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星巴克猫爪杯、炒到480元的大白兔奶茶后,上周我们又见证了一场疯狂抢购。6月3日,优衣库与当代艺术家KAWS联名款T恤发售,现场的抢购盛况,被各路媒体自媒体形容为“连环格斗”、“丧尸围城”、“丛林法则”、“太混乱、太残暴了”。“X博士”微信公号站在优衣库塑料模特的视角写道:“在这里,它看着人们狂奔、哄抢、截胡、打架、丑态百出,勾心斗角,最终被扒光并卸掉胳膊。此情此景,即便是再擅长黑色幽默的导演也拍不出来。”
疯抢行动的“始作俑者” KAWS是纽约著名的潮流艺术家,曾与许多国际大牌推出联名时尚品,这些商品的售价动辄高达数千元,相比之下,价值99元的T恤可以说白菜价的时尚品或者说收藏品。加之KAWS宣布这是与优衣库最后一次合作,在“绝版”和“99元”的双重加持之下,疯抢行动也就变得顺理成章。而且,即便完全不知道这位艺术家是何方神圣,也一样可以参与疯抢行动,毕竟无论什么尺码,买回去就可以在二手交易平台上以双倍价格出售,抢十件就能赚到千元,所以这不仅是KAWS粉丝的热潮,也是黄牛党的狂欢。
每次疯抢行动后,知识圈不乏对消费主义的批判声音。在“看理想”微信公号上,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用商品拜物教理论分析这一事件,认为遭疯抢的优衣库,是大众被轻易奴役的欲望。在消费主义繁盛的时代,人们购买商品不再是因为需要它,只是占有和享受购物带来的心理体验。购物的狂欢中,无论是生产者、销售者,还是消费者,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看似都曾是商品的主人,而实际上却都成为了商品的奴隶,成为了商品的敬拜者。
澎湃新闻署名“戴桃僵“的文章具体分析了商家采用的饥饿营销手段,以及推波助澜的媒介奇观。该文认为,通过赋予商品以稀缺性以刺激消费的手段在消费品市场上屡见不鲜,限量、限时和配货都是饥饿营销的常用手段,也成为成为品牌扩大自身影响力,增强自身附加值的常用手段。而智能手机与社交媒介的发展扩大了饥饿营销的实际效果,进一步制造了所谓的“媒介奇观”。优衣库的抢购者可能有许多是投机倒把、囤积居奇的“黄牛”而非真正的消费者,但当他们被呈现在网络图片和小视频中,其实际身份和行为动机变得不再重要,整个事件变得充满戏剧性,所有被记录者都成为表演的一部分。这些媒介奇观本身也成为了被消费的东西,满足所有观看者的心理匮乏。而反过来,奇观的生成继续刺激新的商品生产与疯抢行动,资本基于奇观获得扩张的重要平台。
对一件衣物的消费转化为文化的、心理的、意义的消费,薛芃在《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写道:“优衣库的99元T恤打破了这个KAWS的价格神话,某种程度上来说,疯狂抢购的人们不只是图便宜,更是希望找到一种文化上的认同感,也是品位和圈层划分的一个符号。”
近几年,这种认同消费越来越以“IP”的具体形式呈现。在优衣库抢购事件中,KAWS就是这个IP。“刺猬公社”微信公号署名“骆北”的评论认为:“只是多印了一个形象,一件普通T恤的销量就能翻几十甚至几百倍。……这几年,不管哪个行业,都在走IP化的路线,IP符号简单可辨识,可以直接代指某种精神、审美和价值观,对其有认同感的人会有十分强烈的消费欲望,‘商品-IP-消费者’是比‘商品-消费者’更稳定的抵达路径,从商家到IP合作方到消费者都认同这条路径,且屡试不爽。……现代社会的各种媒介形式都在不遗余力地加深人们对这些IP的认知度,尤其是这个IP所代表的价值理念和文化认同,这是更根本的东西。”
换而言之,人们也逐渐放弃了对自身理念和情感的主动表达,习惯了用一个接着一个的IP,来进行价值的确认、品味的呈现和情感的宣泄。这也是一个丧失自身的主体性而屈从于权威的过程。
IP自身也处于膨胀扩张之中,不断击穿圈层的界限,追逐更大的受众市场。优衣库方面曾将与KAWS的合作评价为“大力拓展了潮流和创作的民主化”。而界面新闻的评论认为,疯抢的优衣库背后是IP在时尚界的通吃运作。虽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KAWS是谁,但这并不妨碍购物者知道KAWS与其他国际大牌的联名商品售价高达数千元,而优衣库只卖99元。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抹平了奢侈品牌与平价时尚品牌的消费差异,透露了IP希望在奢侈品市场和大众市场进行全方位传播,或者说全方位收割。
面对宰制性的消费主义逻辑与大行其道的IP热潮,澎湃新闻的一条评论展示了以戏谑对抗荒谬的姿态:“买到的人现在已经不敢穿了,怕被别人以为是爬卷帘门买来的。”
原标题:澎湃思想周报丨丰裕时代的人造匮乏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