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粮食生产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特别是疫情冲击、洪涝灾害,重庆粮食生产供给怎样?据重庆市财政局消息,今年重庆一系列高质量的财政政策措施,发挥了粮食生产定盘星作用,重庆粮食产量已经连续13年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供应稳定、储备充足,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
有地种粮
已建1135万亩高标准农田
在南川东城街道三秀社区、大观镇铁桥村,一片片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的高标准农田映入眼帘,田间碧荷绿意盎然,十多位农民正在地里不停地忙碌着,一派生机勃勃。
据了解,南川区已累计投入7.42亿元,按照宜机化、水利化、生态化、田园化、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的“七化”目标,建成了4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
“粮食安全,最根本在于耕地要有保障,要有种粮的地。”市财政局负责人说,为了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重庆首先办的事就是实施藏粮于地,建设高标准农田,不断夯实农业生产基础,不断巩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发挥“三农”在保民生中的压舱石作用。目前已建成1135万亩高标准农田。
何为高标准农田?该负责人介绍,高标准农田有严格的标准和技术要求,包括高产稳产,梯田化率不低于90%,田间道路通达度不低于90%,项目区年灌溉保证率75%以上,工程总体上正常发挥效用不低于15年。
建设高标准农田,钱从哪里来?在重庆,政府和社会通力有效合作。政府除了给予每亩不低于1200元补助,还探索通过贷款贴息、担保贴费、发行政府债券等方式撬动金融社会资本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
与此同时,重庆着力实施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采取秸秆还田、深松整地、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施用有机肥等办法,培肥全市3000万亩耕地。截至目前,已累计拨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2亿元。
有人种粮
补贴和保险稳定收益预期
在潼南梓潼街道新生村,种粮大户陈长剑正在收割水稻。谈到今年种粮,他说:今年人机齐上、整地育秧、施肥除虫除草等,想尽千方百计,把疫情造成的损失抢了回来,今年种了530亩水稻,和去年相比,增加了四五十亩,预计种粮补贴有11万元。
重庆补贴种粮大户政策始于2008年,财政补贴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种粮大户种粮和生产能力建设,目前已累计补贴7.6亿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和企业从事粮食种植,种粮大户稳定保持在1800户左右。
据了解,为鼓励种粮大户多种粮,2008年开始,重庆从三个方面不断升级补贴政策。一个是大户标准逐年提,现在是50亩以上,更加突出规模性。另一个是补贴标准逐年增,2008年每亩的最高标准不超过200元,现在提高到230元。再一个是补贴范围逐年扩,现在扩大到了红苕、马铃薯等12个品种。
种粮,无论农民还是企业,最怕是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为了让种粮者不吃亏,而且有一个好收成。重庆一方面防灾,加大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仅今年上半年就安排了中小河流治理、水库建设等资金21.3亿元。一方面减损,农业保险逐年扩面增品提标,基本形成既保成本又保收益、既保灾害又保价格、既保大宗又保特色、既保生产又保产业的保险体系。今年已拨付3.6亿元保费补贴,预计保险额500亿元,较上年增加70亿元。
能种好粮
科技智能化成为生产利器
重庆圆桂农机股份合作社,座落在永川南大街谭家坝村,主要从事农机社会化服务。近日,理事长周元贵正带领社员开展水稻烘干作业。“水稻收割后如何晾晒是农户们的一个棘手问题。自从有了粮食烘干机,非常方便快捷,相比以前自然烘干,节约时间65%以上,我们现在日烘干能力达到200吨以上。”周元贵说,合作社购买的8台粮食烘干机,社里掏了158.5万元,政府补贴了25.8万元。
“通过补贴农机购置,重庆粮食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市财政局负责人介绍,目前补贴的农机范围共有13大类27小类48个品目,涵盖耕整地、种植施肥、收获等生产全过程,补贴额根据同档产品上年市场销售额均价测算,并且实行限额补贴,一般补贴机具单机最高补5万元,100马力以上拖拉机、大型免耕播种机等最高补15万元。
据统计,重庆财政已累计向202万台(套)农机具发放购置补贴24.68亿元。去年,全市粮食机耕、机插等农机作业面积达到1500万亩次,亩均节本增效120元,单产达到358.5公斤/亩,创历年新高。
“藏粮于技”,还有智慧+。去年重庆财政安排5000万元试点智慧农业,支持石柱、潼南等9个区县建设智能化全产业链生产试验示范基地,支持江津建设农业互联网小镇等。
以石柱中益乡为例,中益旅游开发公司利用财政补助的50万元,对华溪村的400多亩脆桃、皱皮木瓜、黄精等扶贫产业示范基地的农业物联网进行了改造升级,可以远程诊断病虫草害、远程预警农业防汛、远程管理农业基地等。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孙琼英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