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暑假,怎样过才有意义?今年暑假期间,上游新闻“帮帮频道”开展了“2019年重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专题栏目,丰富展示了重庆高校学生有意义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截至8月19日,已有400余个高校团体在“帮帮频道”展示暑期社会实践的风采。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也走访了重庆多所高校的大学生,看看他们暑期社会实践的感受是什么?
在区县
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提效率 重庆大学博士团来帮忙
今年暑假,来自重庆大学13个不同学院,涵盖17个专业共28名博士生组成的“重庆大学2019年暑期博士生社会实践服务团”来到垫江进行持续一周的考察调研,实地解决当地生活生产各方面需求的难点。
“想要推动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那么要让垃圾分类走进每家每户。”王海龙博士是生态环保组组长,他与他的团队对当地垃圾分类的“课题”非常感兴趣,于是投身于当地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的调研。
王海龙告诉记者,在垫江调研期间,他们首先对当地的生活垃圾前段分类、收运单元、生活垃圾末端处置单元进行了实地考察,并查阅了相关资料。
王海龙说,垫江县目前已强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工作,但因为具体条件,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库容紧张、垃圾渗滤液调节池的水位过高、缺乏有害垃圾收集储存场所等。
通过调研后,他们为其提供了相应的建议: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与现有处置单元的矛盾处理,转运站及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模式调整,厌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量及温室气体控制,垫江县餐厨垃圾处理厂运营能力提升及二次污染防控,垫江县垃圾焚烧发电厂机组运行量设计等。
作为博士团生态环保组的一员,王海龙告诉记者,此次以“垫江县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现状调研”为题的项目让他收获颇丰,不仅培养了他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还增强了他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在社区
教孩子们做“火箭” 点亮科技强国梦
“快看呐!火箭发射了,它离太阳好近!”
前不久,在九龙坡区华岩镇民安华福社区,一群小朋友围在一起,经过一下午的制作,最终将自制的“水火箭”送上了天空,大家兴奋的惊呼起来。
原来,是来自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他们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到公租房社区开展了 “青春奋进庆华诞,科普惠民进社区”师生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这些大学生中不乏师范专业的“准老师”,他们现场给孩子们带来了许多场丰富多彩的科普课堂,通过有趣的科学实验,让孩子们对物理,对科学充满了兴趣。
“边做实验,边学习知识,用纸杯和橡皮筋这两种日常的工具就能完成一个简易的飞行器,这节课太有趣了!”华岩镇的包伟成小朋友赞叹,他跟着大哥哥大姐姐们学到了很多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我今后读大学也想学物理专业!”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7级4班宋睿告诉记者,这次活动让她这个师范生提前感受到了老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体会到了教师职业的不容易,也了解到了教师行业的乐趣所在。“当我看到这些可爱的孩子笑脸,使我明白作为一个老师我还欠缺什么东西,从而加倍在这方面努力弥补。”宋睿说,她会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不断地朝着优秀人民教师的方向而努力奋进。
“当最后一堂课结束后,小朋友表达感谢时拥抱了我,我心里特别感动……”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7级3班叶彦伶告诉记者,学以致用是他们的宗旨。在课堂上他们讲究方法,注重启蒙,带小朋友们感悟科学的魅力,培养家国情怀。
在库区
沿着长江流域 刊发50多篇新闻报道和视频
7月底,由重庆新闻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南大学等联合举办的“探寻大美长江•服务乡村振兴”暑期联合实践活动中,近40名师生,历时15天,沿长江流域和三峡库区的长寿、涪陵、丰都、石柱、忠县、万州、开州、云阳、奉节、巫山等10个区县,先后在40多个乡镇70多个乡村、企业和电商扶贫点助力山乡扶贫。并陆续在高校官网及微信公号等自媒体,陆续刊发50多篇新闻报道和微视频。
边调研边采写,边创作边发布,也是此次活动的一大特色。来自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数字媒体艺术、电子商务等多个专业师生通力合作。前方实践团队与后方融媒体中心等编辑部团队无缝对接,白天调研、拍摄,晚上写稿发稿,文字、摄影、摄像、编辑各司其职密切合作,全仿真实战演习,极大地激发和提高了团队师生的专业热情和专业技能。
记者了解到,后期分为调研报告组、视频创作组、图片创作组、H5创作组、手绘图集组等5个组,还将陆续推出20多部作品。
本次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实践活动初步彰显了高校协同创新、跨界合作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成效,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同学们以实际行动践行新闻理想,努力成长为勇于担当的优秀新闻人。
在村落
“唱军歌 练队列”国防绿传承爱国主义信念
这个暑假,西南大学国防生实践团奔赴邓小平故里、朱德故居、张思德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和留守儿童聚集的村落,温党史、铸军魂,感悟革命精神、传递理想信念。
国防生实践团来到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沿口镇青华寨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与当地二十余名留守儿童一起唱军歌、练队列、做游戏、谈成长,为他们带去温暖与欢乐。同时,还将参访红色教育基地的感悟和故事分享给留守儿童们,给他们树立热爱祖国的精神信念。
“孩子们的笑脸是对我们最好的鼓励,和老人、孩子一起唱军歌的场景最令我动容,老一辈的人经历过艰苦岁月,我们将这种矢志奋斗、爱党爱国的精神继承过来,再传递给更年轻的弟弟妹妹,这就是传承。”西南大学2016级国防生郑文捷感慨道。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付迪西 通讯员 陈泠希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