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咖 > 正文
他是《百家讲坛》里的大明星,85岁仍拥有一众粉丝,他凭什么?
04-30 09:57: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新闻网消息,“研究历史,就要敬畏历史,要敬它的存在,要畏它的教训。”

来源:中新视频 截图

上面这张图和文字,相信很多人都有似曾相识之感。没错,它就是央视知名栏目《百家讲坛》的视频截图。而图中的这位老人,就是中国清史专家——阎崇年

来源:中新视频 截图

阎崇年,山东蓬莱人,和易中天、于丹等同为《百家讲坛》节目主持人,而老人家也正是因为这一节目,才得以从默默无闻走进大众视野,为人所熟知。

“为何军队不过十万人的满族,能打败百万军队的明朝?”节目中,阎崇年是渊博的学者,将中国历史文化知识通俗易懂地普及给大众。

但节目外,这位老人的形象却鲜为人知:老人如今已85岁高龄,仍每天在书桌前奋笔疾书;从长城、大兴安岭,到贝加尔湖、库页岛,乡间田野,为一个答案,他仍亲身前往探索……

来源:中新视频 截图

出身渔民之家,读史阅世60载

1934年,阎崇年出生于山东蓬莱一户渔民家庭。15岁时,他赴北京求学,22岁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攻先秦史。

来源:中新视频 截图

北京作为清代都城,无疑对研究清史更具优势。于是经前辈指点,阎崇年转攻清史。上世纪七十年代,在艰苦条件下,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努尔哈赤传》

这本书是阎崇年第一本研究清太祖努尔哈赤学术性传记,也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第一本,这本书更是奠定了他以后的研究基础。

来源:中新视频 截图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治学著述的过程中,阎崇年不畏高龄,亲身前往乡间田野调查。用他自己的话说,研究学问得有一种毅力,“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到底”。

70岁终为人所知,被誉为大器晚成典范

2004年,《百家讲坛》的热播,时年已经70岁的阎崇年一跃成为学术明星。

红了之后,观众对他的评价也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才学渊博,配得上他的名声;但也有人直指他贬明扬清,对他进行各种攻击。

面对这些声音,老人并不予理会。几十年,在多如牛毛的史料中抽丝剥茧,在各类档案的字里行间分析考证,学术之路的孤独清冷,足以让老人在面对他人的各色评价时,心如止水。

来源:中新视频 截图

“我这一生,废寝忘食读书为的什么?就是为了继承传统文化,为了在文化上给我们国家做一点历史的积累。”

于古稀之年成为盛名在外的学术明星,老人恬淡的生活状态、勤恳的治学态度,令人钦佩。

85岁仍笔耕不辍,学术野心蓬勃

记者去采访老人时,恰逢阎崇年刚过完85岁生日。和很多到了这个年纪开始颐养天年的老人不同,阎崇年早早起床,清晨便守在书桌前,修改自己即将出版的史学专著。“在字斟句酌,包括标点符号,希望每句话说得尽可能到位”

读史阅世六十载,阎崇年几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术研究中。80岁之后,每当出版新书,都会被外界猜测是封山之作,他却总能出人意表。

从2015年开始,阎崇年以年均一部的速度先后出版了多部史学著作。2018年,84岁的阎崇年推出历史专著《森林帝国》,洋洋十七万言,再显强大学术“野心”。

来源:中新视频 截图

在老人的书房中,一大排书柜显得格外打眼。据阎崇年说,实际上这间屋子本不是书房,而是由客厅改的,为的就是能放下老人这“巨型

书柜”。

“一般的书柜两米就算很高的了,但我这书柜有两米六,这样能多出两格的藏书来”。

来源:中新视频 截图

作为历史学家,有句话老人时常挂在嘴边:“历史科学是社会科学的基础。过去的历史经验要借鉴、历史教训要思考。”

老人的人生态度,也如同他的这句话一样。在对历史的探究和学习中,笑看云淡风轻。

原标题:他是《百家讲坛》里的大明星,85岁仍拥有一众粉丝,他凭什么?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