而是接纳这种自然现象,能够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珍惜自己走过的这一段旅程,让它变得值得回忆与回味。
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 张嘉 聂莹 张帆 陈善培
原标题:重庆专访 | 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社工周灿:临终关怀 让生命在安宁中谢幕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