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控 > 正文
金箔冰淇淋卖到14万元,央视网评:以“食金”为贵,是脑袋缺根筋吗?
02-23 09:31:38 来源:央视网

       普通的一款5元的冰淇淋,

  配上几片金箔后能卖到58元。

  不必惊讶,

  这只是“小菜”,

  一块覆盖薄薄一层金箔的巧克力

  甚至可以卖到12万元,

  还有奢华版金箔冰淇淋售价高达14万元,

  堪称“冰淇淋中的兰博基尼”。

  总之,有了金银箔粉的加持,

  普通的食品华丽变身、价码翻倍。

  商家入局,食客打卡,

  “食金”俨然成了新时尚。

  酒类、甜点、牛排、咖啡、茶、火锅、料理等

  穿金戴银,披箔涂粉,

  标榜高端大气上档次,

  实则打着“高贵、品味”的旗号赚冤大头的钱。

  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

  金的稳定性高,

  很难被消化,

  很难发生反应,

  进入人体后,多会原样离开,

  难有什么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反而有人食金后出现不适,

  出现拉肚子、恶心等情况。

  过量食用,或者金子中掺入其他有毒物质,

  还可能危害生命,

  “吞金自杀”并非危言耸听。

  从实效上来说,

  食金是花钱买罪受。

  可有些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为啥?

  黄金本是一种奢侈的象征,

  食金自然成为“人上人”的行为。

  而且,含金美食颜值高,显品味,

  满足了一些人的虚荣心、好奇心。

  有人为了凸显自己的实力与高贵,

  宁愿食之无味、肠胃受罪。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认可,

  让人们扩大了食金的合理性认知。

  相关国际组织曾对金属金进行评估,

  认为金属金作为食品添加剂,作为色素,

  可少量应用在食品中。

  但根据我国相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标准规定,

  金银箔粉不是食品添加剂,

  不能用于食品生产经营。

  因此,别被一些旅游达人晒出的

  金光闪闪的异域美食,

  晃了眼睛,迷了心神。

  食金说到底是

  满足消费心理、迎合奢靡风气的营销噱头。

  平添了安全风险,

  也缺乏营养价值,

  与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餐饮文化

  背道而驰,

  很容易演化成拜金主义、攀比之风的温床。

  此风当止。

  如今,人们口袋鼓了,口味也更刁了,

  在吃上追求点新花样无可非议,

  但健康、营养是基本原则,

  别重了面子,丢了里子。

  小心病从口入。

  对这种舌尖上的拜“金”主义,

  咱还是敬而远之为好。

原标题:金箔冰淇淋卖到14万元,央视网评:以“食金”为贵,是脑袋缺根筋吗?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