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双城 > 正文
成渝携手“出圈”丨全国人大代表史浩飞:以“新”之所向,聚人才来往
05-25 18:06:36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重庆高新区与成都高新区,作为中国西部两大国家级高新区,双方将如何利用自身特色联动发展?有哪些好的发展思路?

5月25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主任史浩飞,就重庆高新区与成都高新区的未来联动发展,从人才协同发展、科研转化应用、科技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建言献策。

GetAttachment (2).jpg

人才协同发展,汇聚人才资源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史浩飞表示,中国西部两大国家级高新区如何高质量完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目标任务,人才资源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

如今,成渝两地正在积极探索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圏人才协同发展机制,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推动人才政策协同、制度衔接,在人才引进、交流培养、科研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强合作。

“成渝地区的人才,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技能人才和优秀年轻干部,在规模、质量和结构上目前还不能满足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需要。”史浩飞建议,针对重庆高新区与成都高新区的各自特色,建议选派国内高端人才到双城经济圈引领建设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高等学校、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等机构。

加强基础研究,促进转化应用

“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展社会研发机构”……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多项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的举措。

史浩飞表示:“我国近年来在科技创新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改革,例如在科技人才评价方面,不再‘唯论文’,鼓励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些都极大减轻了科研人员负担,激发了创新活力。”

“企业是创新成果的应用端,企业应用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环节。”史浩飞建议,中国西部两大国家级高新区在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方面,可加强基础研究,促进转化应用,可鼓励企业消化、吸收创新成果,进一步完善产学研一体的创新应用体系。

建设“高品质”西部科学城

史浩飞非常关注西部科学城的建设。“在西部科学城的建设中,要协同重庆和成都的资源,进行优势互补。”史浩飞认为,西部科学城的建设,需要放在国家发展的全局中,放在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和大湾区同等重要的位置来看。

按照现有规划,两地高新区已于近日签署《重庆高新区成都高新区“双区联动”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合作协议》,这标志着双方协同合作引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出实质性步伐。

史浩飞表示,他目前主要从事新材料和微纳制造的研究,作为制造业的基础,材料的发展对各个领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在他看来,科学技术的突破需要很多交流和合作。就目前而言,他们团队的合作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成渝地区合作较少。目前他们在前沿的新材料和先进的纳米材料方面开展了相关工作,如果能融入西部科学城建设,将为相关的机构和研究人员提供支撑,为未来的科研工作发展提供牵引,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我希望能融入西部科学城的建设,借助产、学、研整体链条的融合,用创新助推高质量发展。”史浩飞表示。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张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