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评 > 正文
近3万亩草原被破坏,必须严惩不贷
04-10 14:25:05 来源:人民网

原本平坦的草原被开挖出97米深、353亩大的矿坑,矿灰滚滚随风飘散,数十个类似的巨大黑色矿坑散落在乌拉特草原之上……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发现,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矿山开采长期无序发展,近3万亩草原遭违法开矿和侵占,场景令人触目惊心。

乌拉特草原是内蒙古集中分布的天然草场之一,是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降水稀少,主要为荒漠半荒漠草原,生态极其脆弱。在这种情况下,当地开矿企业却把草原祸害得稀巴烂,致使沙化严重、矿渣飞扬,性质恶劣,危害严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依法依规惩处。

值得注意的是,当地违法侵占和破坏草原呈现“有恃无恐”,涉及国企、大型私企、小型企业,少则侵占几十亩,多则破坏数千亩。不仅如此,破坏和侵占草原的时间跨度长。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一些“绿色矿山”甚至在参评过程中依然在破坏草原……凡此种种,人们不禁要问:当地矿企大肆违法究竟是哪来的胆量?

透过一些事实,不难窥见问题端倪。据悉,矿产开采与加工占乌拉特前旗财政收入四分之一以上。另一方面,当地负责草原监管的部门仅有36人,却要监管全旗440多万亩草原,执法时连一架无人机都没有。

对于上述状况,乌拉特前旗旗委书记坦言:“经济发展再不能走老路子,必须要算长久账、算生态账。”的确,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尤其是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方,更应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必须指出,树立生态优先原则,绝不能停留在口头,而是要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惩阳奉阴违。

就矿产开采而言,要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即便通过环评,也当推行生态修复准备金制度,贯彻谁开发谁治理、边开发边治理方针。简言之,不能再出现“先上车后买票”“生米煮成熟饭”的行为。

面对督察发现的问题,巴彦淖尔市委、市政府表示诚恳接受,在全市范围内部署矿产资源领域专项整治,这种态度是积极的。但也要指出,那些被破坏的草原能否得以妥善修复,当地矿产开发“小散乱”、管理松散粗放的局面能否得以改观,还要下大力气、动真格才能见到实效。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不是“毕其功于一役”,而是要在处理好人与自然、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下,“久久为功”扎实推进。这不仅考验着管理者的责任意识,更体现着贯彻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定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