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油溪段,江水清澈见底,江面风平浪静,油溪对面的麻柳湾人工鱼巢旁边,几位志愿者将一个个人工鱼礁用绳子串起,再缓缓放入江中。
现场,志愿者们将礁体放入江中后,还仔细观察礁区江底,检查鱼礁是否平稳铺设,避免鱼礁出现严重倾斜。
人工鱼礁是什么?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江中设置的构造物,其目的是改善长江生态环境,营造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栖息的良好环境,为它们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的目的。
长江油溪段是国家级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此次投放的是西南大学根据该区域实际情况而设计的人工鱼礁,系长江上游首次投放的新型人工鱼礁。
那么,新型人工鱼礁有何不同?这种新型人工鱼礁钢筋混凝土来做的,每个鱼礁由三块板子组成。呈三角柱形状,每一面有大小不统一的5个孔,大约长60厘米、高30余厘米。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鱼保队志愿者刘鸿介绍,鱼礁上面大小不一的孔,鱼苗和小鱼可以游来游去,而大鱼就不行。这样,大鱼就吃不到刚孵化出来的小鱼苗。小鱼儿也可以在鱼礁周围欢快的栖息、生长,鱼礁就成了它们的“保护伞”。
他表示,前几年也投了一些管道式的鱼礁,但洪水来了,那种鱼礁容易被冲走,所以今年就投放了这种新型人工鱼礁。
这种人工鱼礁下水后,增加礁体跟江水的接触面,有利于微生物、藻类附着生长,部分鱼类就会将卵产在上面,相当于给这些鱼卵建起一个安稳的“豪华房”。
等这些鱼卵孵化出来后,这些人工鱼礁又成为它们的“水底乐园”。
截至目前,长江上游保护区共投放了1500余平方米,加上7万余平方米鱼巢,充分满足各种鱼类的生长繁殖。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李舒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