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内陆改革开放高地,重庆凭借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市场优势,正在大力推动我市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通过智能化机器换人,不断提升全市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这就需要机器人产业作为配套。
重庆智能产业正在构建“ 一北一西”完整的机器人产业布局:“北”是两江新区水土正在努力打造西部地区机器人产业高地,“西”是永川正在建设国家工业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近日,记者通过两个机器产业园区的企业,深入解读重庆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近日,记者来到两江新区水土产业园的长安徕斯(重庆)机器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工人正在调试安装机器。
“作为第一种适用于人机协作的量产灵敏机器人,在今年初,应用于重庆市场。”长安徕斯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款机器人是库卡iiwa,库卡iiwa在所有7个轴上都配置了扭矩传感器,并采用安全技术;有效载荷为 14 公斤的LBR iiwa其载重自重比达到 0.47。
他告诉记者,这款机器人被称之为智能型工业助手,是库卡公司研发的一款全自动化,基于轮廓自主导航功能的机器人。
记者获悉,iiwa完全自动化,而且具有更短的反应时间和更高的灵活度。这款机器人开创性的产品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为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据悉,长安徕斯是由长安(集团)和德国库卡集团联合成立的中外合资公司,为企业提供在智能装备(机器人本体、机器人单元)和自动化生产线(白车身生产线、一般工业生产线)方面提供专业的技术咨询、方案设计、项目管理、工程设计、系统集成、安装调试和售后服务等。
“长安徕斯成立以来,已经累计获取订单价值超5亿元。”长安徕斯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为长安汽车、铁马集团、长江电工、北汽银翔、平伟集团,百能达普什等众多知名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还为全国企业提供了产品和技术服务,成功交付项目30余个、应用机器人2000余台。
在长安徕斯发力的同时,位于两江新区水土工业开发区的机器人生产企业——川崎重工也没有闲着,为了增加产能,正在扩建生产线。
作为日本川崎公司唯一的海外机器人本体制造商,公司在加大研发力度的同时,也在努力促成机器人制造的国产化。除了双腕机器人,“搬运大力士”码垛机器人、“焊接小能手”弧焊机器人等多种产品的关键部件也实现了“重庆造”。此外,公司还面向长安、力帆等整车生产企业,提供车间产线系统集成等服务。川崎(重庆)公司相关负责人说,2018年,川崎(重庆)公司机器人产值达到了约5亿元人民币,预计今年的产值会有较快增长。同时,产品也会辐射到四川、贵州,甚至全国。
4月16日,记者从两江新区水土工业园获悉,2018年,两江新区直管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实现产值28.1亿元,生产工业机器人超2742台套。现在已引进包括全球前三的发那科、ABB、库卡以及全球第五的川崎,国内龙头华数在内的机器人本体制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领先电机企业登奇机电技术,微链、嘉逸聚信为代表的系统集成项目,已经初步形成“高端工业机器人聚集、关键零部件起步、产业生态日渐完善”的格局。此外,重庆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联合会两江新区分会在此挂牌。
机器人企业来了,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重庆)也落户两江新区,为重庆造的机器人发“许可证”,从产到销,再加上研发,两江新区打造的机器人产业高地有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重庆)是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级第三方机器人检测与评定机构,有机器人研发和检测2大平台。下设工业机器人试验室、服务机器人试验室、零部件试验室、环境(含EMC、NVH)试验室等四大试验室,可提供检测服务项目300余项,涵盖机器人相关标准100余项。随着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重庆)在两江新区建成投运,将着力从标准、检测、认证等方面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重庆市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据介绍,水土经过8年的建设,已基本形成以国家机器人检测评定重庆中心为代表的机器人“一区六平台”产业生态,引进机器人本体制造和系统集成项目近15个,合计签约投资额近20亿元,预计达产后年产值33亿元。
按照规划,到2020年,两江新区水土产业园将实现年产工业机器人1.2万台、服务机器人及特种机器人2万台以上,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的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建成国内领先的中国机器人产业高地。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郑三波 韦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