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人民作家巴金的重庆岁月:目睹母女被日机轰炸罹难怒创《还魂草》
10-09 23:14:55 来源:重庆文旅微信公众号

图片

他是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在混乱黑暗的时期

他潜心创作

讽封建、控恶行、展理想

在战时重庆创建了丰硕的文化成果

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

成为历史时代的有力见证

↓↓↓

图片

图片

图片

▲青年时期的巴金

1940年10月,巴金离开昆明来到全国的抗战中枢——重庆,直至1946年5月返回上海前,他一直以重庆为据点,进行抗日救亡和文学创作活动。

巴金来到重庆后,在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住在沙坪坝好友吴郎西开办的互生书店楼上。1941年3月,巴金几乎推辞了一切应酬,蛰居在沙坪坝吴朗西创办的互生书店楼上埋头写作《火》第二部。

书店位于公路边,两边都是饭店,饭馆炉灶的烟尘、来回汽车的烟雾把住在书店楼上的巴金熏得无法工作,后来便在不远的庙湾租了一间小屋来写作。“屋子不在正街,比较清静,地方不大,里面只放一张柏木桌和一把柏木椅子。我每天上午下午都去,关上门,没有人打扰。一天约写五六个小时。”(《创作回忆录》)

巴金的写作环境不佳,生活条件也很艰苦。互生书店楼上那间屋子虽宽敞却很简陋,只有一张白木方桌、几个方凳和两张木板床。重庆夏天闷热,晚上老鼠、臭虫猖獗。有一天夜里,他和同住一室的好友田一文被臭虫咬得奇痒难忍,只得起来用烛火烧臭虫窝,却险些烧了木床。

每天早上,巴金和田一文便到附近小食店吃些他喜爱的四川小吃“醪糟荷包蛋”“担担面”等,简单地对付一餐,有时也去茶馆小憩喝茶。黄昏时分,他们常在重庆大学校园或沙坪坝附近的乡间小路散步,除此之外,巴金总是奋笔疾书,潜心写作,一直写到夜深人静。

图片

▲巴金《火》三部曲

《火》第二部只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写完了。巴金说,写《火》“是宣传抗日,鼓舞别人战斗的勇气,是要人们从他写的几个年轻人的活动里看到中国的希望。”这部作品虽然不是写重庆的生活,却反映了生活在重庆的巴金要用文学表现抗战、歌颂爱国青年的创作欲望。

图片

图片

▲张乐平绘制的“人民的文学家巴金”

如果说《火》是巴金鼓动青年人走上抗日战场的“宣言书”,那么《还魂草》就是声讨侵略者滔天罪行的檄文。

1942年4月,巴金在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其中的代表作品《还魂草》与重庆生活密切相关。当时,日机常来重庆轰炸,巴金常随大家一起跑到住处附近的川康银行防空洞躲日机。一次,巴金亲眼目睹一对熟悉的母女因没来得及躲进防空洞不幸罹难,感到无比难过、愤怒,于是创作了小说《还魂草》,强烈地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

图片

▲重庆被日军轰炸后的民屋

巴金在《关于〈还魂草〉》中说:“《还魂草》是控诉敌机滥炸平民的罪行的小说……我写《窗下》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写《还魂草》也是这样。”

“这小说写的是我在重庆沙坪坝的一段生活,从雾季写到敌机开始轰炸,写到一个小姑娘和她母亲的死亡,小说中写的都是我真实的见闻。”

“我写了我生活在其中的那个社会,我写了人和人的关系。我奋笔直书的时候,我仿佛在给那段生活作总结,又是在重温旧梦。那几年中间我看见炸死的人太多、太惨,血常常刺痛我的眼睛。”

“不写,我无法使自己沸腾的血平静下来……我对几年来敌机的狂轰滥炸发出了强烈的控诉,用两个女孩的友谊来揭露侵略战争的罪行。”

1942年春,《还魂草》在王鲁彦主编的《文艺杂志》创刊号上发表,受到编者和读者的欢迎。

图片

重庆为巴金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促进了巴金现实主义文学风格的成熟,尤其是长篇小说《寒夜》的创作,标志着巴金的创作进入了第二个高峰时期。

在巴金创作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长篇小说《寒夜》,尽管这部小说是1946年巴金举家迁居上海后续写完稿的,但它起始于1944年初冬的重庆,而且所写的故事也来源于重庆的社会生活。当时,巴金和妻子萧珊住在重庆民国路(现渝中区五一路)文化生活出版社楼下的一个小房间里,这房间只有七八平方米,非常简陋。

图片

 ▲巴金与妻子

在他们这幢楼的三楼上,住着祖孙三代四口人:老太太、老太太的儿子、媳妇和孙子。老太太从前念过旧学,是昆明的才女,儿子、媳妇是上海某大学教育系的高材生,孙子正上小学,这是典型的小知识分子家庭。老太太、儿子、媳妇过去都是满怀希望和抱负的人,逃难来到重庆后,在黑暗势力的欺压下,生活越来越苦,意志越来越消沉,最后儿子染上肺病身亡,老太太只得带着孙子远走他乡。

巴金就以这个故事为素材,每天夜晚坐在小屋里写小说,在他看来,国民党统治下的重庆真像冬天的漫漫寒夜,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他索性把小说取名为《寒夜》。

长篇小说《寒夜》的创作,标志着巴金的创作进入了第二个高峰时期。在其出版后,被誉为巴金“家庭题材小说的炉火纯青之作”,人们评价“它凝聚着作家抗战时的丰富生活、血泪的感受、深沉的思想感情”。

图片

 ▲晚年时仍坚持创作的巴金

那时的重庆正值战乱,巴金曾躲避日军轰炸、看亲人无奈诀别、看世态冷暖,一切都促使巴金以笔抗战,无论是黑夜还是黎明,巴金惜时如金,笔耕勤奋,他是“时代的书写者”“执着的思想者”,重庆的见闻促进了他现实主义文学风格的成熟,在重庆留下了大量名篇。斯人已去,风范长存。巴金的精神和作品,在历史长河中存留千古。

图文来源丨重庆大学报 人民政协报 红岩联线 光明日报

原标题:【抗战岁月·文化名人在重庆】“人民作家”——巴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