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解读!重庆如何进击大健康产业 “新蓝海”
03-20 21:15:55 来源:两江观察微信公众号

化危为机,进击“蓝海”。

3月19日,重庆召开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会议认为,疫情之下,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不仅是重庆护住经济基本盘、加快培育新动能的有力之举,更是事关重庆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长远之计。

在疫情防控巩固关键期、经济社会发展恢复提振期,重庆适时召开的这场高规格会议备受关注。

一直以来,大健康产业被誉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未来,重庆如何进击大健康产业 “新蓝海”,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江北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园。港城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供图

下好“先手棋”

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内在要求。

2019年7月,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公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文件,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提出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围绕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对生命实施全程、全面、全要素地呵护,大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既是一堂深刻的全民健康教育课,也让人们进一步看到大健康产业未来巨大的发展前景。对重庆而言,大健康不仅是大民生、大产业,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一个不可错失的机遇,事关当前和长远发展。

当前,许多省市已经在围绕大健康产业发展谋篇布局。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新兴领域,重庆不仅不能缺席,而且要抓住机会脱颖而出。重庆生态良好、资源富集、产业基础扎实、政策支持有力,拥有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基础支撑和比较优势。

数据显示,2019年,重庆健康产业营业收入约6000亿元,占GDP比重约6.7%,已经成为全市重要的支柱产业。

▲渝北区悦来老年康养中心,医生正在为老人做理疗。谢智强 摄

近年来,重庆医疗服务规模快速发展,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高。2013-2019年,重庆市医疗服务总床位数由14.74万张增长至23.19万张,社会办医院总数由250个增加到617个。重庆市以不同形式开展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有1095家,与医疗机构开展合作的养老机构有887家。到今年底,全市100%的养老机构都将具备医疗服务能力。

在医学科研平台建设方面,重庆也取得重大突破。据中科院大学重庆转化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虹透露,2020年中科院率先在西部设立中国自然人群资源库重庆中心,并申请建设成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此外,据3月19日市科技局最新消息,重庆依托重庆医科大学建设的省部共建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获科技部与重庆市政府联合批准建设。

此外,重庆还具有发展中药健康产业的优势与基础。市中药研究院院长王勇德介绍,全市现有药用动植物5892种,占全国48%。常用的中药材552种,其中我市栽培量较大的中药材品种50余种,常年生产收购的地产药材352种,《中国药典》品种的56.92%。栽培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品种有18种,黄连、山银花、党参等道地药材享有盛名。

▲巫山县红椿村,村民正在给中药材除草。图源重庆日报客户端

不过,应当看到,重庆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在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健康产业发展仍面临整体规模偏小、创新能力不强、平台支撑不足等限制;健康食品在全市食品产业中占比较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不大,产业平台业务承接能力较弱等,都是当前我市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梗阻”。

只有把优势蕴藏的潜力发挥出来,在补齐短板中不断增强后劲,大健康产业才能为重庆未来发展新的增长点、支撑点。

精准发力

未来,重庆在大健康产业要精准发力、深处着力,以下几个领域将成为重点:

一要大力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业。统筹医疗卫生事业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兼顾“软件”“硬件”两个方面,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当前,重庆正加快启动西部医学中心建设,力争经过5-15年努力,推动重庆建设成为全国医学高地,建成一批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医院、学科和专科,带动重庆市医疗水平、高层次人才数量、科技影响力和辐射能力显著提升。

同时,立足“一区两群”协调发展,重庆市还将加快建设辐射周边省市的“两群”医学副中心,优先布局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与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重点提升医疗、康养、科研、卫生应急、健康管理等能力。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基础科研与人才培养也是一个关键。在这方面,重庆有陆军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等多所医药类专业院校。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黄爱农建议,要持续做好医学人才的高质量培养,完善人才引进体系,打造优势学科,一手抓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一手抓成果转化进而创新应用,服务健康产业发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增进民生福祉。

▲位于两江新区大地企业公园的重庆迪纳利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人员在实验室工作。张锦辉 摄

二要大力发展医药产业。统筹中医、西医两大领域,加快建设特色原料药基地和生物技术药产业基地,因地制宜发展中医药全产业链。

生物医药是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目前,两江新区已经形成占地规模近5000亩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累计入驻企业超过150家,达产值超1000亿元,涵盖创新药物研发、高端制剂生产、高端医疗器械和耗材产业化、高端医疗服务机构等多个领域。

而位于巴南区的“重庆国际生物城”则是打造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重要承载地。园区已累计引进医药企业40余家,投资总额超350亿元,达产产值超600亿元,形成了我市产业聚集度最高、门类齐全、要素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如全球最大的眼药水企业——日本参天,将在这里建设年产8000万只的国内最大眼用制剂生产基地;国舒制药项目将建设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国内领先中成药制剂基地等。

▲生物医药产业纳入首批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图源重庆日报

重庆历来是“川药”集散地和加工出口的重要基地,特别是黄连、川党参、黄精、山银花、青、玄参、木香等中药精品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黄连交易价格和交易量是世界黄连晴雨表;党参、木香、玄参影响着60%的国内市场。

截至去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216万亩,产量62.8万吨,综合产值接近480亿元。太极集团、天圣制药、希尔安药业、神女药业等大小药企,带动和引领着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

市中药研究院院长王勇德建议,进一步完善重要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加强统筹与引导,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大中型企业、中医医院等开展资源“联姻”、科技合作和技术转移,促使中医药创新资源顺畅流动和科研成果快速转化。

▲2月15日,在重庆市中医院实验室,科研人员反复试验研发用于新冠肺炎治疗的中药医院制剂。张锦辉  摄

三要大力发展医疗器械产业。完善产业创新服务体系,多措并举提高研发水平,大力推动医疗装备、医疗设备等产品创新,加快打造智能化医疗器械创新制造基地。

重庆去年出台十二条新措施助力医疗器械产业增速。深化实施《重庆市医疗器械产品注册优先审评审批规定》,畅通快速审批绿色通道。

按照市政府批复方案,建设3万多平方米的重庆医疗器械质量检验中心,基础设施硬件总投入将超过2亿元。

近年来,重庆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数量保持每年20%以上的增速,产品链条日趋完整,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也不断涌现。

特别是在江津综保区,目前已引进明峰医疗、智领医创、珠海中科先进院等在内的医疗器械孵化平台与企业共8家,苏州艾迪迈、成都华芯微、重庆百奥美等一系列人体外诊断设备研发制造项目也在这里落地。2021年,江津综保区医疗器械产业有望实现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规模,完成包括医学影像设备、体外诊断等领域研发中心建设,初步形成重庆市初具规模的医疗器械产业集群。

市经信委表示,接下来重庆将大力发展医疗器械及相关设备产业集群,将加快高品质医学影像设备、医疗机器人等产业化步伐,加大心血管系统状态监测设备、无创及微创生理生化指标检测等新兴项目的引进培育和产业化力度。

▲重庆医疗器械质量检验中心技术人员开展器械质量检测。图源重庆日报客户端

四要大力发展健身康体产业。倡导全民健身运动,完善运动休闲设施,打造体育赛事品牌。

市经信委透露,未来,重庆将大力发展运动康养用品产业集群,将深度挖掘消费者健康生活需求,通过加强产品设计,普及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供给。同时,重庆还将推动健康食品产业集群发展,将对标国民营养计划,加强食品营养功能评价研究,增加高附加值绿色营养健康食品供给。

事实上,近年来,重庆凭借大山大水等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正在着力打造国际知名康养胜地,创办户外体育国际赛事,发展绿色健康食品。力争到2022年,建成10个以健康休闲产业为特色的国际化体育产业基地。

五要大力发展养生养老产业。推动大健康与大文旅深度融合,推动养老服务多元化供给、多层次发展。

重庆山水园林资源禀赋,且温泉资源丰富,发展大健康产业优势明显。前已探明温泉分布区域达1万平方公里,温泉矿点146处,允许开采量为每天4.5万立方米,2018年接待游客1400余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75亿元,是全国温泉旅游发展最成熟的地区之一。重庆海拔800米以上具备避暑气候资源的宜居区域面积达3万多平方公里。全市森林面积截至2017年底达5964万亩。

华龄智能养老产业发展中心理事长朱勇就曾在2019中国国际田园康养旅居产业发展峰上提出,重庆发展田园康养产业要与老年宜居环境相结合,除了“硬件”外,完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还需要更多满足老年人医养康护乐旅需要的“软件”设施。

▲石柱正形成以绿色有机农业、特色生态农业、康养休闲产业为支撑的康养产业体系。石柱县委宣传部供图

六要大力发展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加快建设大健康大数据中心,重点发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等新业态,为健康管理插上“智慧的翅膀”。

据重庆市卫健委资料显示,目前重庆市远程超声系统已经覆盖了主要市区三甲医院,内连本市基层医疗机构,外连四川的华西医院、上海的第六人民医院等。全市90%的区县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覆盖所有贫困县,其中有13个区县建成区域影像会诊中心,年累计诊疗报告数超百万次,远程心电数累计达300多万次。已初步建立并完善全员人口家庭、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基础资源四大数据库。

下好“先手棋”,拥抱新机遇。当前,重庆积极抢抓疫情催生的市场机遇,加快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市民的健康福利和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发展步子必将迈得更快更稳。

原标题:解读!重庆如何进击大健康产业 “新蓝海”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