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重庆广电消息,重庆市图书馆西北角,一间看起来不算特别的办公室,但鲜有人打扰。这里是馆内的古籍修复中心,也是重庆市唯一一个国家级古籍修复传习所。
十米长的朱红色工作台上,叠放着破旧的纸张和碎屑,如不经人指点,根本无法看出它们原本是成型的书籍。几百年历史的洗礼,这些古籍,已是千疮百孔。
图书馆6楼的库房,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这里是45万册古籍的家。修复的匠人们,则要根据纸张材料、破损的程度和原因,制订不同方案,对症下药。
除去定级、归档、录入等工序,配纸是古籍修复准备工序中最复杂、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选用的纸张,需要在厚度、颜色、材质等各方面,尽可能接近待修复的原件。
考虑到古籍未来的保存,修复过程中,所有材料都不能含有化学成分,浆糊、颜料更是加入了纯手工的参与,这样的工作对于修复师们来说,有着一种穿越古今的奇妙体验。
正式修补之前还有最后一道关键的工序——揭。用镊子揭去原本附着在拓片背后的纸张,繁琐的蒸揭法,单是湿揭,就要下手稳准轻,既要揭得干净,又不能伤及拓片原本,这注定是考验技术和耐心的工作。
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 王晓 秦睿 特约记者 王小生
原标题:古籍的美容修复师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