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消息,丹麦广播公司5月30日推出特别报道,揭露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丹麦国防情报局接入丹麦互联网获取原始数据,以监视、监听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内的欧洲多国政要。
报道说,丹麦广播公司与瑞典、挪威、德国和法国媒体合作,在丹麦国防情报局内部知情人士提供线索的基础上,在一项针对丹麦国防情报局的秘密内部调查中发现了“惊人的结果”。这个代号为“邓哈默行动”的内部调查报告于2015年5月完成,其中一个重要结论是,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与丹麦国防情报局合作,可有目的地接入丹麦的互联网获取数据,从而能够秘密监视、监听目标国家元首,如默克尔以及法国、瑞典、挪威等盟国领导人和高层政治人士。
对于此次新闻媒体揭露的事件,涉及的欧洲各国反应都非常强烈。
丹麦国防大臣布拉姆森对媒体爆料的信息表示:“政府不能对媒体或者其他人提供的情报发表公开评论。情报只能在议会的相关委员会中讨论。但是可以笼统地说,不能接受对亲密盟友的系统性窃听。”
瑞典国防大臣胡尔特奎斯特表示,已经联系了丹麦国防部并且要求对方给出明确回复;瑞典也与德国、法国和美国进行接洽,需要了解有关此事的“全面信息”。该事件是对瑞典“政治人物的间谍活动”。“现在这样的事情发生了,我们就必须以保护瑞典的利益为出发点。”他表示,瑞典无法接受亲密盟友之间如此监听行为,这是一个“原则问题”。
瑞典国会议员霍尔姆对监听事件予以严厉批评。他表示,监听事件“太离谱,令人非常生气”。“我们需要知道谁在什么时间、以何种方式被监听,发生这样的事令人感到震惊,感觉回到了冷战时期。”
挪威政府也要求丹麦政府立即对相关报道作出回应。挪威国防大臣巴克-延森称,将“严肃对待”这一事件。
5月31日,默克尔与法国总统马克龙以远程方式共同主持第22届法德部长联席会议。默克尔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德法很久以前就与美国情报部门就监听一事进行沟通,德方希望美方作出澄清的态度没有变。
德国前外长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对德国媒体说:“我认为这是一桩政治丑闻。”
德国联邦议院负责调查此前美国监听事件的委员会负责人帕特里克·森斯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情报部门背后的驱动力“不是友谊,也不是道德伦理,而是对利益的追逐”。
马克龙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如果消息准确,显然这种监听行为在盟国之间是不可接受的,在欧盟伙伴之间更不可接受。
法国主管欧洲事务的国务秘书博纳在接受法国新闻台采访时明确表示,他不清楚媒体指称被美国监听的法国官员的具体身份,但如果美国情报部门通过丹麦来监听欧洲政要的做法被证实,其性质将“极其严重”,并将对欧美之间的合作产生后果。博纳称,目前应当去核实丹麦是否在与美国的情报合作中犯下错误,以及美国是否确实对欧洲政要实施了间谍活动。
△法国主管欧洲事务的国务秘书博纳
著有《斯诺登事件:美国如何监视全世界》一书的法国通讯技术专家勒非布尔对法国新闻台表示,他对媒体曝光的内容一点都不感到惊讶,并认为美国的监听行为仍在持续。勒非布尔直白地说,欧洲对于美国国家安全局来说就是“免费的午餐”,美国不会愿意放弃这样的情报霸权,因为欧洲国家尤其在软件层面上对美国的情报工作有所依赖。因此,面对再三曝出的美国监听事件,欧洲的回应通常显得无力。
素以“网络安全卫士”自居的美国,实际上一直在对欧洲盟友大搞间谍活动。
2013年,美国前防务承包商雇员斯诺登通过媒体揭露美国政府广泛监听国内外电话及互联网通信,在国际上引发轩然大波。默克尔的手机也在美情报机构监听范围之内。这位德国总理给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打电话,称这是“严重背弃信任”之举。
△法国三任被美国监视、监听的前总统
“维基揭秘”网站2015年6月就曾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于2006年至2012年期间监听法国三任总统一事,当时在法国国内引起轩然大波。时任法国总理瓦尔斯就在接受议会质询时称,这种监听行为严重践踏了法美两国关系,以及两国赖以生存的信任精神。
“维基揭秘”曝光的文件还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甚至根据监听的信息写成了详实的报告。有内容称,2007年当选的法国总统萨科齐早知道美国在窃听自己,当时的法国驻美大使维蒙在萨科齐2010年访美期间曾因此向美方表达不满。而美国国家安全局在报告中写道,“尽管他表达了不满,但美国仍将继续窃听法国,这一方针不会改变”。
近年来,美国一直坚持着这一监听方针。2020年8月,据丹麦媒体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丹麦国防情报局可自由获取包括丹麦公民隐私信息在内的互联网原始数据。11月,丹麦媒体报道称,美国曾对丹麦政府及其防务产业以及其他欧洲防务承包商展开间谍活动,以获取相关国家战机采购计划的信息。
分析人士指出,最新曝光的丑闻再次暴露了美国我行我素持续监听欧洲盟友以维护自身利益的霸权主义心态。这将令美欧修复关系的努力面临新挑战,“美国优先”政策给跨大西洋关系留下的深深裂痕将愈加难以弥合。
原标题:窃听风波持续发酵 美欧裂痕可否弥合?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