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文灏(1889-1971年),字咏霓,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中国地质学的拓荒者和奠基人。青年时代留学比利时,获地质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地质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代理校长等职。1938年来渝,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等职。1944年组建重庆缆车特种股份有限公司,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条客运缆车——重庆望龙门客运缆车。新中国成立后,翁文灏历任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常委等职。著有《中国矿产志略》《甘肃地震考》《地震》《锥指集》等。
一、中国地质学的拓荒者
翁文灏早年赴欧洲留学,在比利时鲁汶大学专攻地质学。1913年,翁文灏获地质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
翁文灏学成回国时,正值地质学家丁文江等人创办地质研究所。翁文灏受邀担任研究所讲师,主讲矿物学、岩石学等课程,并用法文编写了《地质学讲义》(系中国人编写的第一本地质学讲义)。1922年,翁文灏继任地质研究所所长。他十分重视野外实地调研,亲自带领学生到中国各地实地调查,在实践中求真知,为中国培养出第一代优秀的地质工作者。
同年8月,翁文灏作为中国唯一代表,赴比利时出席第十三届国际地质学大会,在会上发表多篇论文,一鸣惊人。会议结束时,他当选为国际地质学会副会长。1924 年,他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会长。之后,他相继发表《中国山脉考》《中国地理学中的几个错误的原则》《中国地势》《中华民国新地图》等著述,奠定了其在中国地质学界的中心地位。
1926年,翁文灏应邀出席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三次太平洋科学大会,在会上首次提出“燕山运动”理论,引起地质学界的震动。这一理论是20世纪中国和太平洋区域地质学研究的重大成果,使“环太平洋构造”这一全球概念,具有了完整而现实的内涵,充分说明中国大地构造学说从一开始就是世界大地构造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成功开采玉门油矿
1937年,翁文灏出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主管中国战时工业生产及经济建设。抗战期间,石油成为中国最珍稀的战略物资,简直到了“一滴石油一滴血”的地步。面对国外地质学者“中国贫油”的断言,翁文灏下定决心,要创办中国自己的石油工业。
结合多年勘探所得,翁文灏经过科学论证、认真比较,决定集中开发位于甘肃的玉门油矿。1938年,兰疆铁路通车,为玉门油矿的开发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翁文灏说服国民政府批准了玉门油矿的开采计划和500万美元的经费,同时召集国内一大批优秀的地质学者,成立了玉门油矿勘探处。由于缺少勘探所需的钻机,翁文灏亲自找到中共领导人周恩来,请求将陕北根据地的两台钻机调到玉门勘探石油,这一请求得到周恩来的大力支持。凭借这两台钻机,玉门油矿于1939年8月探出油层,日产原油10吨。玉门油矿钻探成功后,翁文灏在玉门建立了大炼油厂。到1942年,玉门油矿年产汽油5000吨。玉门油矿为抗日战争提供了宝贵的能源,为中国石油工业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更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立足本职关注民生
重庆是山城,人们出门就要爬坡上坎,从轮渡码头到城内大街,往往要攀爬几百步石梯,出行艰难。翁文灏非常关注民生,为改善百姓出行状况,1944年,他牵头组织国民政府经济部、重庆市政府和中国桥梁公司,联合成立重庆缆车特种股份有限公司,在人口流动量最大的望龙门码头修建客运缆车。望龙门客运缆车于1945年5月竣工运行,轨道全长178米,是中国第一条客运缆车。
新中国成立后,翁文灏历任政协第二届、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委员、常务委员等职。同时,他继续专注于中国的地质事业。作为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第一位撰写中国矿产志的学者、第一张着色全国地质图的编制者、第一位系统而科学地研究中国山脉的学者、“燕山运动”理论的首创者、第一个油田的组织领导者……翁文灏实现了中国地质学上无数个“零的突破”,在矿床学、地理学、地震学方面作出了许多拓荒性贡献,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影响深远。
《中国矿产志略》
原标题:站在科技前沿的近现代重庆历史名人(三):翁文灏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