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国际头条微信公号消息,热播的纪录片《美国工厂》令全球目光聚焦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记者近日在那个“锈带”城市采访时,看到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废弃厂址上建起中国汽车玻璃制造工厂的生动案例,为人们探索全球化下中美经贸合作的积极意义提供了绝佳范本。
“我的许多同事失去了一切”
回望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时,代顿市未能幸免,昔日这里通用汽车公司的一个装配厂宣布倒闭,上万员工下岗。经济寒冬来得猝不及防,而后数年民生凋敝,城市毫无生机。
“那个场景让人心碎。我的许多同事失去了一切,没了房子和汽车,甚至家人也各奔东西。”曾在装配厂工作长达7年的香农·达夫叹息道。
失业后,达夫成了家庭主妇,那时她觉得这辈子再也没有可能在当地找到车企工人这样的好工作了。
通用汽车的厂房一搁置就是6年。“我和家人无数次开车经过那片荒凉的土地。我总是想,究竟什么时候能有人来把它改造振兴。”当地人杰斯·贝利说。
“我在福耀学到更多技能”
代顿的居民们终于等到了那一天。
2014年,中国福耀集团买下代顿市郊莫瑞恩的原通用汽车厂房,将之改造成玻璃设计和制造工厂。当地社区欢欣鼓舞,人们看到了老工业区复兴的曙光。
7月27日,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地区莫瑞恩市的福耀玻璃美国有限公司,一名员工检验玻璃外观。新华社发 王铁汉摄
俄亥俄州众议员尼拉杰·安塔尼说,能引进一个同样隶属于汽车行业的大型公司在通用原址上落户,对地方政府和民众来说意义重大。
对当地居民来说,最大的收获是有两千多人找到了一份工资待遇不错、能学到技术又有晋升空间的工作。
24岁的克里斯托弗·科马克4年间在福耀从小时工做到了夹层包装车间主任。他说多亏了福耀,他能像父亲和祖父一样从事汽车制造业的工作。
“这是我能找到最好的工作了。我会继续努力,争取继续晋升。”科马克说。
达夫是在福耀美国有限公司工作了4年半的元老级员工。与此前在通用永远重复为汽车安装顶棚的简单劳动不同,在福耀,达夫可以胜任夹层玻璃装配线上的任何工作。
她说:“知识就是力量,我在福耀学到更多技能。我喜欢被委派不同任务,这让每天的工作都很有趣。”
福耀玻璃美国有限公司的玻璃生产线。新华社发 王铁汉摄
除了直接招聘,福耀在代顿的这个全球最大汽车玻璃单体工厂每多创造1个直接就业岗位,就能在供应链上间接为当地创造2到3个工作机会,因为物流公司、建筑商、垃圾处理厂等需要更多人力。
“感到自己被足够尊重”
但是,福耀在代顿落地生根并非一帆风顺。如何处理文化隔阂带来的沟通不畅,如何让公司文化深入人心,如何融入当地社区,都是摆在福耀面前的难题。
消除语言障碍是第一步。就如纪录片里展示的一样,美国员工和中国“技术师傅”之间在沟通不顺时需要借助手机上的语言翻译软件,遇上紧急问题时双方也会因为互相听不懂而抓狂。
但随着时间推移,中方员工英语取得进步,美方员工也记住了工作中会使用到的高频词汇。科马克说,经过几年磨合,现在中美员工在工作期间沟通已经没有障碍。
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的一家车行,一名工作人员将福耀玻璃装上一辆汽车。新华社记者张凤国摄
福耀北美集团总裁刘道川说,公司下大力气给员工营造家的氛围并让美国员工感受到自己被足够尊重。
员工食堂提供2美元一餐的热食,逢年过节公司会组织庆祝活动。此外,公司推出“一对一”培训项目,“中国师傅”倾囊相授,手把手地把美国员工教成熟练技工。
为了让员工对中国文化和福耀的企业文化有更直观的认识,福耀在春节期间组织优秀员工到中国旅游并参观福耀在中国的工厂。
科马克参加了其中一次中国之行,去了北京、天津和青岛等多个城市。他告诉记者,中国工厂里的生产设施和技术让他大开眼界。他同时了解到,中国工厂包吃包住,工人们过着集体生活,这和美国的情况非常不一样,也让他对中美文化差异有了更深体会。
公司还设有员工困难帮扶基金,帮助生活上有困难的工人,向符合申请条件的工人提供500-3000美元补贴。
“他们确实在好好照看我的家乡”
除了带来就业机会,福耀还积极为当地社区服务,定期向当地医院、公立学校和救灾组织捐款。
今年5月,龙卷风席卷代顿后,福耀第一时间向受灾地区捐赠瓶装水,并组织员工志愿者为当地约750名受灾居民和救援人员提供了热腾腾的饭菜,以便帮助受灾居民重建龙卷风中遭损毁的房屋。
贝利说:“我一直很感激福耀为我们社区所做的贡献。他们确实在好好照看我的家乡。”
福耀玻璃美国有限公司的合片生产线。新华社发 刘道川摄
贝利是汽车玻璃维修公司赛夫莱特的采购经理,而赛夫莱特是福耀的主要客户之一。如今,她几乎每周都要前往福耀洽谈采购事宜。两家公司一年有数百万件产品的生意往来,大多数玻璃都产自代顿。
贝利说,由于福耀在这里落脚,其他制造业企业也随之回到代顿,社区正逐渐恢复原貌。
福耀的成功让当地对中国企业充满信心。代顿地区商会会长菲利普·帕克表示,代顿希望看到更多中国企业来此投资形成协同效应。
蒙哥马利县社区和经济发展部主任埃里克·柯林斯说,当地正在努力降低跨国公司在该地区开展业务的风险,希望更多中国公司了解到这一信息,放心前来投资。
彼此尊重、努力沟通、寻求理解
总能找到共同前行的路
美国纪录片《美国工厂》讲述的是一家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经营的故事。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这部讲述两国产业合作的影片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
撇开影片中有关劳资关系、企业工作环境、人物形象塑造等剧情的是非曲直不谈,这部纪录片至少在发挥一种积极作用:有助于中美民众相互了解,有助于沟通中美社会人心。
图片来自网络
通过这部影片,中国观众可以了解美国的相关法律、民众的生活状态和思维方式,相信美国观众也一样会感受到中国人的情感世界和中国式企业文化。
相比当前美国一些人鼓噪中美“脱钩”、中美“文明冲突”,这样着眼于反映中美合作交流的影片,应景,写实,且有意义。
不可否认,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如今仍然缺乏相互了解,尤其是美国社会对于中国的认知依然存在扭曲。
要避免和消除误解,迫切需要更多地拉近彼此距离,不带成见地去理解对方的文化传统、对方的现实国情、对方人民的感情世界。求同存异,才是相处之道。
纪录片提到,中国企业在赴美投资经营过程中,经历了一些摩擦乃至挫折,但这也正是相互了解、相互适应、共同前行的过程。人与人之间如是,企业与企业之间如是,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如是。
影片中有个情节,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即将替代这家美国工厂的部分人力,技术升级带来失业等挑战。这一摆在世界面前的问题,难道不是两国应当携手合作共同迎接的挑战吗!
影片中还有个情节,中美员工在中国企业总部一起欢度新年,快乐的气氛感染了所有人。一位美国员工动情地说,这是个有些分裂的世界,但“我们是一体的”。难道这不是许许多多与中国合作的美国企业的心声吗!
彼此尊重、努力沟通、寻求理解,总能找到共同前行的路。
原标题:《美国工厂》里的厂工有话说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