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陕西三处遗址列入世遗预备,申遗成功还要过几道关?
05-10 17:16:15 来源:新京报

石峁遗址皇城台门址。图/中国考古网

新京报消息,我国新增三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单位,分别为西汉帝陵、唐帝陵、石峁遗址,均位于陕西。

国家文物局官网显示,该局近日批复陕西省文物局请示,同意将西汉帝陵、唐帝陵分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另据《西安日报》报道,经国家文物局同意,石峁遗址也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今年以来,国家文物局还批复同意,将“万里茶道”“济南泉·城文化景观”“海宁海塘·潮文化景观”等列入世遗预备名单,并表示四川省文物局申请的“德格印经院”暂不列入。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53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另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网站上,中国已有62个项目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今年,我国良渚古城遗址将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18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申报新规则实施以后,每年申报项目数量削减,并明确向没有或世界遗产较少的国家倾斜,中国在内的世界遗产大国申遗难度增加。

国家文物局表示,针对国际上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要求愈来愈严苛的形势,我国建立了世界文化遗产专业咨询机制,实施优者列入、劣者淘汰等做法,不断加强对《预备名单》的动态管理,确保申遗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汉武帝茂陵。图/茂陵博物馆 

解读1

三大遗址都有哪些“过人处”?

西汉帝陵包括汉高祖长陵、汉惠帝安陵、汉文帝霸陵、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汉昭帝平陵、汉宣帝杜陵、汉元帝渭陵、汉成帝延陵、汉哀帝义陵、汉平帝康陵等皇帝陵墓。除霸陵、杜陵分布在汉长安城东南的白鹿原、杜东原上外,其余9座帝陵均分布在渭河以北的咸阳原上,东西绵延36公里。

西汉帝陵田野考古与研究历时百年。2006~2018年,在国家文物局经费支持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多家单位联合对西汉帝陵进行了大规模的田野考古工作,确定了所有帝陵陵区范围和基本布局,探明了各个陵园的结构、封土情况、墓葬形制、外藏坑、建筑遗址、陪葬墓等,曾入选“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006年启动了“陕西唐陵大遗址保护项目”考古调查,调查对象包括18座唐帝陵、2座祖陵和武则天母亲顺陵,近年不断有新发现。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神木市高家堡镇,距今4300年,使用约500年,被认为是中国北方早期国家的都城。这座“石头城”以一座皇城台为核心,分布着大量宫殿建筑、房址、墓葬、手工业作坊等龙山文化晚期至夏代早期遗迹,是已知规模最大的龙山时代晚期至二里头早期阶段城址。

石峁遗址发现曾入选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发掘显示,石峁城皇城台已具备早期“宫城”性质,或可称为“王的居所”,是目前东亚地区保存最好的早期宫城。

唐睿宗李旦桥陵。图/桥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解读2

进入预备名单后还要过几关?

根据申报工作规程,一项遗产要申报成为世界遗产,应该首先列入缔约国的世界遗产预备名单,并需要上报世界遗产中心至少一年,方有资格正式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网站介绍,获得世界遗产名录提名需要4个程序。

首先是本国需要确定预备名单,第二步是提交文件,文件需要尽可能详尽,确保包括必要的文件和地图。第三步是世界遗产公约授权两个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和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进行独立评估,国际文化财产保护和修复研究中心提供专家咨询。第四步是世界遗产委员会进行最终评选。

良渚古城南城墙考古发掘现场。图/良渚遗址网


解读3

中国还有多少世遗预备项目?

记者查询发现,截至目前,中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网站上更新的世界遗产预备名单,包括62项,其中有部分重复的项目,例如“华山风景名胜区”与“中华五岳”重合。这一数量仅次于土耳其的78项,居全球第二。

其中,包括一些著名文物古迹,如明清城墙、良渚考古遗址、北京中轴线、西夏皇陵、应县木塔;有著名自然风景区,如阿勒泰、青海湖、华山风景区、黄果树风景区、塔克拉玛干沙漠-胡杨林、桂林漓江风景区;有历史古城和文化街区,如凤凰古城、侗族村落、三坊七巷、黔东南苗族村落。

值得一提的是,白酒酿造遗址也被列入预备名单。中国将5处白酒酿造遗址合并进行了申报,包括泸州大曲窖池群(四川省泸州市)、水井街酒坊遗址(四川省成都市)、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四川省绵竹市)、刘伶醉烧锅遗址(河北省徐水县)、李渡烧酒作坊遗址(江西省进贤县)。

接下来,预备名单中率先正式申遗的是良渚古城遗址和古泉州刺桐史迹,推进这两处遗址申遗已经被纳入国家文物局2019年工作要点。

其中,良渚古城遗址是2019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良渚古城位于浙江,以考古学科学的证据将中国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被认为是中华5000年文明的实证,至今已经历经80余年考古。

【背景】

未来申遗或越来越难 各地需警惕“申遗热”

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数量排名第二。去年,贵州省梵净山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我国已有53项世界遗产,仅次于意大利的54项。53项中36项为世界文化遗产,13项世界自然遗产,4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其中中国自然遗产数量世界第一。

不过,由于申遗规则的变化,未来各国申遗难度都将越来越大,世界遗产大国更是如此。

2016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对《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的重要修订(第61条),2018年2月正式实施。修订后,由每年一个缔约国最多申报两项缩减为一项,同时全球申报上限由45项降低到35项,优先考虑名录内尚没有或至多有三项遗产列入的缔约国提交的遗产申报。

2017年,我国可可西里与鼓浪屿双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种情况将不再出现。

国家文物局在回复一项政协提案的函中表示,世界遗产委员会推进世界遗产均衡性的全球战略,对世界遗产大国的限制不断增多,对世界遗产大国的申报项目往往提出更高标准,这就要求我国申报项目要在各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署名文章《申遗成功 担子更重》中表示,各地不同程度存在“重申报、轻管理”现象,“申遗热”存在急功近利隐患,申遗时高度集中社会资源投入保护展示,成功后重心转向商业开发忽视后续保护,对世界遗产造成安全威胁甚至破坏。

原标题:陕西三处遗址列入世遗预备,申遗成功还要过几道关?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