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14年前曾因救火全身烧伤60%,如今他仍战斗在消防一线
11-09 10:16:52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5月12日,张志添同志积极参加全省“砺剑粤西”地震救援跨区域拉动演练。 通讯员吴泽供图

张志添

福建漳州人,出生于1980年,1997年入伍,1999年5月入党,现任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湛江支队工农站站长助理。入伍24年来,张志添兢兢业业,一心为民,共参与救援4000余次,疏散抢救群众1000余人,挽救经济损失数亿元。

何博 湖北应城人,中共党员,1987年9月出生,2005年12月入伍,2007年9月入党,2010年保送至武警昆明消防指挥学校学习,历任战士、班长、学员、代理副中队长、副中队长、中队长、站长等职务,现任柳州市柳北区柳北消防救援站站长,三级指挥员消防救援衔。

涂颜淼 福建尤溪县人,1973年5月生,1991年12月入伍,1995年10月入党,作为福建消防史上首位“兵王”,凭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南方都市报消息,11月4日,首届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模范和消防忠诚卫士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30位在一线的消防工作者获评“中国消防忠诚卫士”的荣誉称号。其中,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湛江支队工农站站长助理张志添为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者。

一袭“火焰蓝”,不高的个子却时刻保持挺拔的身姿;白色大檐帽下,黝黑的脸庞透露着坚毅的眼神,这是被称为“红门兵王”的张志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展现出共产党员不平凡的勇毅担当。在新时代消防救援事业新征程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张志添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三等功10次。

“当尖兵”

从零开始 主动加入消防救援队伍

张志添成长于福建漳州的大山里,从小放牛砍柴、开荒种地,吃苦的事情一件也没落下。1997年12月,17岁的张志添应征入伍。从走出大山那一刻起,他便立下了“当兵就要当尖兵”的志向。

刚入伍时,由于个头不高,张志添被分配当通信兵。他心里不服气:“不能与敌人正面对决,怎么能算一个真正的兵?怎么能保护好老百姓?”于是,他狠下一股劲,那时不管刮风下雨,每天他都坚持早操10公里长跑、100个单杠、100个双杠,把自己练得“上台阶要用手撑,吃饭手都在抖”。

一年后,张志添加入中国共产党。2000年,他主动申请加入消防救援队伍。当时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进入消防队伍,他毅然答道:“因为消防员离战场更近,离火场最近,能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

彼时,张志添将自己定位为第一年入伍的新兵,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别人练习他加倍练,别人休息他偷着练。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小磕小碰天天有、大碰大伤三六九,是对他最好的写照。

谈起进消防队伍后的第一次抢险救援,张志添印象深刻。当时,一个服装批发市场着火,张志添打起十二分精神抢险,却由于经验不足,不知该如何下手。此后,张志添更加勤学苦练。知识不够,他就用千百次的实践经验来弥补;技能不强,他就用双手和汗水去磨炼。天道酬勤,凭着不怕吃苦的劲头和日夜不辍的韧性,张志添实现了从消防“菜鸟”到业务尖子的成长进化,成了消防救援队伍的业务标兵。

张志添深知,消防救援队伍养兵千日、用兵千日,做一名消防人,便是“24小时执勤备战,365天枕戈待旦”,必须练就真本领、硬作风。对所有的车辆装备,张志添了如指掌、驾轻就熟;改制转隶后,为了应对“全灾种”救援任务,张志添到香港等地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取得了危化品事故处置、舟艇驾驶、急流救生、绳索救援、院前急救等7个资格证书,成为素质全面的灭火救援能手。

自身战斗力得到提升,张志添清楚,单兵作战,战斗力始终有限,在重大险情面前,集体的力量才是制胜的关键。

于是,张志添着力与队伍共生共长,用自己这个“刀尖子”把队伍锻造成“尖刀子”。看到队伍里的新人,他总是想起当年的自己,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去帮助年轻人更快成长。在张志添的带领下,队伍里你追我赶、扛旗夺标、虎气生生,先后26次在全省消防比武竞赛中摘金夺银。

24年来,张志添手把手帮带出班长骨干200余人、新消防员1000余人,所在单位获评“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消防部队示范单位”“全省消防救援队伍标兵单位”等荣誉,1人荣立一等功、7人荣立二等功、52人次荣立三等功。

“消防铁教头”

平均每年要参与200多场抢险救援

20余年来,张志添平均每年要参与200多场抢险救援,是队内公认的“消防铁教头,驻地守夜人”。有队友形容他,不是在救援现场,就是在去现场的路上。每逢紧急任务,张志添总是冲锋在前:“做一名消防员,就应该在危难时刻冲得上,生死关头豁得出,这是我们义无反顾的抉择。”

2015年10月4日,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强台风“彩虹”席卷湛江,最高风力达18级,整个城市一片狼藉。

当时,湛江霞山区富多煤气公司3个液化石油气储罐大面积泄漏,1公里外都能听到刺耳的泄漏声,罐区白汽弥漫、气味刺鼻。情况万分危急,附近村庄工厂数万名群众全部紧急疏散。更为严峻的是,周边还有东兴炼油厂、新奥燃气、中海油等10多家危化企业,泄漏的三个球罐顶上喷射出的气柱有四五米高,哪怕一个雷击、一点火星、一丝静电,都有可能引发连环爆炸。

生死存亡的关头,必须有人挺身而出。张志添响亮回答:“我是老党员,我上!”

球罐的检查梯被吹断,凭着一张竹梯和一条安全绳,张志添携带器材,顶着狂风暴雨徒手攀登。他被大风吹得东摇西摆,爬一节滑一节,滑一节爬一节,短短20米,足足用了30多分钟。

终于登上罐顶后,强劲的气柱在耳边啸叫,张志添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泄漏口高压气体疯狂喷射,张志添多次尝试堵漏都失败了。他没有灰心,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哪怕是牺牲自己,哪怕是回不去了,也要把泄漏口堵住!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在反复摸索中,张志添用杠杆压住木塞,边锤边压,1锤、10锤、100锤……终于将木塞锤进泄漏口,3号、2号、1号罐相继封堵。

爬过人生中最长的20米,经过4个小时的鏖战,爆炸危机终于解除,张志添却由于虚脱晕倒被送往医院。

霞山堵漏只是张志添出生入死的一个剪影。在危难面前,他曾无数次逆行——

2008年,湛江廉江市一居民楼发生火灾,他只身深入火场救下5名被困人员,他清楚地记得,当时楼里的温度高到连拖鞋都被融化了;2013年,湛江开发区一公司发生氨气泄漏,他带领攻坚组成功关闭泄漏阀门,避免爆炸事故。同年吴川发生特大洪灾,张志添巧用轮胎和木板制作“救生舟”,成功救出15名被困群众;2015年,湛江雷州市一商住小区大火,楼道全部被烟堵住。他驾驶78米高的云梯车,救出60余名被困群众。

“为了人民我可以牺牲一切”是张志添在一次请战书上作出的庄严承诺。他如是说,也如是做。

“群众就是亲人”

助残、助学等捐款累计5万余元

对张志添而言,驻地就是他的故乡,群众就是他的亲人。

身为农家子弟,张志添一贯省吃俭用,甚至有点“抠门”,一双几百元的篮球鞋盯了好久也不舍得买,仅有的一套西装还是结婚时哥哥送的。但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他却“一改本性”,非常大方。

近年来,张志添进行助残、助学、扶贫等,捐款累计5万余元。他始终怀着对百姓的朴素情感,从未改变、日久弥深。在敬老院,有他照料孤寡老人的场景;在中小学,有他助学的身影;在旱灾季,有他为民送水的足迹。张志添说:“自己拥有的已经够多了,想为需要帮助的人做点什么,希望他们能过得更好。”

2020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阻击战猛然打响。原本打算回老家过年的张志添,主动放弃休假,第一个报名参加“党员突击队”,组建全省消防救援队伍首个“党员先锋岗”。

湛江作为广东与海南之间的交通要道,大量疫区过路旅客滞留,全市10家定点医院,14家定点留宿宾馆酒店中,共留宿湖北籍人员近700人,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应急救援处置压力同样不小。

为此,张志添率先研究制定涉疫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填补技术空白,消除安全盲点;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对32家重点企业开展防火巡查、指导培训,完成10个村居消毒消杀,搬运抗疫物资1000余件次。

2020年2月13日深夜,湛江坡头区下屋坡村一座房子着火,张志添和队友们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救援。救援行动开始前,张志添叮嘱每名队员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逐一检查防护装备的密闭性。经过20多分钟的紧张战斗,张志添带领队员成功控制火灾,安全转移屋内两个煤气瓶,未造成人员伤亡。救援结束后,张志添组织队员对车辆、人员、装备进行全面洗消,确保入室前的绝对安全。

“对于工作,战友们给我打了90分,对此,我问心无愧;但是,对于家庭来说,我只能给自己打59分。”在张志添心里,对群众的爱有多深,对父母妻儿的歉疚就有多深。

2006年,接到父亲病危通知,他匆忙从任务上返乡探望,途中却收到了父亲去世的噩耗,他在车上泣不成声。3个月后,母亲病危,他本应在床前尽孝,却没能见上最后一面,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了他永远的痛。对于妻儿,他同样愧疚,结婚没有婚礼,婚后1天便紧急重返战斗岗位;儿子出生没有在身边,也没有满月酒。一直到2013年,服役满16年的张志添,才有资格让爱人和6岁的儿子从福建老家来湛江随军。

  关于未来,张志添斩钉截铁地说道:“我是全国17万指战员的一分子,是拧在基层一线的一颗‘螺丝钉’。只要在岗一分钟,我就会铆足劲钻下去。只要心脏还能跳动,我就将逆火而行,向死而生。”

卫士故事

拥有“最美双手”的何博:曾因救火全身烧伤60% 如今他仍战斗在消防一线

全身烧伤60%、十根手指变形、膝关节受伤无法直立行走……14年前,消防员何博从火场中的鬼门关走过一遭后,用了1年时间重返火场一线并战斗至今。

突发燃爆事故 全身烧伤60%

2007年7月17日22时30左右,广西河池宜州市一栋民房起火。宜州消防大队接到报警后,立即出动了救援力量赶赴现场,当时在宜州服役的何博就在其中。

火场情况不明,一个孩子疑似被困在民房,身为班长的何博带着手下的两名消防员冲进民房搜救,但积攒了过多热量的密闭房间发生了燃爆。撤出火场、卸下滚烫的装备时,何博手臂上的皮肤已经脱落了下来,他又在现场反复确认了无人被困后,被送往了医院急救。经诊断,何博双手、双前臂Ⅲ度烧伤,双腿、额头、颈部II度烧伤,全身烧伤面积达60%。

在重症监护室经历了6天生死考验后,何博死里逃生,转危为安。住院治疗一百多天后,何博全身的伤口基本愈合,但是他的十根手指已经严重变形,生活不能自理。

出院后归队心切 仍在救援一线

出院时,医生对何博下达的医嘱是只能在恒温空调室内活动,而何博一心只想重返救火一线。

为此,何博经历了很多困难。最初,吃饭等生活琐碎,何博都需要队友帮忙照顾,愈合后的伤口令他的膝关节无法正常活动,甚至不能直立行走,因此经常在训练中摔得头破血流。

2008年,在北京做完整形植皮手术的何博基本恢复了正常的活动能力,也渐渐能跟上队友们的训练节奏,终于重返了救火现场。为了重新拿稳水枪,何博苦苦练习,即便领导命令他要好好休息,何博口头上答应,背地里却又偷偷一个人躲在车库里加练。

从2005年加入消防队伍至今,何博共参与灭火险救援2000多起,救助遇险群众100余名,挽回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

“最美双手”上热搜 称“荣誉属于全体”

去年,何博因为自己的手登上了微博热搜。当时,何博正在和队友们配合一部宣传片的拍摄工作。众人在讨论视频脚本时,导演偷偷拍下了何博手持手机的特写,这张照片很快走红了网络,有网友评价这双手为消防员“最美双手”。

在表彰仪式前,这位面对火海冲锋在前、毫无惧色的消防员反倒有些紧张,“我只是咱们广西消防普通的一员,荣誉应该属于我们英雄的广西消防救援队伍全体指战员。”在采访最后,何博说道。

福建消防“兵王”涂颜淼:“只要组织需要我,我会永远干下去,直到干不动的那天”

今年已48岁的涂颜淼,是坚守在基层的福建消防“兵王”,自第一次出警以来,他就将“当骨干、懂技术、能救人、会灭火”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也正是凭借着十二字秘诀,他不断超越自己,在近三十年的职业生涯中获得多项荣誉。

他告诉南都记者,他希望将积攒下来的技能经验传授给队友,在基层岗位上干到干不动为止。

连续奋战68小时救人

为群众带来生的希望

最初,涂颜淼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消防员。他也没料到,自己一开始有点抵触的事业,后来却兢兢业业走了近30年。

2008年汶川地震时,涂颜淼所在的队伍最早赶到四川青川县,5月14日凌晨2点消防车刚停在县城外的加油站,他就听到当地民众激动地说,消防员来了,我们有救了。那个场景至今都能触动涂颜淼,他感觉消防队为受灾群众带来的是希望。

余震随时可能发生、倾斜的楼房随时可能坍塌,涂颜淼顾不上危险,连续奋战68个小时救出一名妇女。在7天内,涂颜淼和团队救出被困群众17名,其中2人生还;铺设光缆1万余米,帮助青川县恢复了与外界的通信联系。

“每次我感受到广大民众对我们的寄托,看到他们受灾时无助的眼神,或者是完成任务后受到民众由衷的感激和赞扬时,我都觉得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哪怕每次执勤都要冒着一定的危险,完成任务时也会感到疲累,我还是想一直做下去,始终为人民服务。”涂颜淼说。

从“淼叔”到“淼伯”

进行师徒结对和传帮带工作

人生中第一次参加实战灭火时,涂颜淼就坚定了“当骨干、懂技术、能救人、会灭火”的奋斗目标。因为在2016年被授予福建省消防队伍唯一的一级警士长,涂颜淼被大家称为“兵王”,但在队里,他更喜欢人家叫他“淼叔”或班长。

“我发现,最近几年入职的年轻人,他们的父母年纪比我还要小很多,看来是时候改口叫我淼伯了。”涂颜淼笑着说。除了平常的任务工作外,他还进行师徒结对和传帮带工作,把自己这几十年积攒的知识、技术和经验传授给队里的年轻一辈,期待在提高队友们消防技术的同时,降低他们在实战中受伤的几率。

“只要组织需要我,我会永远干下去,直到干不动的那天。”涂颜淼说。 

原标题:广东获评“中国消防忠诚卫士”的张志添: “放牛娃”励志“当尖兵”危难前逆行24载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