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近400件文物亮相重庆 为你揭开“神秘巴国”面纱
04-14 15:46:13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4_副本.jpg

在3000年前的重庆地区,有一个古老的王国绵延而立,因为少于文字记载,它的故事一直被笼罩在神秘之中,诸多谜团至今仍无人可解。

这个古王国,名为“巴”。虽然它神秘依旧,但是数十年来陆续出土的文物,依然为人们展露着它秘密的冰山一角。

4月17日,渝川鄂三地博物馆将首度联手,包括32件一级文物在内的373件精品文物将齐聚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共同讲述《神秘的巴国》故事。

1_副本.jpg

随周武王讨伐商纣

献比翼鸟于周成王

在中国学术界,有一个公认,至迟在西周初年(距今3000年左右),一个古老的巴国,就已经出现在了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之中。

这样的公认,是来源于《华阳国志》、《左传》等重要的历史文献。它们均记录了周初分封巴国的史实。

《华阳国志》里的故事是这样的——“武王既克殷,(封)其宗姬于巴。”而让周武王做出此举的原因,就是当时的巴国跟随周武王一起讨伐了商纣。

而在《左传·昭公九年》里,也有着同样的记录,“及武王克商……巴、濮、楚、邓、吾南土也。”

展览策展人说,由这两段史料,史学家们认为,周初巴国国君应该是周天子的姬姓宗亲,而作为南土之国,巴与其他被分封国一起,担负着拱卫周室的重任。

《逸周书》甚至还记载了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曾大会诸侯于罗阳,巴人进贡了比翼鸟的趣事。

时间来到春秋时期,正逢诸侯争霸,巴国也裹入到兵戈相争的浪潮之中。当时,巴国的实力一度可与秦、楚抗衡。

但这样的鼎盛时期,在春秋末叶,距战国开端近两年时间的公元前477年,因为伐楚失败,国力遭受重创,楚国与秦国结盟,瓜分了巴国原来的领土,巴国的鼎盛由此暂告一段落。

而到了战国时期,进入四川盆地的巴国重振国力,成为了四川盆地中与蜀国并驾齐驱的国家,《华阳国志》中记载下了巴国极盛时期的疆域——“东至鱼腹(重庆奉节),西至僰道(四川宜宾),北接汉中(陕西汉中),南及黔涪(乌江流域)。”基本占据了四川盆地的东部地区。

巴国的结束,是在公元316年,秦国以援巴为借口出兵灭掉了蜀国,随后立即转身灭掉了巴国。原巴国的疆域大部分成为了秦国的巴郡,巴地也因此正式归入了华夏版图。

因地制宜用红砂石做模具

琳琅“巴式兵器”齐聚一堂

3_副本.jpg

说起巴人,人们脑海里第一点跳出的就是它们的英勇尚武。在巴人的墓葬中,各式各样的兵器是必不可少的随葬品。可你知道巴人的“军械工场”是什么样的吗?

在此次展览中,一件件出土的巴人军械工场模具和巴人所用兵器,将为人们揭开近3000年前巴人铸造武器的工艺。

这些模具的制作材料,大多都是从四川盆地就地取材,用这里最常见的红砂石制作而成。

神秘巴国图片(6191406)-20210414154931_副本.jpg

展览策展人说,两千多年前的巴人工匠已具备了非常精湛的冶炼制作技能,同当时的中原和秦楚等大国相比毫不逊色。而巴人在兵器制作的种类上更为丰富,在纹饰上更为精致。

当时的巴人兵器已显露出相当系统的制作工序和精确的科技含量。青剑中各种金属的比例含量的精确度即使用今天的现代设备检测也出入不大。兵器中青铜的含量偏重,保持了兵器的坚硬和锋利。

春秋战国时期,一代一代的巴人工匠凭着自己的经验制作兵器。他们没有任何用于参照,检验的设备,整个制作过程和金属调配过程都靠手工完成。

多年以来,这个尚武民族遗留下的兵器被不断地发现。东从湘西北、鄂西,西到广大的四川盆地,北起汉中地区,南抵黔北,那些闪着寒光的兵器一次次地暴露在阳光下,清晰地表明了那些远古武士的足迹以及他们转战的征程。

这些兵器的形制与中原迥异,被考古学家们称为“巴式兵器”。

5_副本.jpg

巴人的兵器种类繁多,在厮杀时,不同的兵器作用是不一样的,有的适合直刺,有的适合横劈,有的适合钩击。在峡江崎岖不平的山路中,巴人根据长期的战斗经验,因地制宜,使用最多的武器有:戈、矛、剑。

这些武器,都将出现在此次展览之中。

竹简记下“川盐济楚”史实

“食盐”成为巴国立国之本

2_副本2.jpg

在这次展览中,一扎珍贵的竹简也将来到展厅之中,在这份字迹依旧清晰的竹简之上,记录着一段重要的史实——盛产食盐的巴国曾经源源不断地“川盐济楚”。

竹简上的“故事”是这样的——“故赵将军乐突弟、舍人袑等廿四人,皆当完为城旦,输巴县盐。请论输袑等……。御史言巴县盐多,人请嫁不当收者,比故魏、荆从人之轮输其完城旦。春,洞庭守处难亡苦作……”

当时的巴国,食盐储存量究竟有多大?

展览策展人说,巴国的立国之本重要的一个物品就是“盐”。

古老的巴盐盐泉,经常裸露出地表,这为人们直接取卤制盐提供了方便。这些地区大多都集中在当时巴国的领地内,也是我国最早开发利用盐卤资源的地区。古巴国先民利用这些富含钠盐的山泉,熬制出大量的食盐,远销四方,以致当时的人们都知道巴地的特产就是盐。

现今重庆境内留存有多条古盐道,可以一窥巴地当年盐业的繁盛。如重庆綦江境内的綦岸盐道;重庆涪陵、彭水、酉阳龚滩境内的涪岸盐道;位于巫山县巫峡镇南陵居委会至建平乡春晓村的南陵古驿道,始于唐,为巴盐入鄂重要通道,现存约10000米;位于石柱县西沱镇至冷水镇石门坎一线的巴盐古道,为历史上巴盐入楚的重要盐道;以及镇坪至巫溪大宁盐厂的秦巴古盐道等。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李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