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评 > 正文
消除歧视与偏见,给“虹桥阿芬”们多一点接纳与温暖
2022-07-13 14:05:42 来源:上游新闻

近日,一篇关于新冠康复者求职艰难躲在上海虹桥火车站卫生间的文章在网络引发热议。该文描述了一位叫阿芬的女子在上海数月以来的坎坷经历。据澎湃新闻报道,阿芬今年3月底来到上海,不巧遇上疫情,感染新冠。当上海疫情好转、阿芬痊愈后,本以为一切会恢复正常的她,却因“阳过”找工作屡屡碰壁。

遭遇这样就业歧视的不仅仅是阿芬,另据新闻晨报报道,上海有阳性康复者发现,无论在微信兼职群还是去中介公司现场找工作,不少企业都表示“进过方舱的不要,阳过的不要”。

 “阳过的不要”,这样赤裸裸的就业歧视,既是对康复者的再次伤害,还违背劳动法、就业促进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侵犯了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

对此,国家也三令五申,严禁对新冠患者和康复者有任何形式的歧视行为。7月11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就此表示,上海市各部门、各单位都应按照法律法规相关要求,一视同仁地对待新冠阳性康复者,不得歧视。

企业带着有色眼镜看人,给新冠康复者“贴标签”,实属不该。感染新冠病毒本就不幸,治愈出院后反而遭受冷眼和不公平对待,这样的歧视和偏见甚至比病毒还要可怕,容易对康复者造成二次伤害,也不利于他们回归常态化生活。

说到底,部分机构或企业谈“阳”色变,还是源于对病毒的恐惧心理,担心感染者康复后“复阳”,从而带来更大的损失和麻烦。要消除社会上这样的“恐阳”心态,保障新冠阳性康复者的合法权益,还需要着力提升全社会对感染康复更科学、更理性的认知。

早在2020年,国家卫健委就已经明确表示出院的患者不会感染他人。而基于目前的观察和研究,解除隔离或出院后核酸复检阳性的患者并未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相关临床表现,也未出现传染他人的情况。

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宣传康复患者没有传染性的科学知识,用客观权威的解释消除疑虑,给企业吃下一颗“定心丸”,让他们能够一视同仁地对待新冠阳性康复者;另一方面,也需要相关部门加强执法监督,对于各类歧视行为以及泄露个人隐私的行为坚决说不,严肃查处,以保障新冠康复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所幸的是,经过媒体报道,“虹桥阿芬”终于在经过体检后入职顺丰快递。唯有打破歧视与偏见,才能有助于“虹桥阿芬”们尽快回归常态化生活,这也是全社会对待新冠康复者应有的温暖和善意。

上游新闻评论员 龙春晖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网络暴力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