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重庆车主 快来看看你的爱车有没有上投诉榜单
01-23 14:15:12 来源:上游新闻

2018年的中国汽车市场,是最为动荡不安的一年,中国汽车市场遇到了28年以来销量的首次下滑,同比2017年,产销分别下降4.16%和2.76%,年均增速为-2.8%。虽然产销方面不及2017年,但在汽车投诉方面并没有因为车市遇冷而减少。

23日,汽车投诉网发布《重庆市2018年汽车投诉:自主品牌更看重车主投诉》,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在2018年,汽车投诉网共接收到11449宗投诉,其中重庆市的投诉量为263宗,没有进入年度投诉量前十地区,占汽车投诉网全年总量的2.3%,但投诉量相比2017年有小幅上升。

北汽车型成投诉大户

在重庆市2018年投诉量前六车型中,就有三款北汽集团旗下的车型,分别是北汽幻速S6、北京汽车BJ20、北汽幻速H3。值得庆幸的是,这三款车型的投诉完成率都是100%。

据悉,投诉量最多的是福克斯,有14宗,完成率为100%;其次是北汽幻速S6,有7宗,完成率也是100%;北京汽车BJ20、北汽幻速H3、欧蓝德都是6宗投诉,雪铁龙C4L为5宗投诉。除了欧蓝德之外,其余5家车企对于车辆的投诉处理率都达到了100%。

此外,重庆地区自主品牌更看重车主投诉,重庆地区自主品牌的投诉完成率最高,占比90.58%, 跟2017年相比更进一步;而合资品牌排名第二,占比71.31%,进口品牌则排在最后,完成率为66.67%。

汽车三大件投诉占比大

据报告图示,仅针对服务产生的投诉占比24%;仅针对质量问题产生的投诉占比36%;40%的投诉是对质量和服务进行同时投诉。

在汽车质量方面的投诉中,占比最大的分别有三大核心部件:车身及电气、发动机、变速箱。

车身及电气的投诉有95宗,占重庆2018年投诉总量的25.68%,主要涉及到空调、室内噪声大、车身振动等问题,同比2017年的82宗有所上升。发动机的投诉有85宗,占重庆2018年投诉总量的22.97%,主要涉及到发动机异响、发动机渗漏、怠速不稳等问题,同比2017年增加了13宗;变速箱的投诉量占重庆投诉总量的18.65%,主要涉及到变速箱异响、换挡困难等问题,和2017年的80宗相比,减少了11宗。

此外,2018年重庆销售服务投诉,主要集中在承诺不履行、车辆信息欺诈等问题上。承诺不履行的投诉共有33宗、车辆信息欺诈的投诉有26宗,两者同比2017年都是有所增加。

“要求维修”依旧是售后重点

重庆市2018年的售后问题主要集中在态度不好、技术不过关这两方面。据图示,除了副厂件当正品和2017年持平之外,和2017年相比,在售后问题上2018年的投诉量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增加,这是需要注意的。

记者发现,售后服务问题大多都是由质量问题或是其它因素所引发,如4S店对车辆故障多次维修,但始终无法给出故障原因和解决方案。

据悉,“要求维修”依旧是车主主要诉求,在2018年重庆市的汽车投诉诉求中,“ 要求维修”的诉求有135宗,占比达到27.44%,说明车主维权态度趋向越来越理性;“要求赔偿”的投诉有119宗,占比24.19%, 其主要是要求赔偿多次往返维修站的交通费、误工费以及车主认为不合理的维修费用等。

新闻延伸

汽车在什么情况下可退换

自2013年10月1日《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换责任规定》(汽车三包)正式出台,消费者的汽车维权有了法律依据,但要值得注意的是,汽车三包对于消费者维权有着较为苛刻的界定。 

据悉,汽车三包只适用于2013年10月1日之后购买,拥有购车发票和汽车三包凭证的车辆;并且只适用于家用车,种类包括处于个人名下不以营运为目的车辆;此外,退换车条件苛刻::参与汽车三包的车辆达到退换车标准的有五种,条件都较为苛刻。

1)开具发票日起60日内或行驶3000公里以内(先到为准)者,车辆转向系统失效、制动系统失效、车身开裂或燃油泄漏的。

2) 在汽车三包有效期内,车辆因严重安全性能故障仍未排除的、维修后又出现新的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的

3)车辆发动机和变速箱同一主要部件维修更换两次后仍不能正常使用的。注意:是同一部件,发动机、变速箱与其主要零件更换次数不重复计算。

4)在三包有效期内,车辆因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悬架系统、前/后桥、车身的同一部件因质量问题更换两次后仍不能正常使用的。

5)修车时间超过35天,因同一质量问题累计修理,超过5次的。

此外,虽然汽车三包法规针对之前汽车维权鉴定难的问题给出了“家用汽车产品三包责任争议处理技术咨询人员库”(简称:专家库)的办法,但目前,专家库的人员组成并不透明,且多由厂商和经销商推荐人员组成。那么消费者在鉴定中能否得到较为公正的评判,我们不得而知。

其次,专家库咨询费并不透明,汽车三包规定,在消费者和经销商、厂商存在争议时,可以选择专家库专家参与争议处理,咨询费由消费者同经销商、厂家协商解决,面对财大气粗的经销商、厂商、消费者是否能支付起并不透明的咨询费用,这是关键。

上游新闻记者 杨野 实习生黎 盛荣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