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正文
安徽副教授”吟唱”古诗词 恢复古诗文本真
05-25 16:03:12 来源:澎湃新闻

(原标题:安徽一副教授用“吟唱”教古诗词,“恢复古诗文本真”)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你知道这首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用《刘三姐·山中只有藤缠树》的曲调唱出来会是什么效果吗?

近年来,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熊言安就一直在探索用吟唱的方式来教授古典诗词,他把公选课《唐诗宋词名篇选讲》作为创新教学模式的“实验基地”,在这门课上,学生不仅要学习诗词常识,鉴赏诗词,还要学会把诗词“吟唱”出来。

安徽副教授吟唱古诗词 恢复古诗文本真

熊言安希望通过吟唱的教学方式,让更多学生体会到诗词的魅力。

5月中旬,熊老师对澎湃新闻说:“公选课的学生来自学校各个专业,诗词基础不同,对诗词的理解能力也参差不齐,用吟唱这种方式教学诗词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容易接受。”

在他看来,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吟唱方式,个人对诗词本身的理解并把这种理解用感情传达出来是最重要的。目前,他正打算尝试和著名作曲家陈儒天老师合作编曲,完成一些原唱曲目,并积极探索古典诗词与黄梅戏曲调的融合,把带有地方戏声腔的诗词吟唱推广到安庆地区的中小学,让更多的人传唱。

对此,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徐健顺对澎湃新闻表示,严格意义上的吟诵是指“汉诗文的传统读法”,“推广吟诵其实是在恢复古诗文的本来面目”。

创新吟唱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熊言安1967年出生,在首都师范大学攻读硕士期间,他开始学习吟诵。当时,他的导师刘占泉教授在课堂上讲授了吟诵知识,重点介绍了王力、赵朴初、文怀沙、陈少松等先生的吟诵艺术,并示范吟诵,还给学生们推荐了一些吟诵资料。2009年,钻研吟诵近30年的南京师范大学陈少松教授到北京做讲座,熊言安听了这次讲座,又买了陈老师的磁带回家听,觉得“很有味道”,于是对吟诵更加有兴趣了“诗文吟诵是我们的国学,应该发扬光大”。

2011年,熊言安在讲授唐宋诗词时,尝试在吟诵的基础上融入歌唱元素。当时,他正在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学者和诗人钟振振教授研究诗词学,期间被聘到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代课。“班里的学生来自各个专业,有些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对唐宋诗词兴趣不大。”于是他想到了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熊言安尝试把诗词吟唱出来,并教会学生吟唱,结果发现“效果还是蛮好的,学生很喜欢”。2014年博士毕业,他被引进到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延续了其吟唱的教学方式,希望让更多学生体会到诗词的魅力。

目前,熊言安在课上教学生吟唱的古典诗词有《诗经·关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春思》、柳宗元的《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李商隐的《无题》、李煜的《浪淘沙令》《虞美人》等几十首。其中《送元二使安西》采用古典琴曲《阳关三叠》调子,《芙蓉楼送辛渐》采用《刘三姐·山中只有藤缠树》调子,《无题》采用了歌手徐小凤唱的《别亦难》,而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李白《春思》用的是外国民歌曲调,《浪淘沙令》用的是赵朴初先生吟诵的调子,《诗经·关雎》用的是陈少松教授的吟诵调子。从2017年开始,结合学校作为全国黄梅戏研究重镇的特色资源,熊言安尝试用黄梅戏的曲调来配唱古典诗词,如李白的《静夜思》《望天门山》、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他都能用黄梅戏调子唱出来。

教学模式创新是熊言安最想做的事。他希望通过吟唱教学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味,真正爱上古典诗歌。“唐诗宋词其实是非常美的,但中学的应试教学往往把这份美好搞成套路化的解读,倒了学生的胃口。其实诗人一生中的感情也是变化着的,杜甫不是只有每天都痛苦深沉,李白也不是每天都飘逸豪放。”

每次上公选课,熊言安会花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一句一句地教学生吟唱。面对害羞的学生,他会慢慢地引导,鼓励学生放声唱出来。同时根据学生的嗓音特点,指导他们找到自己的音域,并教他们“把气息沉下去,把嗓音打开”。

他说,“公选课上有不少理科生,而且有的学生白天上了不少课,晚上还要连上3节课,确实比较疲惫。加入吟唱环节后,学生听课就感到轻松了,参与度也高了。有时候我唱几遍他们就会唱了。学生对古典诗词产生了兴趣,将来可能就会更多地去学习和研究。”

这样新奇有趣的教学形式也受到了学生的喜爱。熊言安表示,即使不点名,学生也都会来听课。2017级旅游管理专业的熊博雅这学期选修了熊老师的这门课。她说,刚开始听到“唱出来的诗词课”有点震惊,但慢慢感觉挺有意思的。“有韵律地唱出来更容易记住词句,让人产生兴趣,也算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2017级音乐学院的学生孙雨荷学得比较快,有时也会和熊言安“合作教学”。“能让同学们学会吟唱,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她说,熊老师让她教同学们唱的是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李白《春思》和李商隐的《无题》等。

“把古典诗词和音乐相结合,因为这两种艺术其实是相通的”,已年过半百的熊言安说,自己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乐理,但从小就爱唱歌,大学时期也经常跑去音乐学院蹭课,向专业老师请教。“一是多听名曲,二是模仿一些歌唱家的腔调。学唱歌很多时候要靠自己去体会,先自己钻研,然后再请老师指点一下,这样效果会更好。”他说道。

安徽副教授吟唱古诗词 恢复古诗文本真

熊言安在课堂上。

作为文学院副教授,熊言安平时的科研和教学任务不轻。为了熟练掌握这些曲子,他经常利用早晨刷牙洗脸和晚饭后散步的时间来钻研吟唱,“教学一定要有激情,吟唱时不能太拘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感染,才喜欢学。”

他介绍说,接下来,自己正打算尝试和著名作曲家陈儒天老师合作编曲。“我们必须演唱一些自己原创的作品,现在还在摸索,准备最近做一些改编。”前不久,他和学校音乐学院的江丽娜老师商量,先哼出一个基本的调子,再请陈儒天老师修改,希望能完成一些自创曲目。

另外,熊老师还有一个计划——在学校的红楼诗会中成立“唱诗班”,即古典诗词吟唱班,充分结合当地的戏曲文化特色,把用黄梅戏曲调唱古典诗词这种形式推广到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并把自己的吟唱经验和理论研究写成一本书,让更多人对吟唱古典诗词产生兴趣。?

专家:推广吟诵是恢复古诗文本真

中国的古诗词曾可以和乐而唱,但现在只留下文字,缺失了不少音乐美。在南京师范大学开设了吟诵古典美文课程20多年的陈少松教授此前接受媒体访问时曾表示,吟诵是欣赏古典美文行之有效的独特手段,不仅可以提升人们欣赏古典美文的层次,充分领略古典诗词文章的意境美,还能更好地长久地记住这些诗词文章。不过,其面临的困难是“懂得的人很少,不了解。一是信心不足,二是搞这门课教学和研究得到的支持很少”。

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徐健顺多年来也在推广和研究古诗文的吟诵。近日,他告诉澎湃新闻,严格意义上的吟诵是指“汉诗文的传统读法”,“这套读法是相对固定的,推广吟诵其实是在恢复古诗文的本来面目”。

据他介绍,在古代的蒙馆和学馆,吟诵是课本中的必修内容,一般直接用符号标记在课本上。到了民国时期,叶圣陶与夏丏尊合著的《文心》中也全面论述了古诗文的读法,并发明了一套现代吟诵符号。徐健顺表示,吟诵对于当今社会也别具价值。“吟诵讲究‘依字行腔,依义行调’,以旋律、节奏、文气、腔音来表达诗文的含意,好像现代白话文的标点符号一样有助于理解。(古诗文)一旦配上吟诵,魅力、含义马上就显示出来了。”

但徐健顺对于用现代音乐配上诗歌演唱的形式持谨慎态度。他认为,不少流行乐中很难顾及诗词原本的形式和内涵,而吟诵达到的“美听”程度更胜一筹。“吟诵不需要任何作曲家,读者可以自行作曲,不用识谱照旧能唱,这才是中华文化的魅力。”

熊言安赞同此观点,同时表示,诗歌不仅可以吟诵,而且可以歌唱,比如《诗经》中的十五国的国风都是民歌,都是古人唱出来的,词一开始也是和乐演唱的。在他看来,个人对诗词的理解更值得关注,“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吟唱方式,用感情把自己对诗词的理解表达出来才是最重要的。”

他说,自己在吟唱古典诗词时并不是简单地套用曲子,而是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在音韵、节奏等方面作一些处理,尽量把诗词的情感内涵表达出来。“现代人读古诗时,有自己的感受非常重要。我们追求的不是形式,无论是吟诵,还是歌唱,包括用民歌,用戏曲调子,或者用古代流传下来的曲调,把情感体验表达出来才是最主要的。”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