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你们只晓得煮嫩包谷吃,还记得儿时的包谷面面饭吗?
07-20 06:36:17 来源:上游新闻综合

在重庆的大山中,包谷曾作为最主要的口粮,养育了世世代代的男男女女。

1.jpg

翻开童年的记忆,包谷的身影无处不在。春天,绿油油、一行行的包谷苗亭亭玉立,微风一吹,婀娜多姿。

2.jpg

夏天,遍地的包谷梗腰间都抱着包谷,如同母亲们抱着的孩子,幸福而自豪。

3.jpg

到了秋天,黄澄澄的包谷打成一提一提的,挂在屋梁上;枯干的包谷梗则被捆成一个个“宝塔”摞起来。

4.jpg

在冬天时,用镰刀铡成一节一节的,做牛的饲料和农家肥。

5.jpg

提起包谷面面饭,至今仍萦绕在耳边的,便是童年时候常常听到的每家每户那“个嘎、个嘎”的推磨的声音。

推包谷的石磨。一般不说推包谷面,而是直接说推磨,因为这种大磨除了磨包谷面,几乎没有其他用途。

推大磨的时候,首先在大磨上面的漏斗装上干包谷米米,然后抓住丁字形的磨爪子,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包谷面从中间磨缝中洒到磨盘里。

6.jpg

做包谷面面饭的时候,先用筛子去掉包谷皮壳(包谷皮壳专门喂猪),留下包谷面用来蒸饭。

7.jpg

包谷面面饭营养丰富、松软味香,其颜色鲜亮,黄里透白。

8.jpg

包谷面面饭制作简单,食材以包谷面和大米为主,以前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现在多用电饭锅、电蒸锅来做。

具体作法是首先将包谷磨成细粉,再把大米煮个半生不熟,滤出米汤,加一半或三分之一的包谷粉拌均匀,然后再蒸熟,未熟之前浇少量开水。这样做可以让每颗大米的表面包有一层金黄的包谷面,又松又香。若有剩米饭,可在冷饭中加四分之一的玉米粉,拌匀蒸熟。吃包谷面面饭,菜是最好做的,随随便便一个菜就足以吃饱。

青菜豆豆汤。

9.jpg

豆花。

10.jpg

这都是包谷面面饭的最佳搭配。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包谷面面饭不太熟悉,平时最常见的吃法就是直接啃煮熟的新鲜包谷,或是用青椒来炒包谷米米,下稀饭一流!其实,包谷还有多种吃法。

1、包谷糊糊

11.webp.jpg

把新鲜的包谷米米磨成浆后,加一定量的水煮成包谷糊糊,香甜可口。

2、包谷稀饭

12.webp.jpg

这个就不用多做介绍了,新鲜的包谷米米加大米的结合体,配上豇豆肉末,三大碗都不够!

3、包谷粑粑

13.jpg

喜欢吃包谷原始清香的,就直接将新鲜磨出的包谷浆舀入放有油的锅中一个一个地烙出来。喜欢有奶香味的,就在包谷浆里加入适量牛奶和面粉,再烙出来。不喜欢油腻的,就在包谷浆里加入酵母,发酵后用包谷叶子裹起来上锅蒸出来。

4、烧包谷

14.webp.jpg

家庭烧烤时,不妨加入嫩包谷,表面被烤得焦脆,内里又弹糯,吃得满嘴黑乎乎的又何妨!

或许你还不知道,包谷厉害!包谷须更厉害!

15.webp.jpg

包谷须,即玉米须,味甘、淡,性平。归膀胱、肝、胆经。利尿消肿、清肝利胆。主治水肿、小便淋沥、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高血压、糖尿病、乳汁不通,还有降低胆固醇、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玉米须茶

16.webp.jpg

可以消暑清热。常饮有减肥作用,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大有裨益。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病人喝了,可以降血脂、血压、血糖。

原料:玉米须、水

做法:把玉米须清洗干净,用开水冲泡即可。

薏仁玉米须粥

17.jpg

此粥非常适合老年人服用,具有利尿消肿的功效,同时也可以起到清热除湿的作用,湿热型红斑患者也可以服用。

原料:玉米须、薏仁、大米、白茅根、水

做法:1.将清净干净的玉米须和白茅根一起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熬煮后,把这两者捞出扔掉,只留下水。

2.在水中加入大米和薏仁,最后熬煮成粥之后服用。

玉米须红糖茶

18.jpg

适合咳嗽、产后腹痛以及牙龈出血的患者服用。

原料:玉米须、红糖、水

做法:将干净的玉米须和红糖水搅拌在一起,然后小火熬煮十分钟,并且不断的搅拌均匀,放凉之后就可以服用了,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冰块。

19.jpg

如何挑选包谷?

1、看叶子:叶子嫩绿、无黄叶、无干叶子,叶子挺拔则比较新鲜。如果是发蔫的,则表示摘下来的时间比较久了。 

2、看断口:如果断口有锈迹状,肯定不新鲜。如果黑了,那就更能说明这个玉米是有问题。 

3、看玉米须:裸露在外部的玉米须,是干燥的。稍微拉开点叶子,看到里面的玉米须呈现固有的颜色(有的绿色,有的白色),没有发蔫,则比较新鲜。 

4、看玉米粒:玉米颗粒没有塌陷,饱满有光,用指甲轻轻掐,能够溅出水。如果是老的,会干瘪塌陷,中间空。

当季的嫩包谷虽然好吃,营养又好,但也不要一次购买太多,吃多少买多少,因为包谷一旦不新鲜了,就会产生黄曲霉毒素,而黄曲霉毒素则具有很强的致癌作用。此外,包谷中含有的结合型的尼克酸不易被人体吸收,如果在做包谷稀饭、蒸窝头、烙包谷粑粑时,可在包谷面中加些小苏打,其结合型的尼克酸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可防止癞皮病。

来源:重庆吃喝玩乐汇、发现利川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