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谈到雪时,你会想到什么?
01-15 07:30:55 来源:三联节气微信公号

三联节气微信公号消息,午后外出漫步过河,凭栏长桥俯瞰水面,发现河流上已积存一层浮冰,轻薄破碎,尚未冻在一起。再过些时日随着气温降低冰面便逐渐凝结成一体,到那时候冰就如诗歌中的浪漫,成了睡熟的水,而此刻,惺忪睡眼的河还只能算是刚刚入睡。

放眼看四周,冷清的宽路上行人越发稀少,此情景正如孟东野《洛桥晚望》诗中云“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冰面尚经不起人来人往,待到数九隆冬河冰冻得瓷实时,冰嬉,独钓,才是北国冬天的逍遥,即便是驻足岸旁观他人在冰面闲情,也有观棋不语的趣味。

再来看孟诗《洛桥晚望》后两句,“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乘着迎面朔风想象,诗人放下眼前洛阳萧瑟,抬头眺东南,视野骤开如脱缰马,稀星朗月长空一跃而过,竟至望到城外八十里的嵩山雪顶,人多言“郊寒岛瘦,语词苦涩”,此诗却高远清新,气象开阔。反观蛰居都市的众生,久久盼雪不来,偶降雪也是扭扭捏捏,在少雪的冬季真不知要减了多少乐趣。

张心斋善在日常琐碎中挖掘美感,他总结“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品味高妙可见一斑,我等只知雪能观,却不识雪还可聆听。

四时天籁中“鸟”“蝉”“虫”鸣均为动物呐喊,唯独冬声清奇,何为“雪声”?是风雪呼啸,还是雨雪击窗,凡夫意境难免粗浅,且听白乐天诗中雪声:“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雪声于江州司马,竟是声积雪压折竹枝的清脆。文人熟谙“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道,所以香山居士雪夜梦醒听闻一声雪重折竹也就不足为奇。雅士爱竹,读《世说新语》便知,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而想得意诗文。”雪,孤寒性洁,是高士品格象征,因此人将雪与高士联系。

谈雪与高士,又容易想起王徽之“雪夜访戴”的故事。《世说新语•任诞》载,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正所谓“赏花宜对佳人,醉月宜对韵人,映雪宜对高人。”与高人逸士共同赏雪,定是很有韵致之事。

逢雪又逢高人,这条件未免苛刻,退而求之,映雪也宜对梅,梅与松竹同为岁寒三友,自古诗人惯将梅雪并写。

蕉与竹令人韵,而梅令人高,张心斋品评“梅之为物,品最清高”,高季迪《梅花》诗中赞“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心斋居士的“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恰与此《梅花》诗心有灵犀,青丘子咏梅,将梅花映雪喻为林泉高士,世外仙姝,冰清玉洁,是再恰当不过。而梅雪相争,卢梅坡也早已有定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谈雪,又想起“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诗文未提雪趣,描写又是寒暮行旅遭风雪羁绊的艰辛,但诗人能得到荒村贫家留宿也算是天涯孤客的欣慰。

读刘文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句“风雪夜归人”很容易让人感到雪寒夜深时有所归宿的温暖。当然,寒天里温一坛老酒伴雪而酌更是暖意融融,逢雪日与亲朋欢聚畅饮不失为冬中乐事,其实,家中早已备好美酒,只盼瑞雪早来,便要抄起电话问候友人“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原标题:雪趣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