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同饮一江水 共担新使命——长江经济带11省市政协共话绿色发展
06-13 06:41:03 来源:重庆日报

数读长江经济带

重庆日报消息,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省市,面积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1.9%,GDP约占全国的40.9%,人口约6亿。制图/丁龙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省市,占国土面积的1/5,聚集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0%。2016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亲赴重庆、武汉、上海、江西等地视察,为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把脉定调,也为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立下规矩、划定红线。

总书记有号召,政协有行动;中央有部署,政协有落实。6月11日,长江经济带11省市政协齐聚长江上游中心城市重庆,围绕“共抓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共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展开研讨。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沿江省市有何做法和经验?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有何建议?11省市政协和国家相关部门、央企相关负责人展开深入交流。

行动篇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

近年来,沿江省市,从云贵高原、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积极探索创新、共同携手联动、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环保治理,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研讨会上,11省市政协“亮出”了各自的做法与经验。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不仅关系长江上游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而且对长江中下游水资源利用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水环境治理起到重要的缓解作用、水生态修复起到重要的涵养作用、水安全保障起到重要的防护作用。”重庆市政协副主席谭家玲一席话道出了上游地区的责任和使命。

重庆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坚决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4万平方公里,着力构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与此同时,位于上游的四川、重庆、云南、贵州也探索在赤水河、乌江等长江支流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基金。贵州省政协副主席罗宁介绍,2018年2月,云贵川三省签订了《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所产生的生态补偿效益,已成为推动三省联防联控共同实施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行动的驱动力。

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北省,将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作为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的首役。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王红玲称,长江流域是化工产业的集聚之地,化工园区的绿色发展对长江大保护、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湖南省注重加大生态补偿力度,2014年制定了省内第一个流域生态补偿规定《湖南省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水质水量奖罚)暂行办法》,2018年,与重庆市签署了《酉水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不断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尽管仅拥有152公里的长江岸线,江西省一直将辖区内被称作“长江之肾”的鄱阳湖,看作是检验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重要“试金石”。江西省政协副主席刘卫平表示,江西将强化河湖同治、上下游同治、水岸同治、城乡同治,打造长江“最美岸线”。

而安徽和浙江从源头控制污染,走互利共赢之路的新安江模式备受关注。安徽省政协主席张昌尔介绍,该模式2012-2014年为首轮试点,中央财政每年补助安徽3亿元,安徽、浙江两省在坚持上下游定期协商,建立联合监测、汛期联合打捞、联合执法、应急联动等工作机制基础上,每年分别出资1亿元,以两省跨界断面水质指标考核作补偿指数,年度水质如达到考核标准,浙江拨付给安徽1亿元,反之安徽拨付给浙江1亿元。首轮试点,实现水质全部达标。2015-2017年为第二轮试点,这轮试点提高了资金补助标准和水质考核标准,也实现了水质全部达标。

对此,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周国辉认为,新安江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试点,是全国首个跨省流域水环境补偿的成功试点。长江经济带地域相连、人缘相亲,更要进一步加大污染联防联治的力度,才能促进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

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王荣平坦言,对岸线开发强度高的江苏而言,沿江仍有不少的危化品和仓储企业、化工园等,环境形势严峻。江苏省就抓好沿江环境问题整改和生态修复、优化沿江产业布局、打造标志性示范工程等作出部署,着力解决“重化围江”问题。

作为长江的“门户”,地处上海入海口的崇明,是上海面向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和生态屏障。上海以崇明生态岛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新路子,着力把崇明打造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乃至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大保护的重要岛屿。

沿江省市政协发挥职能优势,为共商共建绿色发展的长江经济带献计出力。重庆市政协创新开展“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委员履职尽责实践活动,深入调研,形成富有成效的调研成果;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政协围绕“长三角区域污染防治协作机制落实情况”共同开展民主监督;湖南、江西政协分别围绕洞庭湖、鄱阳湖生态环境整治协商议政;湖北、云南、贵州、四川等政协通过调研、协商、视察、民主监督、提案等方式积极助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落实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要求,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图景正在大江两岸徐徐展开。

共识篇

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与“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同的国家三大经济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面积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1.9%,GDP约占全国的40.9%,人口约6亿。与会人士一致认为,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国家战略所需、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所盼。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持续推动下,长江经济带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同时,大家也纷纷表示,由于主、客观因素和历史欠账等原因,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形势依然严峻。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李逸平认为,目前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协同合作还需要加强。如在水环境风险预警、应急等方面,一体化联动尚不到位。考虑到长江沿岸及水上运输危化品数量庞大,一旦发生危化品泄漏事故,将对沿江饮用水源地安全造成巨大影响。而目前在沿江上下游区域,还普遍缺少专业的防污应急队伍、危化品泄漏应急库以及应急联动方案。

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王红玲则认为,虽然长江经济带沿江化工园区在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由于园区发展历程短,缺乏建设经验和标准规范的引导,园区规范化建设水平亟待提升,园区高质量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从湖南的实际情况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推进长江大保护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戴道晋表示,目前在生态补偿机制方面,补偿资金投入不足、制度体系有待完善,同时“谁受益,谁补偿”的生态补偿原则并没有充分体现。

四川省政协人资环委专职副主任石瑜飞认为,目前长江经济带各类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和资金还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存在交叉重复或遗漏缺失并存现象。生态保护补偿往往涉及多个管理部门,容易造成分头跟进、各自为政、项目分散等现象,难以发挥整体效应。

从云南的长江经济带各州市横向生态补偿实施情况来看,该省政协副主席何波认为,补偿资金来源仍比较单一,与环保投融资、绿色金融的衔接不足,仅由政府财政资金单独出资,对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创新发展绿色金融产品等方面没有进一步的尝试,这为各级政府带来了一定的财政负担。

愿景篇

此次研讨会既是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政协共同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重要思想的学习平台,也是一个紧扣党中央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协商平台。

加强联动,完善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协同机制是沿江11省市政协共同的声音。交流发言中,11省市政协围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针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上海市政协呼吁,国家层面形成建设合力,长江经济带11省市建立省际层面协调机制,围绕长江全流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产业系统创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公共服务普惠便利为重点,探索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共抓共管、合作共赢的体制机制。

围绕共抓大保护的整体合力,江苏省政协提出,不仅要强化沿江11省市的对接,还应强化沿江市县之间的配合。同时,要深化《长三角地区环境保护领域实施信用联合奖惩合作备忘录》,向全长江流域推广,营造长江流域良好环保信用环境。

要进一步明确生态补偿主体责任。浙江省政协认为,保护生态环境是各地、各级政府的法定职责。流域上下游各地区都应守土尽责,按照“地方政府对当地环境质量负总责”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保障水质稳定达标。在此基础上,对为改善水质而作出的牺牲,可科学合理补偿。

安徽省政协认为,聚焦拓展补偿方式,建立多元化激励补偿体系。建立国家生态补偿基金或专项资金,由国家统筹对跨省地区进行生态补偿或对建立跨省生态补偿的地区给予鼓励。同时鼓励生态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流域上中下游,通过资金补偿、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方式建立多元化横向补偿关系。

长江流域横跨东中西部,发展阶段不同,生态系统各异。江西省政协认为,应综合考虑上下游、干支流、水陆空各个方面治理,从国家层面加强统筹协调。建议尽快推动出台《长江保护法》,为共抓大保护提供法律依据。成立一个机构以统筹推进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和长江流域综合保护,整合长江现行条块分割的多个流域管理部门,消除现有部门职责的“中间地带”。

湖北省政协认为,为实现长江经济带沿江化工园区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执法、统一管理的一盘棋格局,建议建立沿江化工园区绿色发展建设标准体系,促进园区整体高质量发展。明确沿江化工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范和排放标准,推进园区废水达标排放。

湖南省政协认为,应建立横向补偿机制和市场化补偿机制,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在建立市场化补偿机制中,应探索开展水资源使用权、排污权、碳排放等资源环境权益的市场交易,培育交易市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建立完善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和社会参与的生态补偿机制。

针对当前我国长江生态保护立法还比较滞后,长江涉水监管综合执法、生态经济体系、联防联控联治等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的现状,重庆市政协则建议加快推进《长江保护法》立法进程,明确国家有关部门、流域管理机构、地方人民政府的职责边界。同时建立长江涉水监管综合执法体制和联防联控联治机制。

四川省政协呼吁,加强顶层设计,变“九龙治水”为“一体推进”。要健全生态补偿法律法规体系,强化长江经济带生态法治建设。国家层面编制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与保护整体方案。同时,建立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大数据平台,尽快实现长江经济带跨省、跨部门的协同互动和信息资源共享。

在健全完善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中,云南省政协建议,还需要完善生态补偿配套衔接机制。要强化并发挥河长制的核心作用,促进生态补偿实现“一盘棋推进”。同时加强空间管控、总量控制政策与生态补偿的衔接。此外应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建设,联合开展沿岸工业企业污染整治行动,加强流域环境风险点排查,建立环境应急协商机制。

同样,贵州省政协也提出,国家层面应牵头建立长江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超标、谁补偿”的原则,科学制定补偿标准和补偿机制。同时推动长江流域省(市)之间通过资金补偿、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方式,进行有效的跨省份、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促进上游地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新闻多一点>>

共商长江保护绿色发展大计 国家部委和央企这样做

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在长江经济带省市政协“共抓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共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研讨会上,国家有关部委和中国长江三峡集团聚焦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交流了相关经验做法和建议。

国家发展改革委:

推动沿江地区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设施发展司副司长冯兆祥介绍,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在有关方面共同努力下,这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如何坚决打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努力发展高质量发展经济带?冯兆祥表示,在下一步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污染治理中,将坚持上中下游协同,推进山水共治,全力推动城镇污水垃圾、化工污染、船舶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尾矿污染治理工程。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三大板块的优势,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和改革引领,加强资源服务和要素共享,引导构建分工有序、协同发展的空间布局,以及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结构布局,推动沿江地区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自然资源部:

加快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

“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想认识,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的位置,形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行动自觉。”国家自然资源部副部长赵龙表示,自然资源部将加快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以及各级国土空间编制和实施,以国土空间规划利用方式的转变,倒逼长江经济带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优化国土空间的开发保护格局、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控制度、大力统筹推进生态系统的修复上下力。同时,积极配合推动出台《长江保护法》,将国土空间规划的主要内容法治化,着力解决长江经济带发展不平衡问题。

国家生态环境部:

推动长江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此,国家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也表示,生态环境部将坚决扛起长江保护修复的政治责任,推动长江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的作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探索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国家水利部:

落实河长制湖长制 大力推进专项整治

如今,从开发长江、利用长江转变为保护长江、修复长江,切实把大保护作为长江经济带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水利部总工程师刘伟平介绍,目前长江经济带11省市已全部建立河长制,共明确省市县乡四级河长17万多名,推动河长制、湖长制。各级河长、湖长开展巡河、查河、护河,重点清除乱占、乱采、乱扔、乱建等违法行为,组织开展岸线整治,加强岸线巡查暗访,开展清江专项打击行动,推进河湖面貌逐步好转。下一步水利部门将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平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方针,强化水利工程补短板,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以项目合作推进共抓长江大保护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志禹表示,三峡集团高度重视大型水电工程建设在运营管理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建好一座电站、改善一片环境、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批移民的水电开发理念。

近年来,三峡集团积极谋划参与长江大保护工作,作出建设三峡开发长江向管理三峡保护长江的战略转变,明确了长江大保护的战略任务、任务台账和责任清单。目前集团已陆续投建1000亿规模左右的绿色发展基金、工程研究中心、产业联盟以及专项基金等4个咨询和保障性的服务平台,在首批4个试点城市推进和12个合作市县开展了项目全面落地对接,以项目构建共抓长江大保护发展模式。

重庆日报记者 戴娟 李幸

原标题:同饮一江水 共担新使命——长江经济带11省市政协共话绿色发展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