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观察微信公众号消息,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庆在特色之路上加快步伐——
10月19日,重庆6景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0月20日,在商务部举行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上,重庆提出以实施“十大工程”和打造“五大名城”为重点,塑造“不夜重庆”“山水旅游”“美食之都”等六大特色品牌,加快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10月26日,首届中国城市商圈发展大会在渝举行,重庆提出将打造城市商圈升级版,建设解放碑-朝天门世界知名商圈……
而在10月20日发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一个重要章节的标题即为“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成为总的要求。
两江观察从以上重要政策和举措中梳理发现,“特色消费聚集区”“特色商业名镇”等冠以“特色”二字的表述频频出现。这意味着,一个地方要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际范、时尚潮是共同和基本要求,而巴渝风、烟火气将成为重庆的独特优势和响亮招牌。
▲ 7月22日晚,爱尚重庆·2021不夜重庆生活节在观音桥步行街拉开序幕。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有趣灵魂”何在
“在重庆能感受到这座城市有趣的灵魂。”这是一位外地游客对重庆的评价。
国际范与巴渝风交相辉映,时尚潮与烟火气深度融合,是重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4项要求,其中,巴渝风与烟火气正是重庆这座城市的“有趣灵魂”。
近年来,重庆突出山水之城这张最大最响、最具特色的城市名片,加快城市品质提升和有机更新,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业态丰富的消费场景。
首先当然是闻名遐迩的城市招牌——“不夜重庆”。连续两年,重庆位居“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榜首;大九街、洪崖洞、南山壹华里、江北鎏嘉码头等一大批夜色消费聚集区,为重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在连续举办四届重庆夜市文化节的基础上,今年升级举办“不夜重庆生活节”,实现销售额121亿元,带动商家销售增长28%以上,巴渝风强劲、烟火气浓浓。
再如,以WFC观景台、国金中心云端会所等为代表的“江岸经济”“云端经济”,以解放碑—朝天门、观音桥商圈等为代表的知名商圈,无不以“两江四岸”等独特的山水资源为招牌,成为国际范、时尚潮与巴渝风融合的典范之作。
又如,改造提升磁器口、洪崖洞、十八梯、弹子石老街等街区,塑造巴渝文化特色消费场景;深挖“后街支巷”人文历史,相继建成鹅岭二厂、戴家巷、北仓文街等特色文化街区,留住山城记忆,延续重庆文脉,充满浓浓的烟火气,成为“不得不去”的打卡地。
还有,以“冷酸灵”“陈麻花”以及一大批老字号为代表的“渝货精品”“重庆好礼”,以火锅美食文化节、中国国际摩博会等为代表的行业展会,均已具有相当的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为重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增添动能。
▲ 10月1日,南岸区长嘉汇,游客正在欣赏山水之城的独特景观。 龙帆 摄/视觉重庆
不搞“千城一面”
一座城市的历史沿革和文化沉淀不同,其拥有的气质和优势自然也不尽相同。
从国际经验看,既有以巴黎、纽约、伦敦、东京等为代表的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也有以旅游为特色的迪拜,以潮流文化为主的首尔,以影视资源为特色的洛杉矶等专业化、特色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从国内实际看,今年7月,国家选择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试点工作,目的在于彰显城市特色、突出各地优势,不要搞成“千城一面”,打造类型丰富、层次分明的大消费体系,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北京突出大国首都功能,以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地标、做好“首都文化+”文章等为重点,提出全面实施消费新地标打造、消费品牌矩阵培育等“十大专项行动”。
上海突出高端资源集聚、市场创新活跃等优势,着力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全球消费目的地,全面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
广州提出深入实施“尚品”“提质”“强能”“通达”“美誉”五大工程,打造“广聚天下客、广卖天下货、广货卖天下”的国际消费高地。
天津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构建“一个中心、多点支撑”的商圈格局,做好河、海、港、洋楼和小镇五篇文章,打造面向东北亚、辐射俄罗斯和中东欧的特色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重庆提出建设国际购物、美食、会展、旅游、文化“五大名城”,开展渝货精品培育、特色服务品牌塑造等“十大工程”,打造富有巴渝特色、辐射西部地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特色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按照商务部近期给出的评价,目前,上述5座试点城市“定位准确、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措施有力”,将成为我国大消费体系“四梁八柱”的引领者和示范区。
▲ 10月5日,江北区观音桥星光68广场B区,全景柱状海洋馆吸引了众多消费者。 万难 摄/视觉重庆
塑造消费品牌
日前发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市场新需求,坚持高端化与大众化并重、快节奏与慢生活兼具,激发市场消费活力,不断增强巴蜀消费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
这番表述,为重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指出了实施方向。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廖成林认为,重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最重要的课题是创造产品和服务,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吸引本地、周边、国际的消费者来渝消费。尤其重要的是,要突出重庆的山水地貌、城市人文风情及传统文化,以及产业投资政策的营商环境等,通过塑造重庆城市的未来品牌形象,激发消费者需求。
那么,下一步,重庆如何塑造消费品牌?
做靓“不夜重庆”品牌,突出重庆“山、水、桥、城”四大元素,丰富夜间生活业态,打造兼具烟火气、巴渝风和时尚潮、国际范的全球夜间消费高地。
做优“山水旅游”品牌,打造“大都市、大三峡、大武陵”旅游名片,提升旅游服务供给品质,增强“重庆旅游”全球影响力和吸引力,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打响“美食之都”品牌,推动渝菜文化守正创新,擦亮“中国火锅之都”品牌,促进巴渝美味与世界美食融合发展,建设现代化创意美食大都市、全球餐饮品牌聚集地。
做精“生态康养”品牌,依托优质生态资源,加强武陵山、大巴山等康养基地规划建设,打造森林康养、温泉康养、避暑康养、湖泊康养等特色康养目的地。
打造“户外运动”品牌,大力发展水上运动、山地户外运动、汽车摩托车运动、航空运动,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打造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
做特“文化消费”品牌,挖掘巴渝文化、三峡文化等特色资源,建设辐射西部的文化产业消费高地。
原标题:用“巴渝风”支撑“国际范”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