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消息,伴随着 “三 !二! 一!”倒计时,2月19日晚上6点半,守候在故宫午门外的首批夜场观众正式走进故宫上元夜现场,参与故宫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的历史时刻。
对于网友关心的大规模灯光照明是否会对古文物造成损害的问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向媒体透露,此次照明设计将高新科技与文物保护有机融合,在方案制定阶段,就考虑到避免因照明对古建筑产生损害。通过设定不同灯光强度,产生光影对比,达到“见光不见灯”的布光效果。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向媒体介绍
故宫城墙首开 “太和殿还未敢尝试”
昨晚,故宫博物院首开夜场,94年来第一次在晚间免费对公众开放,举办“紫禁城上元之夜”,这也是紫禁城古建筑群第一次在晚间被较大规模点亮。昨晚,通过灯光照明及灯光布景,紫禁城内的午门—雁翅楼、太和门、东南角楼、东华门、东北角楼、神武门等区域,实现霓虹闪耀。
倒数结束,活动宣布开始。此时,在灯光的效果下,故宫文创经典名句“故宫上新了”几个大字跃然出现在午门城墙上。
故宫上新了
随着音乐转换,“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唐代崔液的《上元夜六首·其一》投射在墙上,游客们纷纷驻足吟读。
唐代崔液的《上元夜六首·其一》投射在墙上
自午门进入,是太和殿广场,东隅摆放着五个大“福”字,在灯光的照耀下颇有年味。最吸睛的是投射在整个太和门上灯景,美轮美奂。游览路线由午门西马道登午门城楼,并沿着城墙一路行至神武门出城。这组路线设计可谓别出心裁,因为在此前,紫禁城城墙并不对外开放。
整段城墙沿途每隔5米悬挂一只红灯笼,既作为装饰,也作为路引。在城墙从南往北走,天上明月高照,地下人群熙熙攘攘,灯光与雾气交融,宫殿群若隐若现。在南城墙段,《清明上河图》通过投影在一组屋脊上呈现,“效果不是像我们看的真实的作品那么清晰,但是它是一种感受,也是叫文化遗产活解的一种体验”,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
在城墙上往下俯览,可以看到城内大多殿宇,但太和殿并未加入今晚的“灯光狂欢”,单霁翔解释称,太和殿是最重要的建筑,它以什么样的形式什么样的光线来呈现,下次要进行深入研究,这次还未敢尝试。
畅音阁是清宫内廷演戏楼,每逢佳节,王公贵族多要在此看戏。昨日,故宫尝试了让这一场景再现。向北行至畅音阁附近,就能听到不远处的楼阁里,戏曲演员在唱戏,只见其身着戏服,在廊中边唱边舞,夜晚气温零度下的故宫,这一场景持续了数几小时。
步行至神武门,在这一区域可以观赏到城墙南北两侧通过艺术灯光投影于建筑屋顶上的《千里江山图卷》等绘画作品,结束“上元之夜”文化活动。
春节前两天接到任务 12天完成筹备
“这个任务来得很急,就是春节前一两天我们接到任务”,昨日,单霁翔向记者介绍,“紫禁城上元夜”活动准备时间短促,工程量大,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筹备如此大的一个活动,确实遇到过不好困难,比如“苦在找不着工人,工人回家都去过春节去了”。
期间,故宫员工白天工作,晚上义务的加班,最终经过12天的努力,昨日顺利呈现成果。“在古建筑上能够打上这样的光,对于紫禁城来说也是第一次。第一次开半夜里面观众能走进来,第一次的光线能够把它紫禁城的古建筑照亮。”谈及此次活动策划,单霁翔娓娓道来。
如此大规模的灯光照明是否会对古建筑造成损害?据故宫博物院透露,“紫禁城上元之夜”的照明设计将高新科技与文物保护有机融合,在方案制定阶段,就考虑到避免因照明对古建筑产生损害。此外,通过设定不同的灯光强度,产生光影对比,使其在夜间自然产生立体感,达到“见光不见灯”的布光效果,使照明融入建筑,让观众更充分感受到紫禁城的夜间风采。
当晚游客众多
据悉,太和门建筑主体及汉白玉台阶作为主要投影目标,用55000流明的激光电影放映机,通过激光投影技术,实现精准对位,让数字画面跃然于故宫古建筑之上。
“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也是故宫博物院“紫禁城里过大年”系列展览活动的延续。据了解,今年过年期间,“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最大的一次产品展示的集合,展品数量高达886件。
原标题:故宫首开夜场会损害古文物吗? 院长:制定方案时已考虑避免损害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