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正华 重庆辉腾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9月,重庆辉腾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新三板,这是目前重庆第一家登陆资本市场的光伏企业。从传统的弱电行业起家,沈正华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用9年时间初步完成了企业转型。
我们在一个阴雨天气拜访了沈正华。在这种天气下,传统的太阳能产品可能已经成为一个摆设,而辉腾公司的设备仍在正常发电运转。沈正华的创业经历恰好要从重庆这种光照不足的气候开始说起。
无核心竞争力迫使转型
沈正华是陕西人,当兵退伍后就留在重庆创业,主要从事弱电项目的施工。“我们当时就是给甲方铺设网络,安装监控系统,这个行业赚工程费,基本上没有核心竞争力,这是迫使我不断考虑转型最大的动因。”
2009年后,光伏产业及相关产品在全国逐渐兴起。此时的沈正华也开始关注光伏产业,特别是太阳能照明产品的商用。
太阳能是国家主导发展的清洁能源产业,但太阳能又是靠天吃饭的行业,在重庆这种多雾,光照不足的地区,年日照只有1000-1400小时,能否开展太阳能商用不得而知。沈正华对于向太阳能转型的决心很大,恰好在从事弱电施工时,在电器控制系统等方面已有了一定技术储备,因此,从2009年开始研究在日照不足地区的太阳能关键控制技术。
签“对赌”进入光伏市场
事实上,因为绝大部分企业都不看好太阳能在重庆的商用前景,这反过来又给了沈正华机会。经过一年研发,公司技术团队在太阳能光电控制系统取得了突破,基本解决了在日照不足情况下的光电转换,储能等技术难题。
随着关键技术的突破,沈正华在2010年获得了企业的第一个太阳能路灯商用机会。当时,黔江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选择了太阳能路灯,但甲方在购买辉腾产品时,心存怀疑,因此签订了一份类似于“对赌”的协议——如果辉腾安装的太阳能路灯达不到365天通宵正常使用的效果,不但合同款全额退还,还要恢复到常规通电路灯的状态。这个协议逼迫辉腾孤注一掷,最终获得了项目的成功。
在农村试点成功后,沈正华开始尝试进入城市市政项目。农村太阳能路灯一般是20瓦光源,而城市市政路灯则需要100瓦以上,这要求企业必须全面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2015年辉腾投资200余万元,在重庆高新区创新大道建设了全市首条纯太阳能大功率市政照明项目。
2017年,辉腾又投资425万元,在留学生创业园屋顶建设了光伏发电示范项目。
谋划新能源+智慧产业
随着近年来“智慧城市”从概念到商用的快速推进,沈正华也开始布局光伏产业+智能产业,这就是他正在酝酿实施的“智慧市政”项目。
目前,城市管理是一个条块化市场:市政单位管地面路灯、地下管网,交通部门管信号灯、视频监控……而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不管是政府,还是市场,或者消费者,对于市政设施都有了综合性的智能应用需求。沈正华认为,这一套“智慧市政”系统,最好的载体就是“路灯”——遍布城市的路灯有供电系统、传输系统、指挥系统,其核心构架和智慧平台为城市综合服务提供了基础保障。
沈正华说,这一套高度集成的智慧市政系统有望在九龙坡区率先商用,而项目一旦实施,辉腾也将由之前的光伏企业,升级进入智慧产业。
光伏产业的成本瓶颈已被突破
重庆晨报:光伏产业十年前在全国曾经非常火,重庆也出现了一些企业,但这几年产业动静似乎小了。
沈正华:光伏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成本。光伏发电最初的建设成本差不多每瓦要20多元,这必须寻求政府的产业补贴,以及资本市场的参与。光伏产业经过近十年技术和市场的发展,目前成本已经降到每瓦5元左右,随着建设成本的下降,商用空间越来越大。
重庆晨报:从最基础的弱电安装转型进入光伏、智能产业,怎么看待其中的风险?
沈正华:当初决定向光伏产业转型,我们就做好了破釜沉舟的准备。因此,在2010年就把弱电项目全部暂停了。这是孤注一掷的赌博,如果攻克不了技术问题,公司肯定就倒闭,我也做好了失败的准备,事实上这也是转型必须承受的风险。公司最困难的时候半年没有业务,2010年我只能拿1000元的月薪……这也迫使我们不断向前奔跑。
转型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难题,最需要的是企业家的眼光和格局。我们2010年开始在农村做美丽乡村太阳能照明,2013年进入城市市场,从太阳能路灯延展到光伏发电。2016年刚站稳脚跟,企业就花了80万元,聘请专业管理咨询公司帮我们完成了股权构架、工资体系、激励机制的设计,这也为企业进入智能产业、资本市场带来了坚实的基础。
重庆晨报:公司在光伏产业未来的发展呢?
沈正华:随着光伏产业商用的不断推进,特别是资本的介入,给了企业更多的市场空间,企业可以从原来简单的设备提供商向服务供应商提升,从简单的销售转型做投资,这是光伏产业未来巨大的市场机会。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仇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