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共舞长江经济带】刀光剑影浓缩于方寸之间,传承逾千年的三峡皮影让人看得好过瘾
12-16 20:22:27 来源:上游新闻

1 (1).jpg

▲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峡皮影

演出大厅里的灯渐渐熄了,就剩下舞台上一盏很亮的白炽灯还在发光;四根竹竿绷起来的幕布已经谈不上雪白,观众在上面看到的更多是岁月留下的痕迹;锣、钹等敲击乐器发出的声音渐次响起,一个个精美绝伦的剪影开始“粉墨”登场……

12月15日上午,“共舞长江经济带·探源千年文脉”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的记者们刚一走进巫山博物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就被这一幕深深地吸引住了。这台正在上演的特别的“戏”,就是已经在长江三峡地区流传千年之久的三峡皮影。

2.webp.jpg

▲三峡皮影的幕后操纵是这样的

现场

方寸之间浓缩刀光剑影、唇枪舌剑

一如前述,三峡皮影所需的舞台并不复杂,四根竹竿撑起一张幕布,外加一个足够明亮的光源就算成了。但正是这仅仅数平方米的方寸之间,把武戏的刀光剑影和文戏的唇枪舌剑全都浓缩了进去。

吸引了本次采访团一众记者的三峡皮影剧目名叫《长生草》,它是从无数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杨家将》的故事中节选出来的选段。故事核心自然就是北宋时期杨家将一门忠烈保家卫国。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整出长约40分钟的表演中,朝堂上君臣之间的口舌交锋主要由一位藏在幕布后的男子完成。“本御出朝,山奔地摇。逢山开道,遇水搭桥。遇龙搬角,遇虎拔毛!”略带方言口音的唱词朗朗道来,让人只觉得烟火气十足。

整个表演中,最让大家觉得过瘾的就是武戏部分的呈现。幕布后的几位表演者,仅仅靠快速摆弄几根竹棍,就将皮影将军们跨着战马、手握长枪左冲右突、闪转腾挪的战斗场面演绎得活灵活现。再加上锣、钹等乐器的伴奏,杨家将冲锋阵前、威风八面的感觉丝毫不输真人演绎的戏台。

3.jpg

▲80后班主何仕红和三峡皮影打交道已有二十余年

传承

80后班主和皮影打交道逾20年

15日在舞台上为本次“共舞长江经济带·探源千年文脉”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表演的团队是目前渝东三峡地区唯一的一支皮影戏剧团——巫山县骡坪镇“同心皮影戏剧团”(也称“同心班”)。它的班主名叫何仕红,目前也是三峡皮影的传承人。

“我今年38岁,但是和皮影打交道已经有二十几年了……”演出结束后,何仕红从幕后走出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广泛流传于巫山县螺坪镇及其周边三峡地区的三峡皮影其实是传统地方戏剧的一种,最早可追溯到先秦。千百年来,其传承主要靠的就是上一辈的口传心授。

何仕红和皮影结缘也没有例外。“我才十来岁的时候,家里有个叔叔会唱这个。当时他们剧团走村串户到处去表演,我跟着一路觉得很好玩,就慢慢开始从他那里学。”何仕红说,再大一点,自己开始明白皮影的唱词里其实蕴含着很丰富的人生、处世道理,就更加坚定了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的决心。

何仕红举例告诉记者,在目前三峡皮影表演最多的剧目中,展现家国大义、处世哲学的内容可谓是比比皆是。“像有唱词唱的是‘远望青山一块玉,近看百草长得稀。山中石多少百玉,世上人多君子稀’,就是劝看戏的人在生活中要做有修养、品德高尚的人。”

4.jpg

▲何仕红的“同心皮影戏剧团”正在后台准备演出

挑战

越“钻”越觉得自己学得还不够

从1997年开始,何仕红先后拜巫山皮影戏第十五代传人向万新等为师,从自己处理牛皮制作皮影,到操纵影人、乐器伴奏、旁白配唱,他渐渐全都掌握了。如今在三峡皮影的舞台上,何仕红独当一面完全没有问题。

但这里面可以说每一个环节都不简单。比如让记者颇为好奇的每次演出的主角一副“皮影”制作到底是怎样的?“从牛皮买来后的处理就是我们自己在负责了。”何仕红说,经过浸泡、打磨后的牛皮,他们会按照人物、角色来处理成不同的厚度,再画上人物、物件刻下来,“然后连上关节、上色、抛光,装胡子等等。”这一整套动作下来,往往就是十三四个月过去了。

看过皮影的观众应该清楚,唱词也是其中极为重要的部分。虽说包括本次何仕红和同伴们演的杨家将等在内,更多的时候演的都是流传了千年的本子,但他仍在思考自己如何来原创。据何仕红介绍,自己目前已经背好且可以表演的本子有100多个,这里面最长的要演五六个小时。“平均下来,一个本子也要演3个小时。”何仕红说,这对当下年轻人来说,无论是看还是要学,都是问题。

所以,他也开始考虑自己来创作时长在五到十分钟的皮影短片。“这是皮影传承下去所必须的。”何仕红说,多年前看戏人群减少导致戏班式微,令自己一度想过放弃,“是国家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扶持力度,让我看到了希望,才下定决心坚守下来。”

据介绍,何仕红任班主的“同心班”已经从以前的5个人发展到现在的12个人。如今每逢节假日,他们都会在巫山博物馆免费为市民和游客表演。

在三峡皮影的传承上,何仕红一直很操心两件事。“一是,我的师父已经七十多岁了,我还觉得从他那里没学够。”何仕红说,自己是觉得皮影这项艺术“你越往里‘钻’越觉得自己还有不足。”

与此同时,他也忧心后续人才的问题。“现在愿意静下心来学的年轻人还是不多。从开始学到出师,天赋极好的都至少要半年。”

不过,何仕红依然对未来很有信心。“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先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坐下来看皮影,进而能喜欢上这项古老的艺术,再把它传承下去。”

5.jpg

▲何仕红在表演时不光要操纵皮影人物,还要负责唱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摄影 高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