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2020新经济大会在成都举行。国研新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克力带来了《世事如棋:后疫情时代的新发展格局与新经济变局》的前沿报告。他从内外宏观环境入手分析中国经济面临的多重挑战,进而研判新发展格局构建过程中孕育的新经济发展机遇,并基于他和团队多年来深入调研和研究,面向成渝等地提出“十四五”时期新经济城市和新经济企业的重点行动建议。
会上,朱克力博士从“一个基点(双循环战略)”、“两大抓手(消费×科技)”、“三破三立(新经济法则)”、“四维整合(新场景再造)”、“五新驱动(高能级跃迁)”等五方面讲述了“数字”经济特点与新经济发展形势。
下沉市场是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
朱克力首先对畅通双循环战略基点的内在逻辑做了理性解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核心是扩大内需,关键在深化改革;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前提是稳住外需,出路在扩大开放。”他强调,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紧闭国门,没有一个国家是仅靠内循环强大起来的,当然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只靠外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内大循环更大意义上是加快形成更强抵御风险能力、重塑国际竞合新优势,既要避免外向型依赖,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必由之路;又要避免脱钩与对抗,国内国际大循环相互促进是必然抉择。
作为大型经济体,全球第一的人口总量、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一直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加之有待挖掘的巨大下沉市场,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具备更有力的支撑。朱克力指出,未来内需潜力的释放,要通过新一轮改革开放,练好内功,实现消费、制造、科技、投资、服务、金融等全方位循环,重点是推进消费和科技的同频共振。
两大抓手:消费压舱石+科技驱动器
消费是经济大循环的压舱石。朱克力强调,要在稳定外部需求的同时,以满足国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尽管我国传统人口优势正在消退,但在提升人力资本、新型城镇化以及数字经济等新技术新产业领域还有可挖掘的巨大潜力。线上线下融合创新催生的消费新业态新场景,供应链整合和渠道营销创新带来的消费新模式新服务,正在成为推动消费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力量。
科技是经济大循环的驱动器。朱克力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数据成为举足轻重的新生产要素,在新基建牵引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等新技术,以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为抓手,补短板与锻长板齐头并进,助推产业链向中高端跃迁。而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加快突破硬核科技和卡脖子技术,实现自主可控;另一方面,将产业基础再造与产业链提升结合起来,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
三破三立、四维整合、五新驱动
从微观机理来看,受疫情和外部形势等变量影响,短期的需求萎缩可能是需求的变化或转移,比如线下转向线上,以及品类或平台间的转移。因此,朱克力表示,通过“四维整合”即有效整合和运用好相关政策、技术、模式、场景等要素,通过改革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企业供给能力,满足用户独特价值需求,成为保持战略定力、挖掘内需潜力的关键恒量,也是城市和企业在双循环格局下赢得先机的不二法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新经济发展离不开新经济理论。作为中国发展研究奖获得者,朱克力博士于2016年率先提出“三破三立”新经济法则,后又提出新基础设施、新生产要素、新市场主体、新协作方式、新治理体系等“五新”驱动论,再到这次总结出“新经济五诀”系统论,可谓一脉相承。一面是新经济发展格局持续变迁、新经济城市实践日益深化让新理论有了越发厚实的沃土,另一面是新理论助力政府、企业和公众更清晰理解正在发生的划时代变革,更从容面对高度不确定的世界以及“黑天鹅”与“灰犀牛”频出的未来。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侯佳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