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正文
“微信读书”APP自动分享读后感被诉侵犯隐私,法院判腾讯停止侵权书面道歉
07-30 19:35:51 来源:上游新闻

2019年,北京上班族黄女士偶然发现,自己在“微信读书”APP上关注了上百个好友,也有上百个好友关注了她,而这些关注行为她本人不知情。使用中黄女士还发现,微信读书上没有关注的用户,只要是微信好友,也能看到对方阅读的书籍、发表的读后感——而这些,明显涉及个人在思想、生活上的多方面隐私。于是,她将微信读书和微信运营方提起诉讼。

7月30日下午,北京互联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宣判。法院认定,微信读书中的信息组合与人格利益较为密切,其迁移微信好友关系、默认向未关注的微信好友公开读书信息等,存在较高的侵害用户隐私的风险,应就信息处理方式向用户显著告知并征得同意。该案中,微信读书没有征得原告有效同意,构成对原告个人信息权益的侵害。

法院一审判令腾讯公司停止侵权、书面赔礼道歉并赔偿公证费6600元。双方当庭均未表示是否上诉。

▲“微信读书”APP号称热门小说阅读追书神器。苹果商店网页截图

读书信息被上百好友关注全然不知

黄女士的代理律师熊定中接受上游新闻(报料微信号:shangyounews)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起诉讼源于一次律所聚餐。大家聊到手机读书时,黄女士提到她使用的微信读书。熊定中拿着黄女士装有微信读书的手机,详细翻看该程序的产品结构,看到有一大批“好友”,开玩笑地问她怎么在读书软件关联上百个好友。这到底是为“读书”,还是“显摆读书”?

黄女士一脸茫然:“什么关注?什么好友?”她拿回手机一看,果然有关注列表,里面有将近100个好友,他们都可以看到她阅读了什么书。但她从来没做过“关注加人”操作。

黄女士及其朋友认为,读书是一件与他人无关的私人事宜。一个人读什么书可能直接关联着他在思想、生活上的多方面隐私。比如一位患隐疾的用户,可能会在微信读书上阅读相关医疗书籍;而一个打算怀孕的用户,可能去阅读孕期健康书籍,但他未见得希望自己公司的HR或部门领导看到。即使读什么书、读书时间多久、读书有什么感想等信息,也属于个人隐私,只有本人才有权决定是否公开、如何公开。

聚会结束后,黄女士搜索发现,微信读书的强制关注问题已是旧闻,早就遭到多方网友的吐槽。很多网友自述,在打开微信读书时偶然发现,在没有进行任何操作的情况下,微信读书帐户里多了几十甚至几百个好友关注。用户在该APP中的各种读书信息,如最近阅读书目、读书时长、读书想法等,其微信好友都可以直接查看——即使用户与微信好友已经双向取消了彼此在微信读书中的关注关系。

黄女士越想越不安,觉得这件事不仅仅是她个人的事,微信读书用户都会面临同一个问题,且软件运营商也从利用这一渠道获得大量个人信息。这对读者无疑是很不公平的。于是,在2019年5月,她将微信读书软件的运营方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微信软件运营方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并追加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诉至法院,要求判令被告停止其侵权行为并赔礼道歉。

“微信读书将用户读书信息强行放置到他人浏览的信息流中,即使取消关注也不能阻止他人查看其读书信息,可以说是直接将用户隐私赤裸裸地展示在他人面前。”律师熊定中说,也正因为如此,网友们才纷纷表达对微信读书的不满。

▲7月30日,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审判决,认定微信读书存在较高侵害用户隐私风险,判决腾讯公司停止侵权。图片来源/北京互联网法院

腾讯方称使用方式正当合法

2019年10月15日,黄女士与腾讯方网络侵权责任纠纷一案,在北京互联网法院开庭。

腾讯方在庭审中承认,他们的确对授权页面进行过更改。由于页面更改并非后台日志需要记录用户行为,具体是何时更改无法查证。

至于为什么要获取微信好友关系信息,腾讯提到,微信读书在产品介绍和用户协议中都已经明确说明其系“基于微信关系链的官方应用”;在提供阅读体验的同时,可以查看微信好友的读书动态,与好友讨论正在阅读的书籍、交流阅读感想。

腾讯方面也否认原告所使用的微信读书v3.3.0版本,存在自动为用户添加关注好友的情况。

腾讯进一步表示,无论是不是自动关注,因为用户同意了微信读书获取其微信好友关系,并且“寻找与其共同使用该应用的微信好友”,就代表着“关注好友”实际上“仅是对获取的微信好友关系的一种对应体现”。腾讯认为,查看微信好友的读书动态、与好友就正在阅读的书籍进行讨论,正是微信读书的基本业务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原告还是被告,均未能提出决定性证据证明原告微信读书里已有的关注人和被关注人是哪一方添加的。

法院:未显著告知侵害个人信息权益

7月30日下午,北京互联网法院对此作出一审宣判。

法院认为,在微信读书中,基于微信读书中的信息组合与人格利益较为密切、微信读书迁移微信好友关系、微信读书默认向未关注的微信好友公开读书信息等因素,微信读书存在较高的侵害用户隐私的风险。因此,应对好友列表、读书信息的处理方式对用户进行显著的告知。但是,微信读书在用户协议中并没有对上述事项进行充分告知,反而易让用户对微信和微信读书两个软件中的“好友”产生混淆。因此,不能视为获得用户有效的知情同意。而微信读书为原告自动添加微信好友的行为,显然更没有征得原告的同意,构成对原告个人信息权益的侵害。

同时法院认为,用户对于其读书信息可能存在不愿被他人知晓的期待,也可能存在知识共享、文化交流甚至商业回报等积极利用的期待,不同用户对于读书信息的隐私期待有所不同。黄某阅读的两本涉案书籍不具有“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性”,故该案中对黄某主张腾讯公司侵害其隐私权,法院不予支持。

法院一审判决,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停止微信读书软件收集、使用原告黄女士微信好友列表信息的行为,并删除微信读书软件中留存的原告的微信好友列表信息;解除原告黄女士在微信读书中对其微信好友的关注;解除原告黄女士微信好友在微信读书中对原告的关注;停止将原告黄女士使用微信读书软件生成的信息(包括读书时长、书架、正在阅读的读物)向原告微信好友展示的行为;7日内以书面形式向原告黄女士道歉。三被告连带赔偿原告黄女士公证费6600元。 

双方当事人当庭均未表示是否提起上诉。

腾讯另两款产品也被诉侵犯隐私权

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腾讯旗下产品被指非法获取用户微信好友关系而引发的诉讼,已非首次。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2019年,许先生在江西某法院起诉“QQ浏览器”运营方腾讯公司。许先生称,“QQ浏览器”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窃取其大量隐私,不仅包括微信和QQ的头像、性别、地区、生日等个人信息,还包括微信、QQ好友关系信息。而且在“QQ浏览器”中,还找不到任何能够删除个人隐私信息的地方。

2019年5月21日,法院最终裁定:腾讯立即停止在“QQ浏览器”中获取用户微信/QQ账号中的头像、性别、生日、地区等个人信息,以及微信/QQ好友信息的行为。

据澎湃新闻报道,2019年,黑龙江王先生在使用微视APP时发现,当使用微信账号登录时,微视会获取其全部微信好友信息,并向他推送微信好友发布的视频。同样情况也发生在他使用QQ登录微视时。据此,王先生以侵犯隐私权为由提起诉讼。

王先生认为,他使用微信账号或者QQ账号登陆微视App仅是授权登录服务,微视无权收集使用其他个人信息。王先生以腾讯公司侵犯隐私权为由,在哈尔滨香坊区法院起诉腾讯,并申请行为保全禁令。2019年6月20日,哈尔滨市香坊区法院作出裁定,要求腾讯停止在微视中使用用户的微信/QQ好友信息。

上游新闻记者 李洪鹏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