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宫大剧《延禧攻略》在大陆热播的同时,也引起境外市场的注意,甚至竞相购买其海外的播出版权。
据《南华早报》报道,这部清乾隆时期(1711-1799)的热播剧,在全球70多个市场播出,使其成为分销范围最广的国产电视剧之一。
香港无线电视台(TVB)最近购买了该剧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发行权。并与韩国、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的电视频道和平台签订了类似的分销协议。
《延禧攻略》进军境外市场的优势何在?
前不久《延禧攻略》出品方,东阳欢娱影视文化有限公司CEO杨乐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表示,去年就曾带着《延禧攻略》(Story of Yanxi Palace)参加了法国戛纳电视节(MIPCOM)。一共三天的电视节活动,前后有超过200家外国参展商光顾了他们的展位。
通过观察,发现最能囊获外国买家心的,其实是它们,剧中精美的帝后服装。
以及用古法镶嵌的朝冠、饰品等。
那么,这些精美服饰背后蕴含的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有多深厚?跟着小编一起涨知识吧。
龙袍
为了搞清楚中国的龙袍,新加坡the Epoch Times曾专门做了一篇深度报道:Traditional Chinese Clothing: Secrets of the Dragon Robes。
文中称,龙袍可能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外套了。在呈给清朝皇帝之前,需要宫廷裁缝制作两年半时间,而宫廷中专门有一个部门用以缝制衣服。
做工如此复杂、寓意如此丰富的一件龙袍,需要花费多少钱呢?
著名织绣专家宗凤英曾谈到,清朝一件刺绣龙袍的制作成本是1000两白银,按照清朝的白银价格2.83元/克(1两=37.3g左右,一两白银约等于140—150元)计算,清朝一件龙袍的制作成本,相当于今天的14.2万元。
稍等……14.2万一件,给皇上胸口绣的那是什么?
“萌”成这样,此龙是认真的么?
小编在故宫博物院官网上看到了黄纱绣彩云金龙单龙袍,上面的龙,的确是有些萌,惊恐到脸部自动变形。
该龙袍为当年乾隆帝所穿,身长144cm,两袖通长192cm,袖口宽16cm,下摆宽126cm,左右裾长24cm,前后裾长52cm。
还有这条,气到嘴变成腊肠。看来在历史上,被绣在龙袍上的龙,本来就没什么偶像包袱。
皇后及妃嫔服装
清朝统一全国后,作为巩固政权的一项重要措施,下达剃发易服政令,强制汉人改穿具有满族生活特点的衣冠。
同时又修定了严格的冠服制度,后妃的冠服分礼服、吉服、常服、行服。
本剧中,最吸引观众眼球的服饰便是后妃们的冠服。据说,为打磨该剧所符合的“历史原貌”,剧组专门找来了曾在故宫担任文物修复工作的绣娘,为剧组缝制衣服。所以演员们身上的戏服,个个都是工艺考究。
吉服
看过剧的网友应该还记得,该剧的开场便是一场正式的选秀仪式。然而,在这大喜的日子,皇后、高贵妃一出场就是一身黑,这样真的好么?
其实她们穿的是龙褂。龙褂是吉服之一种,为皇太后或皇后在祝寿、赐宴等重要典礼场合时穿着,是套在龙袍外面的一种服装。
据《钦定大清会典》载:皇太后、皇后龙褂“色用石青,绣文五爪金龙八团,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襟行龙四,下幅八宝立水,袖端行龙各二”。这件龙褂正合于典章定制。
而剧中皇后穿的这件正是清乾隆时期的“缂丝石青地八团龙棉褂”。对比下图故宫博物院官网上的展示图,是不是一模一样?
龙褂为石青色,圆领对襟,平口袖,后开裾。以圆金线缂织四团正龙和四团行龙,周围用五彩丝线织流云海水点缀,下摆织寿山福海及杂宝纹样。
礼服
娴妃上位成皇后,穿的这件便是礼服。礼服是最正式的服饰,一般用于元旦、万寿、冬至三大圣节以及其它重大典礼场合。
说起礼服,能将清代皇后朝袍的特色及其工艺制作水平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属清乾隆帝孝贤纯皇后(即富察皇后)的御用礼服。此袍距今已有二百五十多年历史,是故宫博物院目前仅存的一件缀金板嵌珠石皇后朝袍。
肩部饰缘和披肩上的金龙、金凤,嵌以翡翠、青金石、珊瑚、孔雀石和绿松石等珍贵宝玉石。
遗憾的是,小编没有在剧中找到这套经典礼服。
常服
常服的形制和吉服一样,由平袖对襟褂和马蹄袖长袍两件组成,但常服“不备彩”。常服袍颜色不拘,但大多也集中在蓝褐等较沉稳的色系,无镶边。
故宫博物馆馆藏的乾隆时期常服有:
香色地八团喜相逢纹织金缎袷袍。
古铜色百蝶纹织金缎绵袍。
剧中清乾隆年间的服装配色基本基于历史,以素雅为主,是一水的“莫兰迪配色”。
皇后身上的这件常服颜色类似于历史上的“雪灰色缎绣四季花篮棉袍”。
便服
便服呢,就是后妃们的休闲装,款式和颜色也比较多变。
“月白缎织彩百花飞蝶袷袍”就是故宫博物院馆藏为数不多的乾隆时期后妃的便服。
纯妃穿的黄色便服,跟这件乾隆时期的便服“黄色折枝花蝶纹妆花缎衣料”也有相似之处。
历经二百余年,至今色泽仍艳丽如新,实为清朝中期妆花缎袍之精品。此袍应为嫔妃冬季便服。
配饰
云肩
《延禧攻略》中最亮眼的云肩应该是这条了。
被网友说是猪八戒同款。
但你可知道,慈禧太后也戴过同款。小编发现不论是油画还是照片,都能看到慈禧的这款珍珠披肩。
云肩也叫披肩,其实多以丝缎织锦制作,大多数云肩为四合如意式(由四个云纹组成),还有柳叶式、荷花式等等,上面有吉祥图案,如富贵牡丹、多福多寿、连年有鱼等。
双层莲花云肩传世实物(左),《延禧攻略》剧照(右)
一耳三钳
据载,历史上乾隆尤为看重“一耳三钳”,即一耳穿三孔、戴三钳。这一风俗自乾隆四十年到清末都一直被遵守着,光绪年间的《大婚典礼红档》中还记录了大婚典礼时皇后“耳饰左右各三,每具金龙衔东珠各二”的冠服。《延禧攻略》中小到宫娥,大到妃嫔乃至太后,无一例外都遵循着一耳三钳的规矩。
《延禧攻略》中的一耳三钳
绒花
古文记载,富察皇后平日里“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
《延禧攻略》中的绒花饰品
绒花始于唐朝,谐音荣华,是中华富贵文化的代表。唐代被列为皇室贡品。明末清初流入民间,主要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及际逢婚嫁喜事时佩戴绒花。
2006年,南京绒花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剧组为了尊重、还原历史,特地找到了这门技艺的传承人,由他来制作剧中的绒花头饰。
点翠
点翠工艺的发展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
相比皇后的节俭,高贵妃就是奢华的代表。所以只要她出场,头饰永远都是华贵耀眼的,除了金玉宝石,观众见的最多的应该是点翠。
取活翠鸟之羽,摄人心魄的蓝。残忍的美,跟高贵妃也是相当匹配。
点翠凤吹牡丹纹头面(局部)。
关于翠羽的获取,详细描述有《珠翠光华》一书中发饰篇中写到 “用小剪子剪下活翠鸟脖子周围的羽毛,轻轻地用镊子把羽毛排列在图上粘料的底托上。翠鸟羽毛以翠蓝色雪青色为上品,颜色鲜亮,永不退色。”
银镀金点翠嵌珠双龙纹长簪(局部)。
点翠镶料石松鼠葡萄双喜纹头花(局部)。
取用翠羽虽然并不需要杀死活鸟,但仍然过于残忍,对翠鸟造成无法消除的伤害,被取过羽的翠鸟往往很快死亡。
后来,也由于保护鸟类及制作工艺的残忍在清末民初由烧蓝工艺取代。
点翠钿子。
缂丝
说到中国传统刺绣工艺,打籽绣、手推绣、珠绣、盘金绣等都在《延禧攻略》中展露无遗,而自宋代发展起来的缂丝技术更使得网友赞叹不断。
《延禧攻略》中的精致手工艺
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宋元以来其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摹缂名人书画等。由于工艺复杂而又精美,常享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
《延禧攻略》热播后,推特上许多网友再一次被中国传统服饰圈了粉。
有网友化身中国剧十级学者,把《延禧攻略》的服饰与古代画像中的服饰进行对比。果真都是统一的莫兰迪色系,浓浓的高级感扑面而来。
有两位新加坡网友Edmund Quah直接亲自穿上了古装戏服,扮演起皇帝和皇后,表达自己对《延禧攻略》的热爱。
Edmund Quah帖子的评论里却有人不服,说“清朝服装不是这样的,拜托”。他熟练地丢过去一个乾隆表情包……可以的小哥哥!
美国《赫芬顿邮报》的撰稿人不吝啬表达自己对中国古装戏服的喜爱。
还有位小哥哥亲自cos大女主,画面太美。
看到精美片花后,网上已经出现了一批跪求字幕的网友:
延禧攻略非常需要字幕,它在中国实在是太火了,我打赌像我一样的网络粉丝一定很喜欢看!
我还在等《延禧攻略》的字幕,可怜可怜我吧。
(请自行脑补电脑屏幕前捶胸顿足求字幕的脸)
看到一张张焦急脸,CD君想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一声:“好好学中文!”
原标题:不管剧情好不好看,《延禧攻略》里的中国古代服饰是真走心了!还…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