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毕克勤摄
4月23日,由重庆高新区管委会、重庆市教委、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共青团重庆市委主办,重庆高新区生态环境局、四川美术学院等承办的“艺术创享·无废生活”——西部(重庆)科学城“无废城市”主题艺术展在重庆高新区熙街开幕。
350件作品评选出46件获奖作品
什么是“无废城市”?居住在“无废城市”,我们的生活有啥不一样?
记者了解到,“无废城市”是一种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2020年10月,重庆高新区作为主城“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之一,联合市生态环境局、重庆市教委、团市委启动西部(重庆)科学城“无废城市”主题艺术展活动,面向全市征集融合固体废物“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利用、处置的艺术作品,用艺术形式倡导市民积极开展废物利用、减少废物产生。
自发出征集艺术作品的通知以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参与,共征集到350余件作品,参赛对象涵盖学生、教师、艺术工作者等,作品类型和艺术形式多样,有绘画、雕塑、装置等。
最终通过网络投票、专业评审等方式,大众组、专业组分别评选出了一等奖各2名,二等奖各2名,三等奖各4名,优秀奖各15名。
无需预约、免费观展到5月8日
记者在现场看到,作为重庆首个以“无废城市”为主题的艺术展,这些作品都是使用环境友好型、可再生、可重复利用等具有无废理念、环境保护理念的材料进行创作。
例如,作品《绿色之家》,创作者将废旧纸壳“变废为宝”,搭建成了一栋两层楼高的庭院小屋,让原本丢弃的瓦楞纸重新焕发装饰性和实用性;
作品《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则是“以艺载道”,将旧被面上拆下来的丝线,运用蜀绣针法进行创作,描绘出重庆的山水,表达“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理念;
在《虾瞪灯》作品前,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
小龙虾是全国都颇受欢迎的一道美食,但是由于体型较小,吃一顿下来餐桌上会留下大量的壳体。
“小龙虾的壳体颜色鲜艳、纹路漂亮,加以妙用完全可以呈现不一样的视觉效果。”这位来自四川美术学院的创作者介绍说,团队成员大胆构想,采用醋泡软化壳体、滴胶固定,再加上废弃的螺丝、弹簧等部件,组装成动物形态。
另外,在灯的周围还细心涂上夜光粉,让这种栩栩如生的“小龙虾”在夜晚关灯后也能发出幽幽夜光。
无废环保体现在展览每一个细节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展品本身紧贴“无废城市”主题外,在展场布置上也始终贯彻落实“无废城市”的建设理念。
本次展览的展示物料和展场搭建,均是利用不同领域的可回收物品:展墙是用回收轮胎组装的;展台是用回收书籍搭建的;展签则是最日常的办公用品加以反复利用……共计利用回收报纸/杂志约5吨、书籍7000多本、废弃轮胎40余个、废旧木架木板50多个平方……而这些物料,在展览结束之后,依旧可以再次回收、造福社会。展览布展最大限度的秉持了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绿色生活的宗旨。
“今天我带着小孩来逛街,没想到看到一个这么有趣、有意义的展览,让我们对无废城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市民张女士表示,自己将在今后的家庭教育中,更积极地引导和鼓励孩子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重庆高新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展览地点位于大学城熙街二期27号4层(导航重庆熙街购物中心管理有限公司,到达后即可看到车库入口),展览全程无需预约、免费观展,市民只需要提供渝康码带好口罩即可入场观展。展览将持续16天,时间从4月23日到5月8日。
》》》新闻多一点
“五区”联动建设“无废科学城”
本次展览现场,还多维度呈现科学城五区在建设“无废城市”的各项举措和成效。
今年1月,由重庆高新区牵头,联合北碚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江津区、璧山区签订了《西部(重庆)科学城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在态共建、污染共治、风险共防、政策共商、资源共享五个方面加强联动,共同筑牢科学城生态屏障。
从现场展出来看,科学城各区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中亮点纷呈。
重庆高新区聚焦笔电行业固体废物处置关键技术利用,建设1座垃圾分类绿色环保宣教中心,采用“以奖促创”的方法创建区级无废细胞21个、市级无废细胞7个。
九龙坡区、北碚区创新打造“无废工厂”“无废乡村”等特色无废城市细胞;沙坪坝区结合绿色矿山修复等工作,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智慧化监管;江津区和璧山区将在今年启动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郭欣欣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