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消息,2019年12月底,50岁的张船快站在渔船上望着不远处哥哥的渔船,眼神有些迷茫。这是他捕鱼生涯的最后三天,许多渔民早已将渔船拖上了岸另谋出路,但他仍有自己的纠结。
2019年12月底,张船快的哥哥将捕到的唯一一条鲢鱼从渔网中取出。本文图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陈雷柱 图
根据国家部署,2019年底以前,要完成长江水生物保护区渔民退捕,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2020年底以前,完成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除保护区以外水域的渔民退捕工作。
根据这一部署,九江市制定了相应的退捕禁捕实施方案,全市上万渔民将在2020年底以前全部实现转产转业,张船快所在的湖口县作为江西省和九江市的试点县,在2020年1月1日前,820多名渔民全部上岸。
2019年12月30日,湖口县农业农村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湖口县所有的渔船渔具已基本回收销毁完毕,很快将安排渔民培训,安排再就业,并发放相应的补助款和过渡期生活费。
张船快说,湖口县制定的退捕办法此前已经公布,一部分渔民已经实现转产专业,但仍有一部分渔民因为年龄偏大,没有文化,学习和适应能力偏低而显得无所适从,捕鱼对于他们这些搞了一辈子鱼的老渔民来说,不光是谋生的手段,也是生活的方式,“很多老渔民仍在转产与退休之间犹豫不决。”
九江市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目前九江市涉及禁捕退捕的渔民约有13900多人,有关部门已经掌握到渔民转产转业困难的实际问题,需要地方财政配套兜底解决。很多渔民也意识到,随着长江生态的破坏,“越捕越穷”的情况今后将越发严重。“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渔民在政府的扶持和帮助下尽快上岸。”
2019年12月30日,鄱阳湖与长江干流交汇处的江面上只剩下大型货船。
最后的“丰收”
2019年12月底,作为长江中下游重要水域的鄱阳湖,水面上已经少有渔船,张船快站在一条长约13米的渔船上,看着周遭不时经过的货船,他觉得自己快要被这些大型船只淹没了。不远处是张船快哥哥的渔船,兄弟两人的小船之间,撑开了一条长约百米的渔网,江风呼啸,将渔船上的国旗吹得猎猎作响。
张船快望着渔网撑开的地方,目光几乎没有从那里移开过。渔船在湖面上缓慢行进,大约一小时后,他与哥哥的渔船逐渐靠拢,最终并到一处,兄弟二人快速走到船尾,左右手交替着将渔网一点点收上渔船,这个过程大约持续了2分钟,他们在一个多小时的行进和等待中,最终只收获了一条不足10斤的鲢鱼。
兄弟二人相视苦笑,没有人说话。很快,他们将渔网整理整齐,继续开船、撒网,张船快布满老茧的双手在1摄氏度的气温下被冻得通红,他右手虎口和手背在收网时被划出两个血口,他将左手轻轻叠放在右手手背,继续望向湖面上渔网撑开的地方。
过去的数十年间,张船快每年有9个月时间都是这样度过的,他与哥哥的渔船在鄱阳湖和长江的水面上分分合合,在一次次撒网和收网间撑起了两个家。在每年夏末秋初的捕鱼旺季,他们一趟能捕到数百公斤鱼,有时一天就能卖好几千元。到了冬季,一趟只能捕到两三条鱼,甚至一条鱼也捕不到。
在江西省湖口县,大约有820多名渔民,但像张船快这样,没有耕地也没有副业的专业渔民数量还不到总体的一半,他们被称为“失地渔民”。
张船快说,每年冬季,很多渔民都会选择上岸务农或搞搞副业,但一些年龄偏大、没有其他技能的失地渔民,通常都只能坚守在渔船上,“虽然鱼少,气候条件也比较恶劣,可多少能有点收成,毕竟一家人还都等着吃饭。”
与往年相比,2019年冬季长江鄱阳湖口水域的渔船少了很多,他们正在经历一场巨大变革,这是数百年来渔民们面对生态环境第一次作出的全面让步,也让他们面临生存的考验。从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水生物保护区渔民退捕,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其中包括长江及鄱阳湖在湖口县的相关水域。
张船快说,很多渔民的渔船都已经被拖上了岸,有人在两三个月前就已经开始另谋生路。但还有一些人像他一样不知所措,“尽管捕鱼旺季已经过去了,但不管捕到多少鱼,对我们这些人来说,都是最后的丰收。”
渔与鱼
张船快的祖辈世世代代都以捕鱼为生,他在1970年出生在父亲的渔船上,从小在渔船上长大,渔船、渔网在过去的50年间,几乎是他生活的全部。他说,国家为保护长江生态环境,要实施全面禁捕,这个道理他想得通,“但我内心是舍不得的,离开渔船,我不知道我还能干什么。”
张船快回忆称,小时候,家里没有房子,一家人就住在父亲的木船上,一年四季都在水上度过,直到7岁以后他们才有了自己的家。张船快的家里有兄弟七人,哥哥们到了上学的年纪都会被送上岸,寄宿在亲戚家里,每天走读上学。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机械化捕鱼的普及,渔民的产量达到质的飞跃,收入得到明显提升。此后不少渔民在岸上置办了房子,他们的生活及生产方式也从此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张船快说,他们这一代渔民见证了那个时代的伟大变迁,也比任何人都更清楚,为他们带来改变的是那一条条他们赖以生存的渔船,因此,他只读到小学三年级,十一二岁的时候就在渔船上和父亲一起捕鱼。
在张船快的记忆里,已经找不到太多关于上学的回忆,大部分都和长江、渔船、渔网有关。他说,对于他们这些渔民的孩子来说,捕鱼是一项不需要人教,随着一点点长大,自然而然就能学会的生存技能,从划船到撒网、收网,再到后来机械化捕鱼使用柴油机开船,一切技巧都像是从血液里渗透出来的一样,一碰就会,“我活了50岁,从没想过改行,现在却不得不离开。”
和张船快一样,生活在湖口县的许多渔民舍不得上岸,除了对江河割舍不下的感情,更多的是对生计问题的担忧。56岁的梅燕安与丈夫张华文一同捕鱼已30多年,直到湖口县长江及鄱阳湖相关水域全面禁捕前一天,他们才将渔船拖上了岸。
禁捕前,张船快站在渔船上,神情茫然。
自从两年多前第一次听说长江流域要禁渔,梅燕安与丈夫就一直怀揣不安,这种不安一直持续到今年10月份前后,农业农村局正式通知了禁渔的时间和方案,此后的几个月他们又陷入了转产与退休的纠结当中。她说,渔业是渔民数百年来与江河的羁绊,捕鱼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依靠,上岸转产对于他们这个年纪的失地渔民来讲,充满不舍与未知。
梅燕安说,在整个长江流域一直流传着一句话——渔民是饿不死的——在过去的数百年间,不管是否风调雨顺,渔民始终有饭吃,“这一次,我也不得不为生计发愁了。”
退江离湖
2019年12月30日,湖口县农业农村局陆续与全县的820多名渔民签订了退捕协议。在这之前,大部分渔民都已经将渔船拖上了岸。在湖口县北门码头附近,每隔一段便能看到数十条渔船散乱停放在岸边,渔民们说,有一部分渔船渔具已经被回收销毁。
湖口县北门码头附近岸边停放着许多渔船。
湖口县位于九江市东部、长江中下游南岸、鄱阳湖北畔,是江西水上北大门和长江中下游的分界线,具有“扼江控湖”的地理优势。对于生活在这里的渔民来说,鄱阳湖与长江干流在过去的数百年间都是他们的“作业区”,作为江西省和九江市此次禁渔工作的试点县,湖口县被要求在2020年1月1日前率先、全面实现禁捕退捕。
对于梅燕安等渔民担忧的问题,湖口县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按照湖口县长江及鄱阳湖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要求,禁捕退捕工作要积极稳妥引导渔民转岗就业创业,保障渔民基本生计;要规范有序推进各项禁捕退捕工作,健全矛盾排查机制,畅通问题解决渠道,完善应急处置预案,确保于2019年12月31日以前全面完成湖口县长江及鄱阳湖水域禁捕退捕任务。
上述工作人员称,湖口县全县600余户820余名渔民在2019年12月下旬,渔船渔具已基本回收销毁完毕,很快将安排渔民培训,安排再就业,并发放相应的补助款和过渡期生活费,“2020年1月1日以后,我们将加大江面及湖面上的巡查力度,严防偷捕。”
九江市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称,目前九江市涉及禁捕退捕的渔民约有13900多人,在禁捕工作开始前,各县(市、区)根据本第实际情况,通过实地走访、实物丈量识别、现场查验、登记造册、重点座谈、信息交流等方式,掌握了退捕渔民的身份、家庭情况、文化水平、船网信息、土地资料、社保医保、就业需求等基本情况,确保相关工作有序推进。
上述工作人员称,通过前期的摸底和调查,有关部门已经掌握到渔民转产转业困难的实际问题,需要地方财政配套兜底解决渔船回收、社保医保、过渡期生活补助、就业引导培训等诸多问题。实际上,很多渔民已经意识到,随着长江生态的破坏,长江水生物的数量跟种类都在减少,“越捕越穷”的情况今后将越发严重,“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渔民在政府的扶持帮帮助下尽快上岸,如果没有政府参与,转产转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将会是渔民想做而做不成的大难题。”
原标题:长江大保护|末代渔民①:九江上万渔民上岸,转产还是退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