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重庆日报组织市内高校优秀学生和高校指导老师聚焦“文化传承和城市更新”进行实地采访,推出现场评论。本客户端摘编其中优秀作品,与受众共享。
沙坪坝区团结坝社区“苏式楼”的一角,陈列着几张桌椅,一把老茶壶和两筒新纸杯放置在一尘不染的桌面上。那是年逾古稀的红岩志愿者祝素芬老人,为往来行人备下的免费凉茶,以供他们在歇脚之余解渴纳凉。
由社区统一定制的纸杯上,印着团结坝社区形似“团”字、寓意齐心的标识,还有一句“群众说满意,才是硬道理”的标语。一杯凉茶,虽说不值多少钱,却装满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的温情,蕴含着城市人居的真实滋味。城市在扩大,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但不论如何更新迭代,城市归根结底是人们生活的家园,要有一股烟火气和人情味。
记忆和情怀,是居民过日子的眷恋,亦是城市建设中“活着”的历史。特钢厂,是不少老一辈人情感所托的地方,今天的团结坝社区居民,有一半以上是原特钢厂的职工或家属。团结坝、苏式楼、家属院,承载了特钢厂几代人的童年与青春,凝结着他们的理想与奋斗。这些生活过的痕迹,若被城市前行的步伐所磨灭,损失的将不仅是居民们的“乡愁”,更是发生在沙坪坝的一长段鲜活的故事。在进行社区改造的过程中,遵照“修旧如旧”原则,结合史料和民意,先保护,再整修,安装透水砖、硬化路面、修建停车场……“老破旧”摇身一变成为青年竞相前来的“新网红”。对生活在此的居民而言,既留下了他们熟悉的温度,又实实在在完善了社区的基础配套和便民设施,使得社区更温馨、更动人。
人民家园人民护,人人服务为人人。美好生活的滋味,是在参与中品尝出来的。作为老旧小区,团结坝社区并未“一刀切”地引入现代化物业管理模式,而是结合社区实际情况,选择了实行居民自治。虽说特钢厂“破产”的烙印难以忘记,但团结坝始终是老特钢人共同的家园。通过“我为大家护一天、大家为我护两年”的轮岗保安制度,和将矛盾化解在起始阶段的“居民小两会”制度等创新,社区居民参与治理的责任感、成就感被激发,生活的安全感、归属感又回来了。同时,包括“凉茶老人”祝素芬在内的一大批老特钢“贤能人”,纷纷主动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做今天团结坝的“热心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社区居民穿上志愿者的红马甲,邻里间的和谐氛围愈发浓厚。
老旧小区居民自治,只是城市更新的思路之一,从中得以窥见实现社会善治的良策。城市更新的宗旨,在于让人民安居乐业。城市发展和社会治理,需要让人们在起卧出行的间隙里,咂摸得出甜而暖的滋味。不同的人群,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各有不同,无论是高效的信息化社区服务与现代化物业管理,还是“串门唠嗑”、一杯杯凉茶里的邻里温情,都应当获得城市管理者、基层服务者的尊重与正视。
城市更新不是推倒重来、全盘翻新,而是采用因地制宜的治理思路,传承好“人文DNA”,服务好群众的实际需要。在细节处下功夫,在烟火生处想办法,让老社区不仅生活有滋味,更有多种多样的滋味,让每一个居民都能在此寻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份幸福感受。
(作者系重庆大学学生,指导老师刘海明)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